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推荐护肤方法在这啦护肤全面手册
在护肤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伪概念”,不少人往往会被这些“伪概念”误导!其实护肤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今天我们从跟着医生一起用知识来武装自己,避免做无用功! 清洁 使用不那么容易起泡的温和洗面奶,每次用量1~2g(黄豆至蚕豆大小),以面部T区为重点,用手指轻轻画圈涂抹后,使其充分乳化后再用温水轻轻洗去,后用吸有清水的毛巾擦洗。 注意事项 适度清洁:洁面后,脸上既不干燥也不油腻,像有一层膜一样覆盖在面部即可。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刻意追求洗到脸上一点油都没有,那就是过度清洁! 2.对于磨砂膏等去角质产品,坚决反对使用。那是图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的做法,很容易对皮肤屏障造成严重损害。 3.洁面仪之类的产品要慎用,因为你的脸上并没有那么脏!不需要天天这么彻底地清洁,每使用一次,都是对皮肤的过度清洁。如果实在想用,一周用1-2次就好,并且使用后一定要做好修复。 4.不要挤黑头!所有的黑头本质上都是皮肤正常分泌的脂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所谓的脏东西,盲目去挤,只会让毛孔越来越大。 5.关于使用的次数问题,如果觉得一天使用2次洗面奶会让脸上干燥起皮,也可以早上用清水洁面,晚上再使用一次洗面奶。 6.防晒、隔离和淡妆都可以只用洗面奶或者洗卸合一的产品清洁,没必要使用卸妆油,避免二次清洁损伤屏障。但对于浓妆,还是要用卸妆油来卸妆,然后再用洗面奶把卸妆油洗掉,否则卸妆油停留在皮肤,容易导致痤疮。 保湿 敏感皮肤选择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产品,既有丰富脂质便于修复成膜,也有抗炎保湿成分便于加速恢复。 而比较油的皮肤如果嫌面霜太厚重,可以在适度清洁后,先使用含控油成分的水,趁着水还没干,就把乳剂或者霜剂抹上(单纯保湿即可,有控油作用也行),这样既不会觉得太油腻,也确保了保湿和控油的功效。 注意事项 1.仅仅往脸上抹水或者喷水意义不大。皮肤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身体内部,只要不是病到脱水的患者,实际上皮肤都是不怎么缺水的。外源性补水实际吸收效率并不高,你把水弄到脸上,再拍拍打打,水分眼看着就没有了,你以为是被皮肤吸收了,实际上多数还是蒸发到空气中了,并且,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蒸发的过程中还会带走皮肤深层的水分。所以,如果你仅仅只用水或喷雾,后续补充保湿乳/霜的话,那皮肤只会越来越干燥。所以总体而言,我们的皮肤缺的不是水,缺的是能把水分锁住的屏障。 如果真想补水,那就多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分,从而让皮肤能从身体摄取到充足水分。从这个角度讲,“多喝热水”是直男具有科学依据的温柔。 2.重点使用保湿面霜或乳液,因为乳或霜中才添加了成膜剂(水、喷雾、精华里都没有),才能在脸上形成一层膜,把水分锁在皮肤里。 3.有些人只使用甘油敷脸,意义不大。甘油固然是良好的吸湿剂,能大量吸收周围的水分。但当我们把甘油涂到脸上时,它主要接触的是空气和皮肤,而只有空气湿度≥70%时,甘油才能相对比较容易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来补充皮肤表面的水分,但多数情况下空气湿度都没这么大。所以,甘油外用在皮肤上,吸收的主要还是来自真皮的水分。大家可以把甘油想象为一个抽水泵,不停地从真皮抽取水分到表皮。这其实都还好,毕竟真皮的水分来自体内,抽走了就再从体内摄取。但单纯的甘油并不能成膜,抽取到的水分最终还是会蒸发。因此,只涂甘油,不补充成膜剂的最终结果,也会使得皮肤越来越干燥。此外,高浓度的甘油对皮肤还有刺激性。 4.也有人选择用凡士林来敷脸。凡士林和甘油不同,是优秀的成膜剂,但可惜,他除此之外什么作用都没有,既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修复抗炎,功能过于单纯,对屏障修复的意义不大,所以也不是最优选择。 防晒 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防晒ABC原则,就是Avoid(避免被晒到)、Block(物理遮挡)、Cream(防晒剂)。 3.1避免被晒到 避免在UVB高峰期(上午10点~下午4点)出门。 出门在外时,尽量行走在阴凉处。但需要注意的是,UV能被沙土、混凝土和雪反射,反射的UV增加了总暴露量,此时更需要高强度防晒,否则躲在阴影中也会被晒伤。 不推荐日光浴,更不要去美黑。如果需要进行长期在户外(尤其是雪地、高原、沙漠、海边)的活动,一定要高强度防晒。 3.2物理遮挡 物理遮挡能够有效隔绝大多数光的侵害。 多数情况下,建议大家帽子、围巾/面纱、墨镜,全副武装都要穿上。 帽子最好选择大檐的渔夫帽,投下的阴影面积越大越好,而且这种°的帽檐能把两颊和后脑勺也保护到。 墨镜也最好选择蛤蟆镜,即镜片面积较大的,最好能把下眼睑的位置遮住。因为这里皮肤菲薄,结缔组织多,日晒后也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光老化。此处参与的表情很多,本来就容易长皱纹,要是再加上老化,衰老的迹象就更明显了。 至于围巾/面纱以及身上穿的衣物,仅从防晒角度考虑,如果能买专业的防晒头巾和防晒服,那自然最好。评估这些织物防晒能力的指标是紫外线防护系数(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UPF),指的是能穿透织物的UV相对量,数值越大,防护能力越强。 但实际上,UPF评估的是对UVB的防护能力,不能反映对UVA的防护能力,所以现在很多皮肤衣和冲锋衣还会专门再标一个UVA透过率,体现自己对UVA的防护能力。 只有UPF>40、UVA透过率<5%的,才算是“防紫外线产品”。 也有人会问织物的颜色对光的影响。一般来说,颜色越浅,吸收光的能力越不强,反光越多;颜色越深,吸光越强,反光越弱。所以,很多专门的遮阳伞外层是浅色的,用于反光;内层是黑色,用来把没被反射到的阳光给吸收掉。 但颜色对于UV透过的影响是相对的,基本上,只要UPF和UVA透过率达标了,就可以不用在乎。 不过,这些专业的防晒材料往往透气性较差,舒适度不够,而且款式也相对较少。那日常的衣服要怎么判断他们的防晒能力呢?基本原则就是,衣服层数越多,单层衣物越厚,防晒能力越好,因为这样会让阳光透过的空隙就会更少。 织物的材料本身也与防晒能力有关,一般而言,聚酯纤维羊毛、丝绸、尼龙棉布、人造丝,也可以看出,依旧是孔隙越小,透光越少,防晒能力越强。 另外,衣物潮湿后,UPF会明显下降,故出汗或淋湿后应及时更换衣物。 3.3防晒剂 首先要记住,哪怕你用了防晒剂,也必须要进行物理遮挡,二者不可相互取代。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防晒成分主要分为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一般建议选择物化结合的,即同时兼顾物理和化学两种防晒能力的产品。 3.3.1物理防晒剂 所谓物理防晒剂,就是涂在脸上的物理颗粒,本质上还是起到物理遮挡(Block)的作用,所以他们防晒的波段很广。 物理防晒剂的常见成分包括二氧化钛(即钛白粉)、氧化锌,以及滑石、氧化镁、碳酸钙、白陶土等。其中,二氧化钛因为稳定、安全,还可以抵御红外线,应用最为广泛。另外,滑石(asbestos)被FDA认为可以致癌,它虽然在防晒剂中应用不算多,但还是有产品在使用,大家购买时要擦亮眼睛。 总体而言,物理防晒剂的优点在于广谱防晒,同时安全、稳定,刺激性小,所以多用于面部,就连婴幼儿和敏感性皮肤也都可以使用。但缺点就在于,使用后面色泛白,部分产品容易搓泥,肤感和外观不佳,容易被嫌弃。 现在的产品也在努力调整肤感和外观,比如各大厂家都升级工艺,让这些物理防晒剂的粒子直径可以达到数十纳米级别。颗粒越细,肤感越好,外观也越自然;同时,细腻的颗粒涂布在脸上,形成的反射和散射面积也更大,具有更好的防晒效果,如超细氧化锌颗粒可以滤除nm以下的UV。 3.3.2化学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成分可以针对吸收不同波段的UV,发生光化学反应,把光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从而起到防晒作用。 因为化学防晒剂成分较多,名字也很难记,所以下面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大类的名称,便于大家在选择产品时,根据具体成分的名字推测出其大概的作用。 常见的UVB吸收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酯类(吸收性能良好,应用广泛,如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水杨酸酯类(吸收率低但价格低廉,且可以提高二苯酮类的溶解度)等。 常见的UVA吸收剂:苯酮类,MexorylSX(麦素宁),Tinosorb(天来施),阿伏苯宗等。 还有的防晒剂可以同时吸收UVA和UVB,比如甲酚曲唑三硅氧烷,奥克立林(安全不刺激,但对于UVA和UVB的防护都不完全,常复配使用)。 化学防晒剂的优点是质地清爽,肤感良好,但缺点是相对更容易刺激皮肤,毕竟化学物质以及光化学反应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市面上多数纯化学防晒剂都是喷雾,用来进行四肢、脖子等部位的防晒,而面部一般建议使用物化结合的产品。但现在也有适用于面部的、较为安全的纯化学防晒剂可供选用。 防晒的正确方法 外出前20分钟涂抹防晒霜(每次使用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使其被吸收至皮肤形成有效的滤过膜。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厂家宣称自己的配方可以做到快速成膜,大家可以根据使用的具体产品来判断。但如果弄不清楚的话,就还是统一到出门前20分钟。 防晒喷雾可快速成膜,出门前一喷即可,但一般多用于四肢、躯干防晒,不建议用于面部。 硬防晒必不可少!帽子,墨镜,防晒衣,缺一不可;暴露部位皮肤涂防晒剂。 服装的防晒能力:聚酯纤维羊毛、丝绸、尼龙棉布、人造丝。即衣料的空隙越小,防晒效果越好。 如何评估衣物的防晒能力? 有一个指标叫紫外线防护系数(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UPF):主要用于对UVB的防护能力评估,UPF值越高,对UVB防护能力越强。 当衣物的UPF40,且UVA透过率5%时,才能视作“防紫外线衣物”。 防晒剂的选用标准 注意事项 注意广谱防护UVA和UVB,防晒剂应具有光稳定性,所以还是优先推荐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镁等,虽然不可避免脸上总会白白一片。 出汗或游泳会影响防晒剂的作用,故要选择具防水性的防晒剂,每日应反复涂抹防晒剂(建议每2小时补涂1次)。 1.防晒剂应为复方制剂,具有防晒剂和抗氧化剂,可加强防晒效果。 2.皮肤的紫外线损伤是一种累积效应,因此,防晒剂应自幼使用,常年外用,既防晒伤又防晒老,同时对于痤疮患者,也能有效减少出现痘印、色沉和痘坑的概率。 3.阴天紫外线强度减弱,但UVA的强度不变,仍会增加累积损伤量,因此,阴天也要涂抹防晒霜。 4.UV辐射能被沙土、混凝土和雪反射,反射的UV辐射增加了总暴露量,此时更需要高强度防晒,躲在阴影中也会被晒伤,因此也需防晒。 5.具有皮肤癌高危险性的人(I和Ⅱ型皮肤、室外工作者和有皮肤肿瘤史或光敏感患者)应每日使用防晒霜,不要做日光浴。 6.其实从抗衰老和预防皮肤癌的角度,不管是什么人,都不推荐日光浴或美黑。 7.防晒霜指数选用推荐(但光老化明显者及光线性皮肤病患者,全年均应选用SPF30,PA+++的防晒剂) 谢恒 皮肤美容医师 皮肤美容博士 对常见损容性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敏感性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黄褐斑、雀斑、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等的综合治疗,激光、光子,以及医学护肤品的功效评价较为擅长。 谢恒医生毕医院,师从我国著名医美专家李利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各种损容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及护理,光、电、声等美容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护肤品功效的无创评价,以及干细胞的抗衰老治疗。 审核:刘振锋、王辉 供稿:谢恒 编辑:邱延超 南医院 激光整形美肤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7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又一国民夫妇要离孙俪亲自下场破l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