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有奇效你灸对了吗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艾灸神阙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健身,早在明代《针灸聚英》就指出:“无病而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也”,体现了先民“未病先防”的思想。这也是中医传统保健学的重要思想。作为保健灸,主要体现在艾灸神阙穴对人体的整体性调节作用上。由于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 正常成年人,在白天排尿约4~6次,夜间1~2次,若每天排尿次数过多,则为尿频症。病理性尿频多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盂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尿崩症等。从中医来讲,肾司二便,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时,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也会随之失调,也就会出现尿频。 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灸肚脐,即灸神阙穴。 方法:将盐放于肚脐上,将一片厚约0.7~0.8厘米的姜片(用针在姜片上扎一些小洞),放于盐上,再在姜片上放艾绒做的艾炷,点燃艾炷即可。 尿频是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应从补肾的角度来进行调理,神阙穴是补肾的一个重要穴位,灸神阙穴能使热力透过经脉达到肾脏,可改善肾和膀胱的功能。姜性味属辛,有发散的作用,可温通经脉,主要起温肾、温脾的作用,能加强补肾的作用。咸入肾,盐的散热慢,不仅可更好地保证艾灸的热力,杀菌消炎,把药力引入肾,又可防止盐因艾灸的热量而爆裂伤人。 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固肾气的药茶、药粥。 杞子太子参茶:杞子、太子参适量,泡水喝。 核桃仁粥:用核桃仁与大米熬粥。 山药大枣粥:用山药、大枣、小米熬成粥。 竹叶、金银花、灯芯草都是清热利尿的中药,单独或在一起泡水喝均可。 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未婚女青年,而且以原发性为多见,中医专家推荐用隔姜灸神阙治疗,效果显著。 敷药材料:吴茱萸10克,肉桂5克,小茴香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灸用材料:鲜生姜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用牙签扎十余个小孔。艾叶捣成艾绒,制作成艾柱数个。 操作方法:平卧,用碘伏给神阙穴进行消毒。取上敷药5克,填满神阙,上盖鲜生姜片,然后在鲜生姜片上放艾柱,用线香点燃艾柱进行施灸。当肚脐及周围灼热难忍时,可以拿起姜片片刻。一柱燃烧完后再换一柱,连续施灸5~7壮。若姜片变干变薄,可更换姜片。 治疗时间:每个月经周期是一个疗程,必须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第1个月经周期: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3天;第2、3个月经周期: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6天; 本疗法属于针灸的间接灸之隔物(药)灸和隔姜灸,是隔药灸和隔姜灸的结合。 敷药材料中,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诸药共用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灸用材料中,生姜为姜属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片的厚薄,宜根据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艾绒是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注意事项 防止晕灸这是临床不多见的一种灸的不良反应,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发生的原因有体质原因、刺激原因、体位原因、环境原因。发作时临床表现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仆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若出现,立即停灸,仰卧,头低脚高位,保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若出现昏迷者可急按人中。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治疗前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 防止烫伤施灸时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减轻灼热感,防止烧伤。施灸的程度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切勿烧伤。 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即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由此可见经常艾灸肚脐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延年益寿。“脐”是什么?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灸脐”的作用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年蜀山长生道院国学夏令营精品班开始报名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3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施与肉桂的故事柏子仁的故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