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历代本草汇言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66.html 仙茅 仙茅(独茅婆罗门参茅爪子) 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主产于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原植物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热;有毒。归肾经。功效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临床用名仙茅。 《海药本草》: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其黄色多涎,梵云呼为阿输干陀。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延年,益寿,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益房事。 《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本草图经》:齐给事守晋云日,少气力,风疹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采得,竹刀刮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熟刻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饮任便下二十丸。忌铁器,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 《本草纲目》:(《开宝》) 独茅(《开宝》)、茅爪子(《开宝》)、婆罗门参。 珣曰: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梵音呼为阿输干陀。 颂曰:其根独生。始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 珣曰:仙茅生西域。叶似茅。其根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其花黄色多涎。自武城来,蜀中诸州亦皆有之。 颂曰:今大庾岭、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且略阔,面有纵纹。又似初生棕榈秧,高尺许。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花,黄色,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结黑子。 时珍曰:苏颂所说详尽得之。但四、五月中抽茎四、五寸,开小花深黄色六出。不似栀子,处处大山中有之。人惟取梅岭者用,而《会典》成都岁贡仙茅二十一斤。 根 斅曰: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以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之,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犯铁器及牛乳,斑人鬓须。大明曰:彭祖单服法:以竹刀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后无妨损。 辛,温,有毒。斅曰:甘,微温,有小毒。又曰: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小毒。 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开宝》)。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李珣)。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大明)。 颂曰: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云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得此药,其益百倍。齐给事守缙云日,少气力,风疹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采得,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熟蜜丸梧子大。每旦空心酒饮任便下二十丸。忌铁器,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机曰:五台山有仙茅,患大风者,服之多瘥。 时珍曰:按:《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肺,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又范成《大虞衡志》云:广西英州多仙茅,其羊食之,举体悉化为筋,不复有血肉,食之补人,名乳羊。沈括《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观此则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按:张杲《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剺之,随破随合,剺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朴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时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弘治间东海张弼梅岭仙茅诗,“有使君昨日才持去,今日人来乞墓铭”之句。皆不知服食之理,惟借药纵恣以速其生者,于仙茅何尤? 新二。 仙茅丸: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须。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定喘下气,补心肾。神秘散:用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炒),团参二钱半,阿胶一两半(炒),鸡膍胵一两(烧)。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空心下,日二服。(《三因方》) 《药鉴》:气温,味辛。足少阴剂也。益肌肤,明耳目,强阳事,壮精神,久服大有奇功。惟气温,故能除心腹冷气不能食。惟味辛,故能疗腰足挛痹不能行。合气与味,又能治大人虚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忌牛肉、牛乳。 《药性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足挛痹不能行,丈夫血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强阳道,补精血,明眼目,坚骨髓。忌牛肉、牛乳。 按:仙茅性温,本入肾经,而肝者肾所生也,故兼入之。传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盖表其功耳。中其毒者,令人舌胀,急煎大黄朴硝汤饮之,复以末掺舌间即解。素有火症者勿用。 《景岳全书》:味辛,温,有小毒,阳也。能助神明,强筋骨,益肌肤,培精血,明耳目,填骨髓,开胃消食,助益房事,温利五脏,补暖腰脚。此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明皇,服之有效,久秘而后得传。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可以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然仙茅性热,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大能动火,不可不察。 《本草经疏》:仙茅禀火金之气,然必是火胜金微,虽云辛温,其实辛热有毒之药也。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厥阴经。命门真阳之火,即先天祖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真火一衰,则虚劳无子,阳道痿弱,老人失溺,风冷外侵,为腰脚不利,挛痹不能行,冰不能生土,以致脾虚腹冷不能食。此药味辛气热,正入命门补火之不足,则诸自除,筋骨自利,皮脉自益也。命门之系,上通于心,相火得补则君火益自振摄。故久服能通神强记也。长精神明目者,言真阳足,阴翳消,肝肾俱补之极功耳。 简误:凡味之毒者必辛,气之毒者必热。仙茅味辛,气大热,其为毒可知矣。虽能补命门,益阳道,助筋骨,除风痹,然而病因不同,寒热迥别,施之一误,祸如反掌。况世之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辛温大热之药,其可常御乎?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与鬼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仙茅,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足挛痹不能行,丈夫血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强阳道,补精血,明眼目,坚骨髓。洗净去皮,用铜刀切如豆大,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酒拌,蒸半日,晒干用。勿犯铁器,忌牛肉、牛乳。按:仙茅性温,本入肾经,而肝者肾所生也,故兼入之。传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盖表其功尔。中其毒者,令人舌胀,急煎大黄朴硝汤饮之,复以末掺舌间即解。素有火症者勿用。雷公云:凡采得后,用清水洗令净,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蒸一宿用。 《本草乘雅半偈》:仙茅 内容:(宋开宝) 辛温,有毒。 主心腹冷气,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耳目聪明。 曰∶生西域,及大庾岭、川蜀、两浙亦有。叶青如茅而软,略阔于茅,面有纵纹,似初生棕榈状。夏抽劲茎,秋高尺许,冬至尽枯,春初乃生也。三四月开花深黄色,似卮子瓣,不结实。根独竖而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相附,外皮稍粗褐,内肉只黄白。二八月采根,曝干。衡山者花翠碧,结黑子;亦有白花似卮子者。修事,东流水洗刮去皮,槐砧上以铜刀切作豆粒大,乌大豆水中浸一宿,醇酒拌挹,蒸之,从巳至亥,曝晒用。勿犯铁,及牛乳,恐班人发也。 曰∶仙茅阳草,足厥阴中治,足阳明气化药也。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厥阴之中,相火治之。设阳明标虚,厥阴中失者,则宗筋纵,挛痹不能行,及心腹冷气,腰脚风冷,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矣。仙茅主益阳道,润宗筋、刺骨而利关机,为力甚易。阴平阳秘人,久服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耳目聪明,通神强记,诚驻形久视所必需物耳。倘壮火炽然,少火食气者,不堪服。 《本草易读》:仙茅 内容:糯米泔浸,去赤汁用。忌铁。 辛,温,有毒。除腰脚之冷痹,祛心腹之冷气,助阳道而生子,添精髓而通神。聪耳明目,开胃消食,最安五脏,尤治虚劳。生西域,今处处大山中有之。叶似茅,四五月抽茎四五寸,开小花深黄色。其根独茎而直,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八月采根。 《本草新编》:仙茅,味辛,气温,有毒。入肾。治心腹冷气,疗腰膝挛痹,不能行走,男子虚损劳伤,老人失溺,无子,益肌肤,明耳目,助阳道,长精神,久服通神强记。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全然不能兴阳。 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去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焉能如此。而子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非因其兴阳善战,而始能种玉也。子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以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或问仙茅闭精,而不能兴阳,其说甚创,然子论之甚辨,岂亦有试之而云然乎?曰:余论其性耳,何试为然,而余亦曾自试之矣。予平日之阳,亦未甚衰也,服仙茅半年,全然如故。余不得其意,后遇岐天师之指示,而始爽然自失也。仙茅闭精,而不兴阳,实身试而有验,乃阅历之语,非猜度之辞也。 《本草备要》:燥,补肾命 辛,热,有小毒。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温胃),腰脚冷痹不能行(暖筋骨)。相火盛者忌服。 叶如茅而略阔,根如小指,黄白多涎。竹刀去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用。忌铁(唐婆罗门始进此方,当时盛传,服之多效。照前制,阴干,蜜丸,酒服。禁牛乳、牛肉。许真君书曰∶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酸能养筋,滑能养肤,和苦酒服之必效也)。 《本经逢原》:辛温,有毒。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惟阴衰精冷,下元痿弱,老人失溺无子,男子禀赋素虚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按《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以小刀剺之,随破随合,剺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芒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手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然川产者少,伪充者多,不可不辨。 《得配本草》:忌牛肉、牛乳,并忌铁器。 辛,温。有毒。入足少阴,兼足厥阴经血分。助相火,除风冷,强筋骨,益肌肤。得杞子、茴香,治腰脚挛痹。配焦术、甘草,治冷气不食。 清水洗净,竹刀刮去皮,以乌豆汁浸,或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酒蒸极熟用。阴虚相火动者禁用。中其毒,则舌胀出口,急煎大黄、芒硝饮之。复出,芒硝、大黄末敷舌即解。 《本草求真》:[批]补火散寒,除痹暖精。 仙茅专入命门。辛热微毒。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沈括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此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张果老说》云:一人中仙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剺之,随破随剺,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朴硝服之,无害也。 《本草便读》:仙茅 补肾壮阳除痼冷。味辛蠲痹理风邪。(仙茅其叶如茅。羊食之遍体化筋。人食此羊。大能温补精血。可见仙茅之功。补命门。助阳道。其力颇雄。然毕竟辛温有毒之品。用以搜除下焦风痹痼冷则可。欲服之补阳添精则不可也。仙茅之热毒。能助下焦淫火。伤阴涸液。致发痈疽消渴强中之患。与桂附之补火益下。其性虽同。但一得其正。一得其偏耳。) 《本草撮要》: 内容:味辛温。入足少阴厥阴经。功专治风冷虚劳。得生地、枸杞、茴香、柏仁治腰脚挛痹。相火盛者忌。去皮切。糯米泔浸去汁出毒用。忌铁。 《本草分经》:辛,热。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暖筋骨。治失弱、心腹冷气。精寒者宜之。 《本草择要纲目》:仙茅 辛温有毒。(采得以新水洗刮去皮毛。用铜刀切如豆许大。稀布袋盛贮。投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之。从巳至亥。曝干出毒。庶无妨损。忌铁器及牛乳。) 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补三焦命门之火。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 《玉楸药解》:味辛,气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壮骨强筋,暖腰温膝。 仙茅暖水荣木,复脉清风,滋筋力,益房帏,治玉麈瘘软,皮肤风癞。 去毛,糯米浸汁,去赤汗。 《饮片新参》:形色:色灰黑,梗条粗于北沙参。性味:苦温微甘。功能:温肾阳,补虚劳,坚骨散寒,治风痹久泻,心腹冷痛。分量:一钱半至三钱。用法:生用,或盐水炒。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蒸后晒干。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采得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犯铁,斑人须鬓。 《中药大辞典》酒仙茅: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炒至微干,取出晾至全干。每斤用黄酒10斤。 1.仙茅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还能使小鼠血中IgG及总补体含量增高。 2.仙茅不但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使小鼠心、脑中脂羯质含量明显降低,使肝脏中脂褐质也有明显降低趋势。 3.仙茅能抑制血栓形成。 4.仙茅可使动物生成期延长,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5.仙茅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 6.仙茅对小鼠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7.仙茅有明显的抗缺氧及抗高温作用。 (整理/陈蕊)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3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观用途都不懂hellip常见的5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