苗工说茶第十六篇武夷岩茶的涅槃二
昨天,我们讲到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是伴随着失水,完成了岩茶的涅槃。今天我们继续聊。昨天的文章中,做青环节已经讲完,下面我们看炒青这个环节。炒青的原理,是通过高温,使得茶青中的酶活性丧失,以达到停止发酵的目的。炒青过程中,茶青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细胞的内外渗透压差值继续增大,细胞内物质继续流出,为下一步的揉捻环节提供了便利。(岩茶炒青图片来源网络)揉捻的作用是给茶青定型,在外力(手工或者机械)的作用下,茶青的细胞壁基本破损,细胞内的细胞质混合着茶青内的游离水,被挤压出来,黏着在茶青的表面。同样,这个过程,水分含量在更近一步降低。(岩茶机械揉捻图片来源网络)焙火(走水焙),这一步的目的就是为了蒸发走大部分茶青内部的水分。茶青失水的同时,将茶青已经形成的香气,初步固定。从这个步骤结束,出来的产品就叫做毛茶了。(岩茶焙火间图片来源网络)复焙,也就是平时我们所知道的焙火。在复焙之前,制茶师傅会将毛茶进行冲泡,通过开汤评审的方法,判断毛茶的质量、等级,以判定复焙时的焙火方法。(岩茶焙火间一角图片来源网络)复焙时,通过高温,加速毛茶内部的化学反应,同时要将毛茶内的苦涩物质消除。如何消除?一个方面是经过化学反应,让苦涩物质参与达到消除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继续失水,通过高温失水,让水汽携带着苦涩物质蒸发。同时,焦糖香这种武夷岩茶特有的香气,也是在复焙时期形成的。茶叶内部的多糖、单糖及蔗糖等糖类物质,在高温下会分解,从而形成焦糖。武夷岩茶经过如此繁复的工艺,终于从含水率75%~78%的茶青状态,涅槃为含水率小于等于6.5%的成茶。由此可见,失水这个过程,伴随着武夷岩茶的整个制作工艺。茶叶内部失水方式无论是单纯的物理反应,还是参与了复杂的化学反应(酶促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等等),最终都要把成茶含水率降至6.5%以下,这才符合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中理化指标的要求。(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第6.8条规定)说句延伸的话,所有的六大类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它们自身都对含水率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绿茶,一般用五斤的茶青制作一斤成茶,减少的四斤重量,就是水的重量。武夷岩茶一般来说,七八斤的茶青可以制作出一斤成茶,优质茶青(例如牛栏坑肉桂),一般就需要十斤的茶青才能出一斤成茶。所以好茶真的是贵有贵的道理。经过这十六篇文章的叙述和讨论,我想茶友们对茶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了,即:茶叶,它的属性就是一种农产品,它的工艺制作过程是科学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它,不能神化它,更不能玄化它;过去人类在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会将其归于神话传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如此发达,为何还有人将喝茶这种事情归结为一种玄学?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是他们这些人还没有被文明开化吧。由于产地要求的特殊性,会导致正品的数量很少,不一定能够做到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故此,物以稀为贵。但是这个贵,也不是让人无法企及,一种产品,到了无法企及的贵,是不合理的。但是,我的初心是想让身边的茶友都能够有机会品尝到武夷正岩茶,体会到武夷正岩茶的独特风味,岩骨花香;让大家知道,在中国福建省的武夷山,还有如此美妙的茶可以带给我们味蕾上的独特享受;同时也想让大家都知道,茶叶圈内,还是有一大批认真用心,坚守底线的茶农,他们有着精湛的技艺,有着优秀的山场资源,有着品质过硬的武夷正岩茶,并且价格并非高高在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苗工,土建工程师,对好茶有一种执念,故此通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11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伦经典约克夏布丁哈利波特晚宴同款豆
- 下一篇文章: 花香果香桂皮香武夷岩茶肉桂的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