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学术奇物论联合纳米人编辑部对年国内外重要科研团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梳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研究员课题组。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开发。在绿色塑料聚乳酸等产业化,骨折内固定器件、组织工程支架、基因/药物纳米载体等医用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已发表研究论文余篇,SCI他引2.6万余次,h-指数为88,编写《生物医用高分子》专著1部,并担任任学术期刊《ACSBio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副主编。一手上书架,一手上货架!陈老师团队已经申请专利余项,授权余项。还组建了一支产业化队伍,解决了聚乳酸产业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建成了4万吨/年聚乳酸(PLA)生产线,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依托课题组技术开发的可吸收接骨螺钉和接骨板获2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器械III类),组建了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利用改性聚氨基酸作为药物载体,制备了抗肿瘤药物/基因纳米制剂,动物实验结果良好。以下是课题组研究的主要方向:1.交酯和环酯开环聚合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2.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纳米无机材料的复合与医学应用探索3.具有功能性和智能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4.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基因和抗肿瘤药物缓释上的应用研究5.组织工程支架与骨组织工程修复6.聚乳酸产业化开发7.尼龙-11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以下按照四个部分对陈学思团队年期间发表的部分成果进行归纳,供大家学习和交流。Part1.纳米材料药物递送Part2.生物材料与免疫工程Part3.无药物抗癌Part4.严重脓毒症治疗一、纳米材料药物递送1.Adv.Mater:可在细胞内对蛋白质和化疗药物进行协同递送的纳米平台用于癌症治疗在细胞内将活性蛋白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协同型癌症治疗策略。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纳米载体系统,如何将药物递送到癌细胞中以及控制其在细胞内的释放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学思院士和肖春生副研究员构建了一种三嵌段共聚物mPEG-b-PGCA-b-PGTA纳米平台,该平台可以在细胞中实现对亲水核糖核酸酶a(RNasea)和疏水药物阿霉素(DOX)的协同递送。本文要点:1)实验利用苯硼酸基团对RNaseA进行修饰,并通过苯硼酸-邻苯二酚键高效地将其结合到三嵌段共聚物纳米颗粒中。RNaseA与三嵌段共聚物之间的可逆共价结合使得该纳米粒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2)在被细胞内化后,该三嵌段共聚物纳米颗粒中的DOX和RNaseA会被酸性环境和DOX增强的细胞内ROS触发以实现在不同阶段的释放,进而产生协同增强的抗癌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工作也为实现细胞内各种蛋白和化疗药物的联合递送提供了一个通用高效的新型平台。PengZhang.etal.AMultistageCooperativeNanoplatformEnablesIntracellularCo-DeliveryofProteinsandChemotherapeuticsforCancerTherapy.AdvancedMaterials.DOI:10./adma.0001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z/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