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1000元的肉桂,因为做出了水仙味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看到一段降价广告。 “XX花香肉桂,原价+,现在只要。” 初看下,没有任何新意。 因为,降价促销在各行各业都有存在。 单独凭借拦腰式大跳水降价卖货的举动,很难吸引注意。 之前和身边朋友开茶话会时,聊到一个楼市规律——看涨不看跌。 某种意义上,买茶又何尝不是如此。 天价茶没有限价之前,各种所谓天花板级别的好茶,价格一路上涨。 从大几百一泡,到上千一泡,再到好几千一泡。 折算成每斤的价格更是天价得令人咂舌,每克的价位早已超过黄金。 但对于这样的天价茶,当时聚焦最多的只是它们的价格,而不是稀缺性与社交属性。 市场经济里,一款茶定价再高,只要有人愿意为它的高品质买单,也能顺利完成一单生意。 反倒是,在低端低价茶叶市场“降价促销”卷得很厉害。 从5折大降价,到1折甩卖。 从9.9茶样包邮,到99买齐肉桂、水仙、大红袍满满当当三大盒,还能送茶具套装…… 一降再降的大促销,虽然短时间内获得被低价吸引过来的客群,但不是长久之策。 一旦哪天出现了更便宜的茶叶,譬如,个位数一罐的红茶,十几块一斤的“龙井绿茶”,几十块好几饼的“老白茶”,这部分客群立马流失。 只愿意为“便宜”二字买单的,不是真正的茶客群体。 真正爱喝茶的人,会选择为“品质”下单。 《2》 各种疯狂大降价的营销宣传看多后,讲真,心里已经很难掀起波澜。 一点没有新鲜感,太不好玩了。 但开头提到那款原价过千,现在销售价只要元的花香肉桂,店家为它特意介绍了降价理由。 “产自武夷山生态产区。” 简单翻译下,茶青原料并非岩区,正岩半岩都不算。 如果是好山场的原料,不会这么模棱两可,不提具体山场范围。 “因为后期焙茶交给了水仙制茶师,所以最终成品是肉桂的香气,再加上水仙的柔汤。” 不同厨师有拿手招牌菜,不同制茶师也有自己擅长加工的品种,这点的确不假。 但好端端的肉桂,焙了火之后立马变成水仙的汤感,麻花对此严重怀疑。 给你一块豆腐,你能不能做出螃蟹味呢? “因为定价不清晰,所以只有优惠价让利,定价元抛售。” 偶买噶,这不应该啊。 这款茶有肉桂的香气,品种茶香清晰,足够证明身份。 要是真的如对方所言,茶汤还很醇很柔,喝着像水仙。 那么,这样的茶哪怕不是正岩,也值得标价更高。 因为,茶汤醇与不醇,是拉开岩茶价格差距的关键。 不应该自降身份,每斤只卖。 不然,按这个售价,连焙茶的成本都抵消不了。 算上买质量好一些的木炭,再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焙茶,成本费+人工费,块还不够焙两次茶! 明明最终成品是做出醇柔茶汤,结果还得亏本降价,这种反常举动背后,事出无常必有妖。 《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雌雄难辨”的岩茶? 当一泡茶拿到手,现场拆开用沸水泡开,走常规流程泡茶。 新鲜出炉的头道茶,刚冲泡出来。 众人七手八脚,走上前去,轮流揭盖闻香。 “哇,花香真的很优雅,尾调还有几分辛辣的气息,似桂皮香。茶香闻着真心不错。” 于是,大家纷纷押注,笃定这是一泡肉桂。 但是将茶汤分入小茶杯内,小口啜着。 “汤感很醇嘛,这种醇厚度远超普通正岩肉桂,咦,不对劲,再用舌头去推动茶汤,茶水还是很温柔。” 到了这会儿,有一部分人开始产生动摇。 这到底是肉桂,还是水仙? 水仙的话,出现像肉桂那样的“辛”味正常吗? 带着疑惑,继续泡茶试喝,准备边走边瞧。 没想到越是喝到最后,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 这到底是肉桂,还是水仙,已经傻傻分不清了。 越喝心底越矛盾纠结,不能拿准主意。 等到最后,那天特意带茶过来炫耀的朋友,才不紧不慢的揭开谜底。 “哈,就知道你们都没喝出来,这其实是一泡‘花香丛’!” (注,清幽花香比木质丛香更突出的老丛水仙。) 最终谜底揭开时,大家都差点傻眼。 不会吧,这泡茶是水仙的话,它的辛辣感是从哪出来的? 这其实是受到先入为主的固有印象干扰。 因为最开始大家遇到的,不能算辛辣感。 只是老丛水仙、老丛梅占等半乔木型老茶树的辛辣味。 辛辣味表现为茶汤入口刹那立马出现,与醇厚香汤一同登场。 而肉桂的辛辣感,一般要等到茶汤逐渐淡去,在尾水时才会明显。 当你喝到尾水茶汤时,将茶汤吞咽下喉,喉间才会出现微妙的辛辣触感! 《4》 喝岩茶,分出水仙与肉桂是入门基础课。 遇到品种特征清晰的情况,区分难度不大。 但碰到上述“雌雄难辨”的情况,分清难度会成倍增加。 甚至连很多喝岩茶多年的老司机,也会有喝错,弄混错认的情况。 对此,只能感慨一句,喝岩茶要学的内容实在太多。 一入岩茶深似海,还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回到正题,岩茶肉桂做出“水仙味”是不是就不值钱了? 不不不,这在前面就已经辟谣过了。 岩茶的定价高低,看具体品质。 对肉桂来说,如果在茶汤厚度能比肩或者超过水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岩茶肉桂当中的顶流——牛栏坑肉桂,就是如此。 凭借先天山场优势,“牛肉”和其它肉桂最大的区别在于汤感。 喝牛栏坑肉桂,茶汤醇厚度不逊于正岩高丛水仙。 这对灌木出身的肉桂品种,堪称是突破了极限! 《5》 搬出“因为肉桂做出水仙味”,所以降价大促销的说法。 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是凡尔赛,在换着说法介绍自家肉桂的汤感醇。 就好比,路边摆摊卖橙子的大爷,在水果堆里写上“甜过初恋”的介绍。 论本质都是一样的。 喝武夷岩茶,“重水求香”是基础指标。 茶汤足够醇的岩茶,不论放到什么时候,都很吃香。 当你在买茶时,遇到“水仙那般汤感醇”的肉桂,买入手不会亏。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明明作出汤感突破的好岩茶,却还要强行降价来卖。 这背后实情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就怕对方是虚假宣传,随便编上几桩“美事”来吸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w/10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料新手拓展教程,一种桂香味细分之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