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古井老丛从年初卖到年尾不断货,聊聊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晚接触过一位新茶友。 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素材,拍了好几张试茶图片。 称,他在某音一家很火的直播间内买茶时,踩雷了。 原本在此之前,他几乎不喝岩茶,平时喝单丛和普洱为主。 但无意间刷到那个直播间,围观了几分钟,对岩茶渐渐也起了兴趣。 因为第一次下单还有新人优惠,有一款秒杀茶样组合,几番优惠下来,价格非常便宜。 最后下单时,他总共就花13.9块,包邮到家, 买到了原价百元级的6泡茶样,据说都是正岩原料。 里面包括两泡肉桂、两泡水仙、两泡大红袍。 趁着周末有空,就拆开试喝。 先试了水仙,偶买噶,和凤凰水仙感觉完全不同,香气很弱,并且茶味还涩,泡了两冲,越喝越涩,一直都有一股火很重的焦感。 不知道是因为焙过头,还是自己第一次喝不惯,反正见此情景,实在泡不下去。 索性又换了一泡正岩坑涧肉桂,也是茶样组合里面的产品。 这款的表现稍微好一些,一开始的花香不错,但泡出来之后,茶味特别苦,苦味当中还掺杂几分说不上来的怪味,导致越喝下去,嘴巴越苦。 无奈之下,只好接着换茶。 这次,换成了大红袍,不知道为什么,那泡大红袍给他的感觉有些像铁观音,有一股陈味,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新茶,反正也不好喝……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那盒茶样试了遍。 结果全部踩雷了,没有一款好喝的。 剩下的3泡同款茶样,都不知道放着该怎么办? 喝茶是实在喝不下去了,估计只能留着煮茶叶蛋。 《2》 “个位数的引流爆款,哪能遇到正岩?” 听完茶友的反馈,心里一声叹息。 13.9块6泡正岩茶,平均单泡不过两块出头。 但这个价位去买茶,别说正岩茶,就算半岩的青叶成本都不止。 便宜没好货这件事,不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行得通的。 不过,那位新茶友反映的故事很典型。 在不少直播间里,低价爆款充当“引流茶”的做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因为低价,价位足够诱人,所以能源源不断引来下单。 而下单量带来非常好看的账面数据,销量蹭蹭蹭上涨,能占得排名优势。 许多新人刚进场,看到这么火爆的销售数据,再一看价位确实便宜,很难有人能抵挡住诱惑。 哪怕自己手边不缺茶,家里买了很多还没来得及喝完,也会跟风下一、两单尝试。 “反正这么便宜了,就算踩雷了,也只是十几块的损失……” 而另一边,直播的商家正是牢牢拿捏了这样的心理,选择入最低档的茶,一番包装后,挂上直播间充当引流。 别看这样的“引流茶”,原价百元,新人价13.9一盒6泡(净重不过一两)。 但实则原价入手成本,不过是斤价几十元的低端茶。 连包装、小件运费算在内,单盒成本也能低于所谓的“新人价”。 凭借庞大的销售数字,既赚了人气,又有收益不断增加。 这样的引流操作,着实高超…… 这两、三年来,直播卖茶的热度很高。 放眼看去,有不少直播间甚至从早到晚都在带货,着实很拼。 但从直播间买过“促销福利茶品”的茶友,都早已经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一点。 直播间内的岩茶注定是假多真少,处处是坑,乱象比比皆是。 《3》 “扫码价过万,实际销售价不到一折。” 天价茶限价以后,圈内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原先十几万、几十万的天价茶,暂时消失在江湖。 换了包装,以“非卖品”身份登场。 要么是,忍痛降价,踩着最高6万的红线来定价,定位是当家“天花板级”好茶。 (聊一句题外话,天花板这个词在各大岩茶直播间已经被滥用了,照麻花看,不少号称品质天花板的茶品,经不起实测,实质不过是地板级。) 而在岩茶直播间,说真的,直接一登场就便宜大促销的做法,已经算是老套的。 更高明一些的做法,就是全场都标高价。 1号链接,单盒2泡的顶级肉桂,原价。 2号链接,慧苑古井老丛水仙,6泡共计。 3号链接,正岩铁罗汉,私家定制,标价也是千元级…… 反正一眼看过去,没有一款是特别便宜的。 最古早版的9.9包邮做法,极少。 但进入讲解带货阶段,降价幅度惊人。 原价千元的茶,最终销售只要99块的事,也半点不稀奇。 如果单纯奔着“降价福利”去买单,很容易踩雷交学费。 因为有不少劣质烂茶,哪怕打1折,品质也没保障,买入手就是一个坑。 《4》 “牛肉、古井老丛从年初卖到年尾不断货。” 岩茶圈内的山场造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通常,山场名气越大,越容易引来造假、假冒。 比如,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慧苑老丛水仙、古井老丛水仙…… 之前身边有朋友调侃过,市面上一年卖出去的“假牛肉”,将泡袋头尾相连起来,估计能绕地球赤道好几圈。 话说,对完全不懂茶的新手来说,有没有哪些好办法,能够帮助识别呢? 道理很简单,很多一眼假的“牛肉”,看对方定价就知道了。 真正产自牛栏坑的肉桂,单泡四、五百很常见。 平均下来,斤价要过万。 原本市场价能值好几百一泡的“牛肉”,哪怕再怎么让利,商家也不会亏本卖到99。 若有,那无疑是将“造假”二字写在了脑门。 另外,如果有时间,建议多耐心蹲守。 当你看到一家月销售过万,从年初直播卖茶到年尾。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卖“牛肉”,并且还从来不会断货。 这显然也是假到不行。 在武夷山,真正的“牛肉”产量,整条坑一年能出1500斤左右已经难得。 平均再“分西瓜”那样,分摊到各家身上。 一家当年能做出七、八十斤的纯料牛肉,在天心村内都可以号称是“牛肉”大户。 所以,那些月销过千,从不断货的戏码,加上一款产量极少的名茶身上,背后的造假伎俩不难看清。 《5》 还有一回,有相熟的茶友发来截图。 也是某家直播间卖茶的场景。 只不过,里面摆满了各大品牌的散泡包装。 茶友很好奇,他对比了品牌官方旗舰店,再看直播间给出的价格。 降幅实在惊人。 相同牌子,相同包装的同款肉桂,竟然能从好几万降到百元出头。 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真是假? 额,建议多警惕。 尤其是原包装不完整,只剩单独散泡包装的情况,要当心遇上“西贝货”。 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不论放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如果只为低价就买单,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11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现在的肉桂,有哪些迷惑性一段关于肉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