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315打假,4类一眼假的白茶绿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来临前夕,应应景,聊聊茶圈的打假。 之前去朋友公司做客,她新搬了一个工作室。 去的时候她还在整理,打过招呼后,让我们先坐下来自己泡茶。 一转眼,发现桌角边还摆着两饼老茶。 赶紧叫停朋友,哎,这茶先收起来吧,摆在外面会受潮的。 然而,朋友一边在收拾桌边的书柜,一边说到不用收,那是前任租客留下的,没搬走。 啊,什么人这么大方,搬家时连老茶都舍得扔掉。 拆开一看,呀,难怪! 又是一饼颜色咖褐,原料粗糙的做旧茶。 没被撬过,原封不动地放在角落。 闻起来有着明显仓味,还有几丝蜜饯酸的气味。 看来这扔茶的人,也是识货的。 知道这两饼茶是做旧的,便果断弃若敝履。 《2》 话又说回来。 既然这茶假得这么明显,为什么当初还有人愿意买? “还能是为什么,便宜呗。” 朋友迅速地接了话,并给出了一番毒舌评价。 “只要略有喝茶常识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是什么货。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钱,就算有钱,也未必舍得花几百上千去买一饼真正的老白茶,所以……” 那位市场分析师出身的朋友,进一步聊到她的看法。 买到做旧茶的人,无非这几类。 一是什么都不懂的新人,看到一款茶标着“老白茶”这个名义,就想着买来试试。 一是逢年过节需要送礼的,觉得收礼方不懂茶,就随意糊弄。将几饼便宜的老茶装进高档礼盒内,只要不拆开,谁能知道里面是真是假? 一是喜欢炫耀“年份”老的茶客,但凡喝茶,一定要喝别人手里没有的。 你有三年的寿眉,我喝五年的牡丹。 你有五年的牡丹,我喝十年的贡品牡丹。 再接下来,就到了二十几年老银针,90年代东南亚回流老茶,茶农祖传近半世纪的老茶婆…… 问题是,二十年的老银针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哪里去买这么多年份真、不掺假的老茶?若在攀比老茶年份的路上,一路执着下去,最终遇到的只能是假的! 朋友说的这番话,值得借鉴。 普通茶客要想打假茶圈里的做旧茶,最直接有效的一点,就是绕开那些年份高龄且浮夸的老茶。 买老白茶、老普洱、或者其他老茶时,要牢记一点: 品质好(香气、滋味、韵味俱佳),远比年份老更重要! 《3》 茶圈里的假茶故事,除了那些虚无缥缈的老茶外。 还有一类“故事编造离谱”的茶叶,同样是敬而远之为好。 某一次,也是到熟人那喝茶。 结果,对方亮出一饼带有油污和虫洞的老熟普饼。 定睛一看,茶饼外层饼纸上油污不少,以为他在存放时不小心将其弄脏了。 但那位熟人说了,他听别人讲,这饼纸上的油是好茶的标志。 什么?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还没等我们从震惊里缓过来,他又抛出一段惊雷式八卦。 “这虫洞也不简单,据说这种茶虫,只有在品质好、年份老的熟茶里才出现,这种被虫咬过的虫屎茶,听送茶过来的朋友介绍,价格可不便宜……” 这一下,彻底让人在凌乱在风中。 若真如此,那这类茶虫堪比神虫了。 毕竟,每年在买茶时,上当受骗的人这么多。 只要将它捉到,专门帮别人鉴定茶饼真假,准保能红遍全网。 可惜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天方夜谭,白日做梦。 要想知道一款茶的品质是好是坏,绕不开产区、工艺、储存。 仅凭虫洞与油污就想证明品质,根本不现实! 《4》 过早上市的春茶,同样假得明显。 比如,不到3月就能上新的西湖龙井。 比如,三月中旬就抢早上市的金骏眉红茶。 比如,现阶段就已经上市的福鼎白毫银针。 很显然,单看上市时间,就能知道它们假得明显。 以西湖龙井为例。 今年开春,各地低温偏低,不到3月西湖龙井还未开采。 试问,所谓的西湖龙井新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是用外地原料假冒,名为西湖龙井,实为四川、贵州、广西等外地龙井? 还是用特早生种茶树芽头冒充,像乌牛早之类的。业内早有明文,乌牛早不适合制作龙井。贸然改变树种,会导致茶叶丢弃了原有的品质特点。最终结果,就是原有的“名茶”徒有其名! 亦或是人为揠苗助长,破坏了茶树自然生长规律? 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而知。 但可以肯定,过分早产的春茶,不是好事! 万物生长得遵照一定的自然规律,急不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过分心急,本着抢头柱香的心态去追春茶。 一旦遇到风味不正宗、原料过分嫩采、赶工粗制滥造的新茶,简直太亏了。 《5》 有些茶,单从外观看,就能知道它的问题多多。 比如,黄芽金骏眉。 这类茶一看,就可能%肯定,它不是正宗桐木红茶。 干茶黑、褐、黄相间,三分黄,七分黑,才是桐木金骏眉的标准写照。 若是通体黄灿灿的大黄芽,不必多说,它肯定是假的。 比如,叶片圆润宽阔的白牡丹。 白茶里,白牡丹以特定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 整体上,芽叶是非常细嫩的。 尤其是牡丹王、一级白牡丹等,它们的嫩叶就像新柳那样。 叶片细窄,叶背多茶毫。 而那些叶片宽大的“白牡丹”,一看就是寿眉冒充的,名不副实,不符合标准。 比如,带有明显茶梗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包括有大红袍、水仙、肉桂等。 茶圈内,岩茶的工艺相对繁复,前期要做青,后期要焙火,制茶工序多多。 但在岩茶焙火前,需要经历剔除茶梗的步骤。 若是后期保留较多粗老茶梗,会导致茶汤味薄、不耐泡。 一言概之,这样的岩茶档次并不高。 要是花高价买入手,实在是太吃亏。 《6》 上个月,有茶友发来一个链接。 问,这饼茶可信吗? 点开一看,年的高山寿眉,去年刚刚压成茶饼。 这样的十年陈老茶,单饼只要元,好实惠呀。 但可惜,这不是真的。 因为,这根本不符合现实! 年份超过10年的老白茶,以散茶形式出售更值钱。 又谁会舍得冒着制茶风险与压饼损耗,再去将这些老茶批量压成饼,根本不现实嘛。 再往下细看,接下来的一幕更值得玩味。 因为,那款老寿眉饼,是那家店铺的超大爆款,月销过十万。 这太奇怪了,真正的老白茶,哪家会库存这么多量? 岁月不能逆流,老白茶喝掉一饼少一饼,怎可能库存无限,源源不断补货? 一言概之,如此销量高、标价低、年份诱人的老茶。 在内行人的眼里,根本没有可信度,完全是开玩笑。 茶圈里的打假故事,说不清,道不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普通茶客而言,买茶时为了少受骗,原则只有一点——不要贪心。 又便宜又好喝又有名气的茶叶,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买茶时少听故事,少信噱头,多看品质,才能少被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10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螺蛳粉还有养生功效我可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