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一、采种与种子处理

果实在春季2-4月陆续成熟,分批及时采摘,采回的果实,堆放3-4天待软化后,搓洗去皮,然后取出种子,进行沙藏,可与半湿的细沙分层贮藏放在阴凉处。不过最好随采随播。催芽时,先用0.3%高锰酸钾林溶液浸种半小时,然后倒出多余的溶液,将种子放入密闭的缸内闷2小时,再用清水洗去药液,并用清水浸种24小时,种子消毒后混半湿沙置于瓦盘、木箱或土坑内催芽,淋水,待种子长出胚芽,即可移到苗圃地播种。

二、苗木培育

整地要求细致,深翻20厘米,碎土、平整。播种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株距5-7厘米,每亩播种12-15公斤。播后复碎土厚1-1.5厘米,加稻草覆盖。现在提倡推广采用容器育苗,用10厘米×10厘米无纺布袋,经催芽的种子,直接点播到育苗袋中,每袋一粒。

播种后搭盖荫棚,透光度以30%-40%为宜。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每天早晚应淋水1次,保持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当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用倍的复混肥稀释液喷施,喷施后立即用清水洗苗。苗木进入正常生长期时,每隔15-20天追肥1次,以沤制充分的腐熟农家水肥加少量复混肥。

三、上山造林

1年生裸根苗高20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容器苗高15厘米,地径0.3厘米以上,可出圃造林。裸根苗起苗时保留顶芽1-2片叶,其余部分剪去,稍修主根,上山造林时黄泥浆根定植。

全垦整地或环山带状开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挖好定植穴、回坎。将苗木放入穴内,培土提苗,踩实后浇水,并用草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采用容器苗栽植,先在穴内将苗木容器袋撕开,然后培土,并沿着营养土周边踩实。以生产普通桂皮、采桂叶蒸油为主的株行距1米×1.2米或1米×1.7米,以培育大桂为主的株行距4米×5米或3米×5米。

四、抚育管理

造林当年松土、除草1次,以后2-3年内每年带状或块状松土除草2次。松土深度5-10厘米,不伤害根系。栽植后1-3年的幼龄肉桂林每年施肥2次,以施氮为主;栽植4年后的肉桂林施氮磷钾复混肥为主的配方肥,每年3-4月和8-9月各1次,每次每株施配方肥0.5-1斤。

从定植第2年起,每年在秋冬季节修剪1次,主要剪除过多的萌蘖枝、病虫枝、过密枝、徒长枝和纤弱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消耗。修剪时刀具要锋利,剪口要平滑,不能劈裂。以利用枝叶蒸油为主的矮林,应在种植后2年内摘顶,促进多枝萌蘖,增加枝叶产量。培育大桂早期可间种或稍密植,在种植10年后,若植株密度过大,影响到正常生长,则要进行疏伐、间伐,把长势差、主干不通直、有病虫危害的植株伐去。

五、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肉桂主要病害有枯枝病、白粉病、炭疽病等,虫害有天牛、木蠧蛾、潜叶甲、尺蠖等。枯枝病防治方法:在肉桂萌新梢期间,喷洒50%多菌灵加50%磷胺乳油混合液,10-15天喷1次,连喷3次。白粉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可结合采收桂皮清除带病枝叶;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发病初期撒施硫磺粉,用量为5斤/亩。炭疽病的防治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剪除枯枝病枝,集中烧毁处理,保持林内通风透光,改善肉桂林的环境条件;发病前喷1:1:倍波尔多液;发病期间喷50%退菌特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天牛可在成虫产卵期间,用硫磺粉1份、石灰10份、水40份混合拌成浆液均匀涂到树干上,可防止成虫在树皮上产卵;捕杀成虫,刮除树皮上的虫卵及初孵幼虫;堵塞虫孔,将虫孔内虫粪清除干净,用药棉蘸或用注射器向虫孔注入原药敌杀死乳油或40%乐果乳油等原液,再用泥封口。木蠧蛾的防治采用及时清除烧毁虫枝;人工捕捉,当成虫盛发期,可进行人工捕捉灭杀;药剂毒杀防治天牛相同。

六、采收方式

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后进行,用专用的刀具,按照一定的长度规格采剥。然后再加工成板桂、桂通、烟仔桂、桂碎等产品。

板桂:将桂皮晒软,把每块桂皮夹在平直的木制夹板内,然后将数块整齐的相叠在一起,两端及中间用绳绑紧,晒至九成干,即解除绑绳,在室内干燥通风处,将树皮纵横堆叠,面上用石块加压1个月至桂皮完全干燥,即成扁平板状的板桂。

桂通:将剥下的树干皮和粗枝皮,置阳光下晒软,摊晒至干即成,自然卷成单筒或双筒。

烟仔桂:从肉桂树剥下的刮去栓皮后,切割成合适大小,然后搓卷成如烟大小的卷筒状。

桂碎:将不符合加工规格的桂皮,去净杂质,晒干,即成桂碎。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我们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我们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

来源:原创

作者: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梁文汇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