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岩茶是什么给予武夷岩茶花香
近年来,在中国的十大名茶中,武夷岩茶作为一个品类占据了一席之地,“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为佳”的说法也被茶界认可。 而说起武夷岩茶大家经常会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魅力:“岩骨花香”。“岩骨”是武夷岩茶的魂,岩茶生在碧水丹山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武夷山,长于岩缝之间,特殊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赋予以“岩韵”,滋味独特让人着迷。 那又是什么给予武夷岩茶“花香”呢,岩茶的香气馥郁,滋味层次丰富又由何而来? 根据多年的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制作及品饮经验,我们认为岩茶的香主要由以下三方面而来:品种香、环境香、工艺香。 品种香 ——与生俱来的基因特质 武夷岩茶的树种,主要有大红袍、水仙、肉桂、名枞、奇种等。武夷山被誉为茶叶树种王国,记录在册的就有千余种之多。岩茶的品种之多,让人惊叹,也是茶友们觉得岩茶深不可测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品种中,有我们熟悉的水仙(兰花香、粽叶香)、肉桂(奶油香、兰香、栀子花香、水蜜桃香、桂皮香),白鸡冠(药香)、佛手(雪梨香)、春桃(桃香)等等。 在武夷山茶园,随手采几片叶子,闻一闻,都带有特殊的香气,让人着迷。除了品种,茶的树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香气,比如老枞水仙独有的枞香,它是茶树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日积月累中形成的。 岩茶的品种香如基因一般,对岩茶的香气起着决定性作用,加上树龄产生的特殊香气,让岩茶在鲜叶阶段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环境香 ——得天独厚的武夷圣地 武夷山,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与九曲溪组成。武夷山优良的自然环境无疑是武夷岩茶品质优秀、香气馥郁的助推剂。 来过武夷山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流连忘返,甚至有些茶友更是将它列为每年必来的地点之一。来过武夷山就会相信,武夷岩茶鲜叶的山场环境会影响最终成茶的质量,也会给成茶的滋味带来一丝不确定性。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而武夷山的岩茶恰恰是生长在烂石与砾壤之间。青山绿水、空气湿润,花开遍野。在武夷山的岩壁和溪涧边,有许多野生小花,如四季兰和菖蒲。武夷山气候湿润,一年四季空气中都会弥漫着清新的花香,这对武夷岩茶的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艺香 ——成熟到位的做青与焙火 武夷岩茶经过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揉捻、烘焙,而后成为毛茶,再经过挑拣以及一次或几次焙火后变为成品茶。在岩茶的制作步骤中,最为特殊并具有特色的便是“做青”,而岩茶干茶和茶汤中高扬的香气,也与这个步骤密不可分。针对不同的茶树品种,鲜叶不同的情况以及在制茶当天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做青的工艺都会有所不同,整个做青过程,需要时刻控制温度与湿度。 一步小小的“做青”工艺,就能看得出岩茶师傅的经验与积累。通常做青都在晚上进行,师傅们也丝毫不敢松懈。茶季的每个夜晚,他们都目光如炬,眉心紧促中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谈笑风生间是对自己经验的自信。 在做青过程中,鲜叶的气味逐渐由青气向清香、花香或果香依次转化。而制茶师傅则主要通过看、嗅、摸三种途径来判断制作的准确程度,并及时做出调整。摇青结束,鲜叶青气消失,挥发出浓烈的花香。众所周知早先做青为手工做青,非常费力,如今大多变为机器做青,虽已经省力不少,却依旧非常耗神 除了做青,岩茶的烘焙和后期焙火则对岩茶的香起到“调和”和“稳定”作用。经过焙火,岩茶的香变得不再轻飘张扬,茶汤更加顺滑,香气更加沉稳,滋味更加甘醇。岩茶的香层次丰富,喝过的人都会对它的香着迷。即便暂时搞不懂如何分辨,也不会影响品茶的乐趣。 因此,武夷岩茶的做青与焙火也是一泡茶香气呈现的关键。 不同品种的岩茶,经过不同师傅的手艺呈现出不同的香气魅力,在茶友们一次次的细嗅间绽放特有的香气,这就是岩茶香气的迷人之处,似乎早已注定,但又冥冥中充满许多变数。如果要想真正做到“闻香识茶”,还得靠大家的灵敏嗅觉哦。 小提示: 我们建议茶友们想细品一泡岩茶时,建议大家使用盖碗,因为岩茶的香在由干茶向茶汤的转化间,会在杯盖上留下不同的香气,而盖碗刚好可以很好的展现这一切。 关于栏目 陈拯有话说 我们做这个栏目的初衷,是恪守严谨的态度,从科学出发,尊重学术,罗列岩茶界容易混淆的相关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如果您是爱喝茶又想慢慢了解岩茶的茶客,我们建议您可以跟着我们的这个栏目,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咱们在前期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先学会辨别一杯茶的好坏,当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后,才能了解更多的武夷岩茶的魅力,此时便可进入“由简入繁”的状态,您也会有更多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所爱之茶。 或许文字在武夷岩茶及其工艺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论怎么写,总觉得不能尽述,无法尽善尽美。但我们希望提供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少被误导,获得真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1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椒敷肚脐竟可治肠胃不适,是什么原因一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