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老马在针对世界各地的菜谱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研究者这样写道:“随着年平均气温(气温越高,未冷藏食物的腐败速度就越快)的升高,包含香辛料的菜谱比例、单一菜肴中的香辛料用量、香辛料总用量、以及杀菌能力最强香辛料的用量都随之增加。”冷藏技术出现之前,在食物迅速腐败的热带地区,香辛料曾经帮助人们延长食物保鲜期,至少让食物更加美味可口。辣椒含有杀菌素,在冷藏技术出现之前能够延长食物保鲜期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还有说法称,大多数人吃辛辣食品都会出汗,因此在热带地区吃辣会帮助人们降低体温。汗液的蒸发冷却效应有助于保持体温平衡。然而,在湿度极大的环境里,你出再多的汗也没用:空气中的水分已经够多,因此汗液蒸发不会带走热量。针对锻炼后喝热水人群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体温下降速度的确略高于喝凉水者,但这只在低湿度环境下才会有效。在8月的泰国,这一点不成立。辣椒原产于美洲,于15-16世纪随着欧洲商人的脚步扩散到了全世界。其他那些不如辣椒辣,但仍以各自独特的口味给菜肴增色的香辛料已经在欧洲流行了很多个世纪,姜、黑胡椒和肉桂则是从东方输入。今天以清淡口味见长的很多菜系都曾经喜好辛辣口味的菜肴。例如,有一本18世纪英国菜谱里就有很多用肉豆蔻仁、丁香和肉豆蔻粉调味的菜肴。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如同曼威·辛格(MaanviSingh)在《盐》一书中所述,嗜好辛辣口味食物会让他人感觉此人比较粗俗。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欧洲菜系喜欢把彼此类似,而非彼此冲突的口味进行组合。年代,欧洲香料价格出现暴跌,所有人都买得起吃得起这些香料,厨师们迅速对它们失去了兴趣。为了打造新的高端菜肴,厨师们开始转而追求简单纯净的基础口味,然后用调味品凸显这种口味。用辛格的话说,对所谓身份地位的追求最终使很多香辛料从欧洲人的餐桌上消失。事实上,人类文化在决定是否喜欢吃辣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像很多动物一样,人类会品尝食物的味道,将其作为判断食物是否安全的标准,我们一旦习惯了某种表明安全的食物口味,就会沉迷于它。曾经习惯吃辣的人会在无法吃辣后怀念这种味道,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吃辣理由。本质上,人们会喜欢上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社会地位或者口味轻重之类的因素不再重要。上文说过,吃辣椒时的生理反应是口中的温度感受器被激发的结果。此时,你的身体会认为你正在被火灼烤,从而出现脸红和出汗,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呕吐。在没有长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获得如此独特的体验是辣椒魅力的一部分。辣椒嗜好者们也乐于向他人夸耀自己吃辣的能力。在准备去吃一顿咖喱大餐之前,你恐怕不会想起,其中的香辛调味料同时还有杀菌和调控人体温度的神奇功效。《小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哦。·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z/1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