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香气简析一篇被抄了上万次的文章,
编者按:《普洱茶香气类型的分类与描述》一文自年12月10日在《茶业复兴》首发以来,一直都在被抄袭。此次修订后更名为《普洱茶香气简析》,并特别申请原创。 台湾普洱茶专家邓时海曾经归纳出普洱茶香气有“樟香”、“荷香”、“兰香”、“青香”四大类(参见邓时海.《普洱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年。42页,有其整理的普洱茶茶香列表,邓认为普洱茶香气“只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而已”。),一直影响至今。 到现在已有大量科研工作者研究普洱茶的香气,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和爱好者总结出了普洱茶香气变化的规律。但目前仍然缺乏一个从原理上出发的可靠推断。 本文从原理上探讨香气,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利用科研数据,整理、提供了一套说得清、看得懂、有科学依据的香气描述术语,同时整理出了普洱茶中典型香气特征物质的散逸规律参考表,对普洱茶香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推测,通过参照本文,读者可以对普洱茶香气的变化规律有更科学的把握。 一、普洱茶香气审评词汇的问题 品一杯茶,往往都是从闻香开始,赞美一杯茶也是先说这茶香。日本的茶叶专家山西贞博士就将茶叶香气比作“茶叶品质的命根子”。 描述一类香气,首先要尽量以接近生活的方式让别人能够想象出一个轮廓来,然后当看到描述的人们接触到相关香气的时候便能够说:“哦,就是这个!” 普洱茶在茶叶市场上持续高温,积累了很多的固定参与人群,在长期的市场往来交流下,逐渐出现了一些颇具普洱茶特色的审评词汇,比如“勐海味”、“勐库香”、“古树气”,甚至“云抗十号的香气”之类的词汇也层出不穷。 在茶叶的香气审评中,的确有“地域香”、“品种香”、“季节香”之说,但“勐库香”、“紫鹃香”、“秋香”所描述的香气并不直观,多半是在业内使用。对于新接触普洱茶的消费者,怎么可能让其想象出“勐库”的香气来呢?更不用提加上几个“树龄香”、“气候香”、“工艺香”了。 这种词汇在普洱茶流通过程中使人一头雾水,徒增普洱茶的“神秘感”,对于今日越来越讲求公开化透明化的商品市场趋势来说显得非常不合时宜,甚至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进步形成了一种的阻碍。 现行国标《GB/T-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与普洱茶相关的版块“黑茶、紧压茶术语”中,关于香气的用词极为单薄,特摘全段如下: 6.4香气 6.4.1 陈香stalflavour 香气陈纯,无霉气。 6.4.2 菌花香arohidflavour 金花香arohidflavour 茯砖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 6.4.3 青粗气grassandharshodour 粗老叶的气息与青叶气息,为粗老晒青毛茶杀青不足所致。 6.4.4 毛火气firdodour 晒青毛茶中带有类似烘炒青绿茶的烘炒香。 6.4.5 酸气sourodour 普洱茶渥堆不足或水分过多、摊凉不好而出现的不正常气味。 就普洱茶来说,还要除掉其中专门用来描述茯砖的菌花香,那么可用的术语竟然仅仅剩下四个,连上描述竟不足百字。仅用四个术语来满足普洱茶的香气的描述,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各种用于描述普洱茶香气的词汇就在这种饥渴中诞生,而这些词汇的古怪也显得有些饥不择食的味道。 二、茶叶香气的真面目 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有香味的物品,而各类香物在形容乌龙茶时频频亮相,譬如单枞往往就以香物命名,诸如肉桂香、茉莉香、芝兰香、杏仁香等等,虽然品目繁多,但从根本上来讲,其香气物质与其它茶类无根本差异,只是环境的影响与加工的塑造使得其相应香气成分有一定富集而形成表现特征。 普洱茶由云南大叶种制成,适合于长期存放,在这个过程中香气物质会不断散失,当低沸点易散逸的香气物质散失殆尽时,就会显现出本来被掩盖而不明显的另一种香型。所以,一片略带青气的新茶饼,能在合理的存放过程中渐渐转为纯正清香,进而转化为花香、果香、蜜糖香、梅子香、杏仁香、木香等等,而最终同归为纯粹陈香。 对于茶叶香气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荷兰化学家RomburghP.V从2.5吨发酵茶叶中分离和鉴定了β、γ-乙烯醇和水杨酸甲酯。到了30年代,日本的S.Taki和R.Yamamot分离鉴定出茶中30种主要成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对香气的研究开展非常困难,每次试验都需要耗费成吨的茶叶来抽提香气,即便如此,当时的茶叶科学家仍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了60年代,气象色谱技术的发展则彻底打开了局面,科学家通过努力渐渐解开了香气之谜。 科学研究已呈现了香气的秘密,本文将应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系统地梳理普洱茶的各种香气类型,以品饮经验结合实验资料,先描述该香气类型的嗅觉感受,然后从加工中过程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涉及分子层面的简单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香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而且同样的香气物质在不同的浓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香型特征,因此一种茶会具有多重香型特征,这些通过细品可以慢慢玩味。 三、普洱茶的香气类型 1、清香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不同,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不过在草原上可不要把鼻子凑到草上去闻,因为那如同公园割草机路过飘来的那阵青臭气一般,十分刺鼻。茶叶清香之所以自然,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个浓度的问题。 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顺式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具有青草气,而浓度低时则表现出清香,而反式青叶醇则直接表现为清香。在加工过程中顺式青叶醇可以通过异构化作用转化为反式青叶醇。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式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 2、毫香 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顾名思义就是“毫”所表现出来的香气,与“粗”相反,这种小芽未展的鲜嫩也独具一种特色之香,让人更觉清新可人。类似的描述有“嫩香”,是一种柔和与活泼的清香。 毫香描述的是混合香气的整体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较多,因原料级别高,大部分有效香气物质的含量也就相对更高,较高浓度的香气物质即可与一般茶叶香气表现得略有不同。 3、鲜爽型花香 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类型的花香或如铃兰、或如百合,虽可香得扑鼻,香得透墙,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纯粹,单只是一种纯嗅觉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来令人流延生唾。“鲜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扬型花香”。 对生茶的鲜爽型花香贡献最大的物质是芳樟醇,这是一种高沸点香气物质,通过杀青将青叶醇等的低沸点香气物质挥发掉后,如百合或铃兰的花香就显现出来了。不论是茶叶的级别,茶树的品种,茶园的环境,采制的季节都与芳樟醇含量密切相关,这种含量不同也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各个级别各个季节各个地域各个品种的不同香气特色。 4、甜醇型花香 此类香气或如茉莉,或如栀子,嗅来令人愉悦,往往使人有深呼吸欲,精神更为之一振。常言一杯香茶可以涤荡昏昧,可这香味得有讲究,不然若如玫瑰含媚,不免让人醉了,若似幽兰淡飘,又会引人慵散,闻过哪里还醒得过来,还好有甜醇之气可振人心,最益午后体软头晕睡魔来袭之时。 此类香气在生茶中极为常见,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在生茶中都参与了这种香型的表现。这些香气物质基本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沸点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气特色多样的原因之一。 5、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柔和型香气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已接近于似有似无的状态了。 与玫瑰香相关的气味分子主要是香叶醇,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在茶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级别较高的茶含量会偏高一些。但总体来说,云南大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较中、小叶种低,所以能表现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较少。与兰香相关的分子很多,当相关花香分子在嗅觉阈值界限上徘徊时,都可能表现出时有时无的兰香。 6、糖香 糖香在普洱茶中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冰糖香最为突出,它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回甘,与凉爽的喉感,因此是茶叶品质优异的特征。还有如甘蔗香者,也自成风格。 糖香的构成一方面与蜜香、甜香有一些重复之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糖类本身的香气。可溶性糖在普洱茶中含量很高,一般占干物质的4-7%。 7、焦糖香 轻微的焦糖香也时常出现在普洱茶中,也是一种特色风味。 但焦糖香如果很浓郁,则需要担心这可能是加工不得要领。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在食品工业中这非常重要,是积极的。但是放到普洱茶里面,却适得其反,它意味着茶叶经历过高温的烘或炒,导致茶叶活性下降,一些与后期转化密切相关的物质如残余酶等会被大量杀死,这就严重伤害了普洱茶该有的特色品质,所以从这种观点上来说,从长远来看,这种焦糖香的茶不适宜于长期存放。烘青不适合于存放的观点,可参见邹家驹《烘掉的甘醇》(邹家驹著《漫话普洱茶》),在实验研究中,尚未见有系统的论证,但国家标准认可此种观点,限定了必须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为原料。如今无论学术界还是市场中,都默认了这种观点。 焦糖香的产生是因为糖类物质受高温作用发生焦糖化反应,从而产生焦糖香气。(其中具有邻位取代基的吡嗪就有明显的巧克力香) 8、水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普遍存在,或如苹果,或如柠檬,或如甜桃,或如西瓜等等。形成原因不一,有些是因为本身具有水果香的香气物质得以显现,有些则是几种香气混合而成的效果。苹果香在青气将散的新茶中常见,西瓜香在存放了较长年份的生茶中时有见到,但更多具水果香的茶,都是偶有所见,如羚羊挂角,难以捉摸。 相关香气有紫罗酮类衍生物,以及具有浓甜香和水果香的内酯类,具有柠檬清香的萜烯族酯类,还有在加工及储存中产生的芳樟醇氧化物。 9、梅子香 通过一定时间存放的生茶经常会出现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经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受到广泛好评。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对比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对比效应。)当我们在单一香型中加入一点点的其它不同香气,就会使得两种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对比效应就非常典型。 有些茶因为发酵不当或是存放不当出现不良酸气,往往被人牵强附为梅子香。梅子香自然舒适与茶搭配无违和感,而不良酸气则显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纯正,而有不良酸气的茶茶汤滋味也发酸。 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还是在“度”上,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人工发酵,都会产生一些脂肪酸,如戊酸、癸酸等。如果发酵不当,造成这些酸大量积累,就会产生突兀的酸味,影响口感和香气,但如果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不至于影响品质,甚至就能形成如梅子香这样好的香型。 10、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陈化度较高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 直接相关的香气物质有具有苦杏仁香的苯甲醛,和有干果类香气的茶螺烯酮和2-乙氧基噻唑。 11、蜜香 蜜香在普洱茶(生茶)中较为常见,很多茶区的茶在存放过程中能长期表现出蜜香,而且这种香气持久耐闻,又易于描述和理解,因此容易被记住,具有蜜香的普洱茶也有较好的品质,有时候喝一泡蜜香纯正的茶,可以一整天都在口中留有余韵。蜜香与花香的配合,构成了大部分普洱茶(生茶)在陈化初期的醒目特征。 形成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酸苯甲酯,该物质沸点较高,因此散逸缓慢,能较长时间存在。此外苯甲醇也具有微弱的蜜甜,对蜜香也有一定贡献。 12、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其中对普洱茶陈香贡献最大的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13、枣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枣,有些甜糖香有些木韵,一般是熟茶才具有的特征。枣香在普洱茶中是非常经典的风格。 这种香型往往在原料比较粗老的普洱茶中容易出现,因为粗老叶的总体糖类含量更高,在发酵过程中也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当糖香达到一定水平,就能与木香等其它香气混合而表现出类似干枣的香气。 14、桂圆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桂圆,通常出现在级别较高一些的普洱茶(熟茶)中,但一些普洱茶(生茶)偶尔也会有桂圆香。 桂圆香是在加工中产生的,与枣香有相似之处。 15、樟香 樟香多在存放时间较长的生茶中出现,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与樟脑味并不尽相同,有些发霉变质的茶会具有颇似农药般的刺鼻樟脑味。 与樟香有关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莰烯和葑酮,二者都是具有樟脑味的香气成分,混合花木香而表现为令人愉悦的樟香。 16、木香 木香是普洱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香气,在熟茶中尤为突出,通过某些选择微生物接种技术加工出来的普洱茶(熟茶)会具有非常突出的木香。木香与花香蜜香的高扬不同,给人的感觉低沉温和,是利于普洱茶品质的香气。 对普洱茶木香贡献最大的是α-紫罗酮、β-紫罗酮、α-雪松醇、α-雪松烯、β-愈创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 17、霉味 因茶叶发霉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嗅来刺鼻,令人不悦。通常见于存放不当的茶,比如在温湿度过高环境下长时间存放而腐败变质的茶。 在普洱茶中与霉味相关的主要物质是3,4-二甲氧基甲苯。 18、参香 类似于人参的香气,常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过的熟茶。 在普洱茶中香气成分有和人参香气成分类同的部分,比如具有泥土气息的棕榈酸和具有木质气息的金合欢烯均可在人参的香气成分中找到。普洱茶中人参香特征的构成除了这些物质外,还有部分木质香气和甜香的参与。 19、烟熏味 烟熏味并非茶之本味,乃是在加工或贮藏中受浸染而成。属于茶叶中常见的异味,对普洱茶品质没有积极影响。 因晒青毛茶制作的特点,在雨季时节时常需将茶移入室内干燥以避免雨淋,从而容易受到山区农家室内的烟熏浸染。因此夏秋茶更容易带有烟味。 烟味的相关物质很多,最主要的是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这些物质的沸点高散逸慢,因此通过存放使得烟味消散难度很大。 20、烟焦味 烟焦味是普洱茶中常见的不良气味。其产生源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而得。因此烟焦味往往在加工很粗糙的普洱茶中易出现。 21、药香 药香就是中药之气,如人身处药铺所闻到的中药气息,其实就是陈放很久的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 在南方气候湿热的地区茶叶陈化更快,因此数年之后就可能感受到药香,而在干燥气候中存放则长时间内难以有药香出现。 药香的相关香气物质主要是有中药味的癸醛、藏红花醛以及各种具有木香的成分。 22、酸菜气 在新制的生茶中,时常会有与酸菜类似的酸气,在茶山上收茶的人往往看到茶农生产设备简单,仓库旁竟然有时能看见猪圈,于是联想到猪尿气等等。其实有酸菜气是因为晒青茶加工工艺造成的,绝非污染。 很多老厂的加工师傅制茶时,会在杀青之后将茶堆起捂一段时间,有了这样的一道工序,茶叶在干燥之后色泽会显得更深,口感会更醇和,香气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捂得稍有过度,就会出现类似酸菜的气味。在各个茶山,尤其那些家家户户手工制茶的名茶名村,都能够找到个别作坊制茶有这道工序,甚至被认为是不便外传的诀窍。 与这种气味相关的物质主要是低级脂肪酸,易于挥发散逸,因此对于打算长期贮藏的普洱茶品质没有太大影响。 23、野菌香 野菌香一般出现在普洱茶(生茶)中,嗅来诱人嘴馋,非常能勾起人的饮茶欲,是非常经典的香气,野菌香往往伴随着高级的品质。 其香气构成主要是亚油酸转变而成的一系列八碳风味化合物,如1-辛烯-3-酮、1-辛烯-3-醇等,该类物质沸点低散逸快,因此贮藏年限较长的茶不容易保留野菌香。 24、烘炒香 在普洱茶(生茶)中,也时常能感觉到豆香和板栗香之类的烘炒香,较淡的烘炒香无伤大雅。但如果过于浓郁,则说明加工上有问题。 烘炒香就是通过热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气味。在很多食品以及其它茶类中都属于积极香型,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决定了其不应经过高温,因此浓郁烘炒香的出现对普洱茶品质评价来说应减分。 烘炒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在高温加工中会产生。 25、堆味 堆味是从形容“发酵渥堆”的上来的,就是描述一种类似混合酸、馊、霉、腥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 在新制熟茶中普遍存在,因为传统熟茶渥堆发酵工艺是一个长时间而且复杂的变化过程,数吨至数十吨茶叶堆放在一起发酵,根本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因此部分发酵过度和不足的茶叶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气味,而如何把这种不良气味在加工完成的时候降到最低,就很考验加工技术了。(在这个思考的基础上,诞生了离地发酵技术,离地发酵的熟茶,堆味较轻。) 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发酵不足或者是过度,那么根据堆味的浓度,通过长短不同时间的合理仓储,这些不友好的气味就能被自然分解散逸而展现出陈香。 26、水焖气 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焖堆而不及时干燥的普洱茶(生茶)。 如同炒青菜时用锅盖焖过,就会产生的气味一般,在茶叶加工的小环境中如果出现湿热不透气的状况,就会产生类似气味。 27、生青气 常见于杀青不足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所致。 其原理可参考清香。 28、粗青气 常见于原料粗老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为鲜叶粗老,含水量少,在杀青过程中必须采用“老叶嫩杀”,即杀青时间短杀青温度低,技术不够就很难保证青叶醇等相关青气物质的消散,因此常常会有粗青气。 29、日晒味 常见于存放时间较短的新制普洱茶(生茶),这种气味嗅来就如同晴天晒好的被子一样。 光线能够促进酯类等物质氧化,其中紫外光比可见光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的光照能引起茶叶化学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可以猜测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气味物质共同构成了日晒味,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研究。 四、普洱茶香气的变化规律猜想因为在同样的温度下,香气物质沸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挥发度的大小,沸点低的物质散逸就快,沸点高的物质就稳定持久,因此参照沸点就能了解茶叶香气的走势。在表1中罗列了五十余中在普洱茶中存在的重要香气物质,供读者参考。 表1在茶叶中出现的主要香气物质香型与沸点 香气物质名 在茶叶中表现的香气特点 沸点参考 2,4-庚二烯醛 粗老气 84℃ 乙酸 醋酸味 ℃ 茶螺烯酮 干果香 ℃ 醋酸橙花酯 玫瑰香 ℃ 金合欢烯 花香,香脂气息 ℃ 丙酸 刺激性酸气 ℃ 2-己烯醛 清香 ℃ 二甲基吡嗪 巧克力香 ℃ 青叶醇 高浓度为青草气,稀释后为清香 ℃ 异丁酸 酸败的奶油味 ℃ 水杨酸 刺激性酸气 ℃ 莰烯 樟脑味 ℃ 糖醛 焦糖香 ℃ 正丁酸 酸败的奶油味 ℃ 2-乙氧基噻唑 坚果香 ℃ 醋酸香草酯 柠檬香 ℃ 1-辛烯-3-酮 蘑菇香 ℃ 异戊酸 酸败的奶油味 ℃ 苯甲醛 苦杏仁香 ℃ 戊酸 酸臭气 ℃ 1-辛烯-3-醇 蘑菇香 ℃ 葑酮 樟脑味 ℃ 芳樟醇 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 ℃ 苯乙酮 山楂香 ℃ 香草醛 奶香 ℃ 苯甲醇 蜜甜香气 ℃ 愈创木酚 烟味 ℃ 1,2-二甲氧基苯 陈味 ℃ 癸醛 中药、脂肪气味 ℃ 棕榈酸 泥土气 ℃ 藏红花醛 草药味 ℃ 醋酸芳樟酯 青柠檬香 ℃ 3,4-二甲氧基甲苯 腐霉味 ℃ 香草醇 玫瑰香 ℃ 苯乙酸苯甲酯 蜂蜜香 ℃ 水杨酸甲酯 冬青油香 ℃ 橙花醇 玫瑰香 ℃ 4-乙基-1,2-二甲氧基苯 陈味 ℃ 橙花醛 柠檬香 ℃ 香叶醇 玫瑰香 ℃ 1,2,3-三甲氧基苯 陈味 ℃ α-紫罗酮 柏木、覆盆子、紫罗兰香 ℃ β-紫罗酮 柏木、覆盆子、紫罗兰香 ℃ 醋酸香叶酯 玫瑰香 ℃ 4-甲基愈创木酚 烟味 ℃ 1,2,4-三甲氧基苯 陈味 ℃ 肉桂醛 肉桂香 ℃ 茉莉酮 茉莉香 ℃ α-雪松烯 木香 ℃ 橙花叔醇 花木香 ℃ α-雪松醇 木香 ℃ 二氢猕猴桃内酯 木香 ℃ 呋喃类 烘炒香等 约℃-℃之间 吡嗪类 焦糖香、巧克力香等 约℃-℃ 噻唑类 坚果香、糯米香、脂肪气息 约℃-℃ 注:表中数据综合CAS数据库等较多资料而得,在数据有出入时一律以宛晓春主编《茶叶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年)为标准。 从表中不难发现普洱茶的香气变化有一个大体脉络,即清香-花香-蜜香-药香-陈香,符合实际经验。 花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会在前期有良好的表现;蜜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会在中期有良好的表现;陈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则在后期有良好的表现。有些茶重在后期,有些茶前后均衡,有些茶则让人惊喜不断。 品饮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香气的层层变化,陈放过程中的香气类型的变化也类似于此。参照本表同时结合对茶的品饮过程中的香气层次,就能够预期一个茶将来的表现。 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引导,能够帮助更多小伙伴感受到普洱茶香气的细微不同,更容易欣赏到普洱茶的香气之美,能更加细致地欣赏和享受普洱茶带来的快乐。 文图 李扬,茶业复兴编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z/8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太阳期每日一味中药肉桂
- 下一篇文章: 容易上手ldquo肉桂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