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类剥皮而死的肉桂,是奢侈可怜的树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果树,其价值几乎已经被人类榨干,人们对它的果实、花朵乃至树皮都没有放过。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对于树来说,皮可能是生命的粮道。然而,这个“粮道”不知何时被人类发现了其食用的价值,古人竟然将这种树的树皮当作香料用于烹饪。关于这个发现者是如何将这类树皮变成香料的,我实在没有太想明白……或许……就是闻着它太香了?这个让人类如此珍爱、竭力从中获取一切的果树,便是肉桂!肉桂有着多个不同的名字,包括玉桂、牡桂、辣桂等。原本,它是樟科樟属的一种常绿乔木,但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浑身都是宝”的经济树木。众所周知,“肉桂”指的是肉桂的树皮,通常这种树皮在剥离后被用作香料,而最常见的用途就是为肉类炖菜提味。肉桂的树皮的确香气四溢。但肉桂树不仅仅是树皮香,它整个身体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气”。树皮、叶子、甚至是“桂花”(初结的果实)都带有浓烈的肉桂气味,而在应用中,最常使用的树皮却并非香气最浓烈的一部分,按照肉桂味浓淡的排序应该是“桂花”>花梗>树皮>叶子。肉桂从头到尾都被人类深入开发。肉桂子即肉桂的果实晒干后称为“桂子”,肉桂的叶柄晒干后称为“桂丁”,肉桂的花晒干后称为“桂蛊”,而肉桂的嫩枝也可以晒干成为“桂枝”……所有这些都被人类用于药用。可以说,肉桂的价值几乎被人类完全挖掘干净。 在全球市场上,最知名的两类肉桂品种是原产于中国的“中国肉桂”和原产于斯里兰卡的“锡兰肉桂”。锡兰肉桂是真正的“高奢肉桂”,在行业评判标准中,通常认为颜色越淡的肉桂品质越好。锡兰肉桂的树皮呈现浅棕色,质地较薄,带有浓郁的香气,而且还有一丝“甜中带橙味”的芳香。锡兰肉桂之所以如此奢侈,除了其品质出色外,其繁琐的制作工艺也是一个原因。最初,锡兰肉桂主要是野生的,直到年由荷兰人在斯里兰卡开始了系统的栽培。锡兰肉桂从种植到第一轮收获需要5年的时间,农户需要以特定的角度砍掉肉桂树的树枝,这些树枝需要先用水浸泡,待足够湿润后,农民会将最外层的肉桂皮剥下。为了制作出足够薄的肉桂棒,他们通常还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剥掉树皮的薄层。这样制作出来的锡兰肉桂才能被称之为“顶级的锡兰肉桂”,业内也称之为顶级阿尔巴肉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人,一天也只能剥出一公斤的顶级肉桂棒。而要成为合格的顶级肉桂剥皮师,通常需要几年的练习。 对于肉桂而言,有两种剥皮方式,一种是“死剥”,即砍伐后剥皮;另一种是“活剥”,即在不砍伐树木的情况下剥皮。死剥相对简单,而活剥则更为复杂和费时。中国肉桂主要产于广西、广东等地,适合生长在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温度太低会导致树木冻死。相对于锡兰肉桂的奢侈型,中国肉桂更像是一种“量大管饱”的商品。中国肉桂树皮较厚,颜色较深,香味浓烈,口感较辣。中国从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肉桂产区,目前肉桂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全球种植面积为万亩。正因为中国肉桂产量丰富,使得肉桂成为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香辛调味品。肉桂不仅仅是炖肉时的调味品,作为古老的香料,肉桂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提炼肉桂油,该油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中,例如几乎所有的可乐中都会加入肉桂油来调香。因此,没有肉桂,许多食品将失去其独特的风味。 在商业化的肉桂种植中,人们普遍推崇“活剥”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肉桂树在剥皮后继续生存。肉桂有两种皮,一种是原生皮,一种是再生皮。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在剥皮的时候会喷洒树皮再生剂,使得被剥下的肉桂树依然能够生长,并在剥皮的地方长出新的树皮。这种方式被称为“再生皮”。因此,肉桂有“死剥”和“活剥”之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11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迷你火车展上的微缩纽约5新华社图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