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应以法律为准闲话茶业整治
一切皆应以法律为准——闲话茶业整治□黄兴国 最近一段时间,武夷山的茶叶界似乎有点风声鹤唳,一场以打击所谓“天价茶”为主题的茶叶市场整治行动把武夷山的茶企推到了风尖浪口,不仅市场管理人员出动,甚至连纪委都惊动了,纪委是管党风廉政的,纪委都出手,可见力度之大。这么大的动作,不免让许多茶老板有点惴惴不安。 “天价茶”这个话题说来已久,媒体也多次做过相关的报道,如央视财经频道《在行动》栏目就以《重磅调查:“天价”茶叶市场水多深?业内爆料:大师签个名价格翻10倍……》为题,对“天价武夷岩茶”进行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看了福建本土媒体《说茶》就央视的调查提出的看法和质疑,我个人认为还是很中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天价茶”的话题,社会上也是有多种看法,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也闲聊几句。 作为一个喜欢码字的人,我可以说是嗜茶如命,每天就靠茶提神,一天不喝茶,就全身不得劲。每个月茶叶的消耗大概在1.5斤,一年的消费在18斤左右。据有关统计,中国喝茶的人大约有4.8亿,中国人年平均喝茶克,也就是一市斤略多点,如果按这个平均数,我一个人一年喝的茶相当于17个中国人的平均数。咱普通人,钱不多,除了做茶的朋友送些好茶,自己掏钱买的口粮茶从来都是1斤块左右。别说是几万、十多万一斤的“天价茶”我买不起,就是五六百的茶我也舍不得买。虽然我只是个喝普通茶的普通人,但我并不觉得少数极品茶卖“天价”有什么不对。 社会是多元的,你喝不起,并不代表别人喝不起。什么是天价?“天价”一词,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的词,在不同收入人群的眼睛里,会有不同标准。对普通人来说,一斤茶不要说十几万是天价,几千块也算天价;再往低里说,对那些在垃圾堆里刨食的穷苦人来说,几百块他都认为是天价。但对马云之流的富豪来说,十万块一斤茶,在他眼睛里,就像咱普通老百姓买一棵葱那样的简单。据胡润研究院的发布,在中国资产达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人左右;资产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0人左右;资产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5万人;资产在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80多万人。像马云、马化腾、王健林这样资产过千亿、几千亿的超级富豪也大有人在。有钱人愿意掏大把的银子购买稀缺的极品武夷岩茶,有钱人奢侈浪费,就像王大富豪的公子王某聪,换女朋友比翻书还快,在女人面前一掷万金,与其这样挥霍无度,还不如让这些富豪掏钱买点“天价茶”,茶企、茶农有效益,国家也收了税,富豪又满足了虚荣的面子,皆大欢喜,有什么不好呢?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天价茶”到底是对还是错,首先得看它违不违法,如果它违法了,自然无须赘言,那自然就是错的。那么稀缺的极品武夷岩茶定“天价”违法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条规定: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仔细对照价格法相关的条文,稀缺极品茶定所谓的“天价”似乎并不违反价格法。毕竟法律赋予了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只要没有强买强卖,就不违法。商品的定价除了成本因素,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物以稀为贵”,有些看似普通的事物,因为它的稀缺,自然它的价格就贵,这正是,黄金比黄铜贵,宝石比岩石贵的道理。比方说,按央视所列的武夷山“天价茶”价目表所列的第一项: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每斤万元。母树大红袍在开采制作的年份,年产量只有7两左右,别说是每斤万元,就是卖5万元,也不过份,并没有违反价格法,毕竟母树大红袍是稀世珍品。如今母树大红袍禁采,你就是出5个亿一斤,也买不到。 再比如说顶级的“牛肉”,所谓“牛肉”是指武夷岩茶核心区“牛栏坑”的肉桂,由于牛栏坑小区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牛肉”的特殊品质和韵味超乎其他地方的岩茶,属于武夷岩茶里的顶级珍品,这一点是得到业界和消费者共同承认的。著名茶叶专家陈郁榕老师就曾经说:“牛栏坑这个地方,从地理条件来讲,属于幽谷坑涧的地貌类型,土壤风化得很好,而且四周都是岩壁还有树木,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具备了产出好品质茶叶的地貌特点。牛栏坑所产的茶叶原料品质,的确优于其他地区所产的茶叶,再加上好的气候条件、好的制茶师傅,其最后出来的成品茶价格相对高于其他茶,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 牛栏坑茶园的面积最多也只有二十亩左右,年产肉桂岩茶最多也就一千多斤。这一千来斤小区域的顶级岩茶,每斤卖个十万、八万的有什么不可呢?又犯了那一条的法?如果这也算犯法,那么一块小小的宝石项坠,卖几万几十万、一个LV包卖几万、一瓶顶级陈年红酒也可以炒到几十万、史上最贵的汉帝茅台一瓶拍到万,这些奢侈品都属于天价,你能说这些是违法的?再比如同样的楼盘,某个楼盘因为靠近学校,成为所谓的“学区房”,房价立马飙升,你能说这楼盘违法吗? 按照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如今极品武夷岩茶最高价只能是6万,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1斤茶6万块,这无疑也依然是天价啊。六万以内就允许,超过6万就是天价,就算违法。那么,这1斤6万的标准是怎么定出来的,依据又是什么?价格法那一条规定说,某项商品超过6万就违法,6万以内就合法?我完全可以这么认为,这个最高限价依然是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率性确定的一个标准,并没有多大的科学和法律依据,和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是属于武夷山市这个小区域内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虽同属武夷岩茶,但因产地的不同,却有“正岩、半岩、洲茶、外山茶”等多档次的区分。这种区分正符合陆羽《茶经》中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论述。“正岩”里还细分出“名从”,既所谓“三坑两涧”内的极品名从。就是“牛肉”,依据生长在山脊、还是山谷等不同位置,又可以分“牛头”、“牛尾”、“牛背”,在“牛”的不同部位生长的茶的品质也是有所不同。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别,造成了武夷岩茶价格有从一两百块到十多万的天差地别。但不管怎么说,极品的武夷岩茶总是少数,普通价位的武夷岩茶总是居多,所有经营武夷岩茶的茶叶店总是有各种价位的茶叶,作为咱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为茶叶店里有几款“天价茶”而震惊和奇怪。咱只买普通价位的武夷岩茶就好了,两三百、三五百的武夷岩茶喝起来照样很有韵味。 在说说所谓大师签名的事,央视的报道里说某款茶因为大师签个了名,价格就立即翻上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并不违法。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武夷山茶叶界有一批国家级的茶叶加工大师。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既然敢签字,一是表面这款茶是他亲手或者监督下生产,二是对该款茶表示认可。这是一种名气、一种品牌的认可。大师的身份自然是一种品牌价值,这就好像名家、大师写的字、画的画,徐悲鸿画的一匹纸马,比十匹真马还值钱,齐白石画一只虾,随便可以换一车虾。另外像马云随手写的几个字,也可以卖到两百多万,就连那个因为唱歌出了名的农民“大衣哥”那写得像“鸡爪爬”的几个烂字,居然也有人花三十多万买去。我可以毫不吹牛的说,我写的字比那个“大衣哥”的字漂亮多了,但我的字别说三十万,三块钱也没人买。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大衣哥”名气,你能对“大衣哥”说,你的字不能卖,是违法的。人家违了哪门子法?品牌价值也是价值,大师、名人的职称和名气就是他们的品牌价值,同理制茶大师的签字也照样具有品牌价值。 所以就“天价茶”的问题,管理的重点不是你的茶价定多高,而是更应该打击以次充好,打击偷税漏税。茶企能卖多高,只要不犯法,就应该允许,国家再以茶企卖的天价收税,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吗?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为保证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武夷山茶园控制在15万亩以内,武夷山的茶无法在量上去突破,但可以在品质上做文章,不要怕武夷岩茶卖的贵,武夷岩茶自有它贵的本钱。好东西自然比普通东西贵;贵也正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 至于说“天价茶”是腐败茶,会纵容腐败,这种观点更荒唐。腐败的是人,而不是茶。虽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给领导送所谓“天价茶”的案例,但这根本问题还在与官员本身,如果每个官员都能按照党纪的要求,廉洁自律,不收礼、不受贿,茶就是再天价也和你官员没有关系。武夷山有一句民间谚语叫:敌不过冬瓜,就拿葫芦开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官员队伍自己没有管理好,却把纵容腐败这个锅甩给茶叶,把一些官员贪腐怪罪到“天价茶”上来,这是很不公允,也是没有道理的。纪委要做的事是想办法如何教育官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而不是去管什么“天价茶”。 在这次福建的茶叶治理中,还包含反对“恶俗名称”和“过度包装”的问题,这算是治理到点子上。不过据我眼睛所看见到的,武夷山的茶叶品名虽然多,但恶俗的我倒是没有看见,茶叶是个很婉约的商品,各个茶企都是想办法给自己的产品取那些好听的、具诗情画意的名字。但是从营销的效果来看,一个商品还是不宜“花名”太滥,这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至于“过度包装”的问题确实严重,这不光是茶叶,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商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月饼。如今的茶叶包装,不仅有包装盒,里面还有泡袋,外面还有提带,许多礼茶包装物比里面的茶叶还贵,这实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通病。每年过年,家里清理卫生,最头痛的就是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放置无用,还占家里的空间,当垃圾丢弃,又实在心痛。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市场管理部门是否可以向立法部门建议,出台《商品包装法》,规定商品包装物的价值不能超过商品价值的多少比例,超过就算犯法,用法律的手段来遏制这一顽疾。地球资源有限,节约地球资源,已经是人类急迫的问题。 武夷山的茶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和旅游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全市至少有一半多的人口得益于这一片小小的树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武夷山茶产业在十年前左右进入一个高峰后,最近三五年,又进入一个相对低谷的阶段,包括像武夷星、正山堂等这些著名的规模茶企,销售额跟高峰时期比至少下降了三分之一,许多的中小茶企由于前期的举债投入,如今也是举步维艰。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武夷山的旅游业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茶叶虽然没有旅游业影响那么大,但整体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影响,企业到了需要政府帮助输血的阶段。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作为政府市场管理部门,应该是以服务为主。整治是为了促进发展,千万不能一说整治就是处罚。从武夷山茶叶市场来看,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包装标贴不够规范,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茶企保装标贴审核制度,规定茶企新设计的包装物上的标贴必须经过市场监管专业人员审核,无误后再下单定制,这样既避免万一有错重做的损失,又做到规范合法。 一家之言,难免谬误,目的是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欢迎业内人士多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黄兴国,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夷山市作协副主席,一个崇拜毛泽东、信仰共产主义的老兵,厦门大学主考的政治管理专业毕业,当过侦察兵、公务员、新闻记者、企业高管。发表过新闻、散文、随笔等各类文章。主创的三集电视新闻系列专题片曾荣获“中国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福建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新闻通讯荣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近年来尝试小说创作,已在《福建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 请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5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劝告大家2月,遇见此菜买10斤,每天炒
- 下一篇文章: 不同的内衣功能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