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爱出汗的孩子,先判断下是什么体质吧
琛屾斂姹傝亴鎷涜仒寰俊缇?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黄帝内经》言:夏三月,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意思是,夏天的时候,要让阳气开通宣泄,好象有所爱在外。这样身体和夏气才能互相呼应。其实,简单点理解,就是夏天要保持皮肤毛孔这个通道的通畅,适当出出汗。不过,也有很多小孩子会动不动就出汗,或者有的小孩子睡着了非常爱出汗。这其实偏向于异常的情况了。前几天就有个妈妈留言说,孩子从小睡觉都流汗,睡着后,脖子附近地方就流汗很多,尤其夏天。手脚都不暖和,天气稍微热点,晚上睡觉就满床打滚。面黄肌瘦,舌苔淡白,毛发干枯无光泽,身高体重不达标。从妈妈的描述来看,第一,孩子是睡着后流汗过多,中医上把这种情况叫作盗汗。第二,孩子流汗的情况是长期的,而且出现了身体上的一系列症状。这时候往往要结合孩子的体质来考虑了。所以,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孩子最常见的两种和盗汗相关的体质。阴虚体质出现的盗汗阴虚体质的主要特点是:1.手心和脚心容易发热;2.大便常常会比较干;3.平时容易怕热,会贪凉;4.身体偏瘦,而且脸颊发红;5.嘴巴口唇容易干裂,皮肤也容易发干;6.睡着后爱流汗,常常是睡不安稳;7.舌质红,舌苔很少或者无舌苔。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身体里的阳热会迫使阴津外泄而汗出。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烧一锅水。水蒸气就是汗液。而阴虚体质的盗汗,就好像是在煮一锅热水的时候,水很少,那么锅就很容易烧开,水也容易蒸干。中医认为,肾主水,所以通常来说,水不足是肾水不足了。阳虚体质出现的盗汗阳虚体质的主要特点是:1.平时手和脚不温暖,或者感觉是冰凉的;2.吃东西的时候喜欢热食;3.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得感冒;4.脸色偏白;5.稍微吃点冷的或者不干净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6.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精神;7.舌质淡红或淡白。阳虚体质出现的盗汗,是因为阳虚导致体表的卫气衰弱,没能力守住津液,导致皮肤毛孔打开了,津液流出来成为了汗。就像《杂病证治准绳·汗》说的,“阳衰则卫虚,所虚之卫行阴,当瞑目之时,则更无气以固其表,故腠理开津液泄而为汗,迨寤则目张,其行阴之气复散于表,则汗止也。”小孩子睡觉爱流汗其实是以阳虚为主的《景岳全书》说,“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亦多阳虚也。”意思是,我们通常是认为自汗属于阳虚体质,而盗汗是阴虚体质,但实际上也有阳虚的盗汗。根据一些中医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孩子盗汗,其实是阳虚体质为主的,大概占到了一半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1.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倾向于浮在体表,也比较容易耗散。这时候身体里面相对来说,就处于“空虚”的状态,所以相对来说,这时候阳气也更容易受到伤害。2.现在的大人和小孩,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阴寒之气容易耗散阳气。3.喜欢给小孩子吃冷饮,对于“空虚”的脾胃来说,就更容易受伤了。4.目前临床上,动不动就是“杀菌、消炎”,用药更是一派寒凉之品,很容易伤害小孩子稚嫩的阳气。比如,从孩子出生就可能会使用茵栀黄,小孩子感冒咳嗽可能会用安儿宁、板蓝根、蒲地蓝等药,严重一点的就可能是打吊针,用抗生素……这些药和方式如果经常用,或者过度用,很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再来看看这个妈妈的描述,孩子从小睡觉都流汗,尤其是夏天。手脚都不暖和,天气稍微热点,晚上睡觉就满床打滚。面黄肌瘦,舌苔淡白,毛发干枯无光泽,身高体重不达标。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也是偏于阳虚的盗汗。阴虚盗汗的调理补肾水,止汗对于小孩子的阴虚盗汗,我们主要通过补肾水的方式来滋阴,增加身体的津液,保持身体内阴阳的平衡。推荐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调理。配穴:补肾水,频率:次/分钟,时长:5分钟。揉二马,频率:次/分钟,时长:3分钟。揉肾顶,频率:次/分钟,时长:2分钟。补肾水揉二马??揉肾顶补肾水,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揉二马,潜阳,引火归元;揉肾顶,固表止汗。注:这个儿推方法出自羊爸爸大师课,崔玉功老师的《小儿多汗的辨证与推拿》,除了盗汗的部分,还有小孩子自汗的调理。阳虚盗汗的调理补阳气,止汗对于小孩子阳虚体质而出现的盗汗,一方面我们要保护阳气的损耗,一方面是适当补补阳气。1.不给脾胃增加负担,少吃肥甘厚腻和生冷寒凉的食物。尤其是晚餐,一是要吃稍微清淡一点,一是吃个七分饱就可以了。避免出现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现象。也可以吃完晚餐以后,带孩子散散步。然后睡前,最好就不给孩子再吃东西了。2.夏天,要“无厌于日”,所以,可以早点起床,带孩子晒晒太阳。比如,晒晒背,背上是诸阳之会的督脉,它会把太阳的阳气吸收进来,藏到五脏六腑里面。晒晒四肢,把寒气从冰冷的四肢赶出去。3.脾胃的调理还是要作为重点。可以给孩子贴南怀瑾肚脐贴。比如,晚上睡前贴,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取下来,到晚上再贴。不过要注意,如果孩子有嗓子痛等上火症状的时候,就不要贴了,可以换成给孩子揉肚子。4.再推荐一款食疗方,叫麦枣肉桂糯米粥。食材:小麦60g,红枣15g,糯米15g,肉桂粉3g。做法:1.取小麦60g,红枣15g,糯米15g,一起入锅。2.加水用文火熬煮40分钟到1小时左右。3.提前2分钟放入肉桂粉3g熬煮,或者出锅后撒上肉桂粉即可。小麦,味甘,微寒,具有养心安神、补脾胃、生津止渴的功效。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能够补充中焦的津液。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本经逢原》说:“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意思是,糯米要做成粥来喝,能够益气补脾肺,如果是做成糕饼,就很难消化,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肉桂,性热,味辛、味甘,振奋心阳,就好像是给身体添柴加火一样。小麦,红枣,糯米,肉桂共用,可以温暖中焦,补充阳气,回津液,固表止汗。有句话叫“春夏养阳”,不如就趁着夏天,调理好孩子的阳虚体质吧。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6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间验方妙方集锦,方子验证有效,解决了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