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凤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医书特点概述
本/草/博/物 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 曾凤 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学院教授 博士生研究生导师 年毕业于国际政治学院中文系,留校教授古代汉语。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教授医古文、大学语文等。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现从事医古文、中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唐宋医学文献和医学思想。 北宋校正医书局 整理医书特点概述 原创作者 曾凤(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壹 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医书概述 1.北宋校正医书局的设立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年),朝廷按照时任宰相韩琦的建议设立校正医书局:“所有《神农本草》《灵枢》《太素》《甲乙经》《素问》之类,《广济》《千金》《外台秘要》等方,仍差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丞、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丞、馆阁校勘苏某(即苏颂),同共校正。闻奏,巨禹錫等寻奏置局刊校,并乞差医官三两人,同共詳定。 (苏颂.《苏魏公文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卷65本草后序:-.) 2.主要校理医书者的身份 ①馆阁官员: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丞、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丞、馆阁校勘苏颂等,其身份是馆阁官员。 ②通医之儒臣。 ③医官。 3.宋臣校理医书的理念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丙子,赐德顺军《太平圣惠方》及诸医书各一部。韩琦言:军城初建,屯集师旅,而极边之地,人皆不知医术,故赐之”“琦又言:医书如《灵枢》《太素》《甲乙经》《广济》《千金》《外台秘要》之类,本多讹舛,《神农本草》虽开宝中尝命官校定,然其编载尚有所遗,请择知医书儒臣与太医参定颁行。” 4.校正医书局校理刊行的医书 《嘉祐本草》《图经本草》《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备急本千金要方》《金匮要略方论》《素问》《脉经》《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千金翼方》共计11部。 5.宋人校订《千金要方》情况 第一次由馆阁官员苏颂完成。 第二次由阁官员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共同完成。 《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自述校书主要方法: ①正讹谬②补遗佚③删重复④缉事类⑤编次类聚⑥参校41种相关典籍对疑惑之处,“用端本以正末”;对缺漏之处,求其本源,补足其处。 “书虽是旧,用之惟新” 年该版本以木版刊刻印刷,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千金方》(30卷)官本传本系统。 传世最早者为南宋刊本(日藏),日本江户医学馆据此本影摹后刊行,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宋校本”为现今《千金要方》之通行本。 贰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概述 黄丕烈指出:该版本与宋校本“非特文义增减,即药名、分两、法制,殊有不合。” 陆心源认为“洵为孙真人之真本,非林亿既校以后刊本所可同日语也。” 年日本大阪市オリエソト出版社影印出版,后回传国内。 1.《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刊刻年代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 2.《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刻者考,天津中医药,(6) 该版本为年之前的民间坊刻本;未经后人改动,在较大程度上保存了《千金要方》原貌。为考察宋人校书的做法与具体内容提供了宝贵资料。 叁 新雕本与宋校本的对比研究概述 1.《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篇次篇题异同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5) 2.《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论顺序异同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8) 以卷十三《心脏胸痹第七》为例 新雕本 ①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中愊愊如满,咽塞,习习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胸□背痛,手不得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白汗出,或彻引背,不治杀人方 ②方1 ③师曰:夫脉当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元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喘息之病,咳唾,背痛短气,其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汤主之 ④方2 宋校本 ①论曰: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烦闷,白汗出,或彻引背痛,不治之,数日杀人。 ②论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人脉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③方1 ④方2。 3.《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剂顺序异同考.四川中医,(1) 以卷十三《心脏胸痹第七》为例 新雕本 ①单方 ⑨龙角丸(复方) ②单方 ⑩芎?散(复方) ③单方 ⑥单方 ④单方 ⑦单方 ⑤单方 ⑧单方 ⑥单方) 宋校本 ⑨龙角丸主小儿五惊夜啼方(复方) ⑩芎?散(复方) ⑥单方 ⑦单方 ⑧单方 ①单方 ②单方 ③单方 ④单方 ⑤单方 4.宋人改动《千金要方》桂类药名考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 日本学者真柳诚从考古学、植物学、文献学等方面,对张仲景医书中的桂类药物进行了详考,结论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将《伤寒论》中的所有桂类药物,包括桂、桂心、桂皮等通改为桂枝。他认为,汉代以桂枝即嫩枝的全体入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很可能是以桂树的皮即现今所用的肉桂入药。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宋立人教授《桂的考证》 ①新雕本20卷中,16卷的方剂中记载了桂类药物,累计出现次数次。其种类包括桂心(次)、桂(16次)、菌桂(2次)、箇桂(1次)、肉桂(1次)。有17处的桂类药名与宋校本不同。 ②新雕本1处“箇桂”,宋校本改为“筒桂”。 ③新雕本1处“肉桂”,宋校本改为“桂心”。 ④新雕本16处“桂”,宋校本15处改为“桂心”; ⑤新雕本处“桂心”,宋校本改为“桂枝”:一是卷5“桂枝汤”中的桂心;一是卷13治胸痺之病的无方名有桂心,宋校本方名“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桂心”作“桂枝”。 结论:宋人将原书的桂(15/16)和一处肉桂统改为“桂心”; 两处“桂心”改为“桂枝”,目的在于解决方名与药名之间的矛盾,使方名与药名一致。 注意:宋校本、新雕本所载处桂类药名均为桂心。其中,处桂心的药量及衡制单位相同;处不同。 ①衡制单位相同而重量不同,如新雕本卷5“治小儿遗尿方”用桂心2两,宋校本作半两。 ②衡制单位不同而重量实际相同。如新雕本卷2“白微丸”用桂心4分,宋校本作1两。按“4分为1两”的衡制折算,两者重量相同。 ③衡制单位和重量均不同。如,新雕本卷2“秦椒丸”用桂心5分,宋校本作20铢。按“6铢为1分”的衡制折算,新雕本较宋校本多10铢。再如,新雕本同卷“七子散”用桂心10分,宋校本作桂心10铢。折算后可见两者相差6倍之多。 两版本各方桂心分量差异,宋校本既有量多的情况,也有量少的情况,其增减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名异同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 6.《千金要方》新雕本与宋校本方药对比初探.中医文献杂志,(6) 7.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对比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5) 8.《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相应篇目附列内容差异考证.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2) 9.简述宋人对《千金要方》散剂的改动.中华医史杂志,(2) 10.三阴交定位和主治的文献考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2) 11.宋校本《千金要方》增补文献初考.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4) 12.宋人以《素问》校补《千金要方》内容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 肆 宋人改动《千金要方》举隅 1.宋校本增补举隅 如卷二十七《养性序一》校补“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赏而勿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为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毋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毋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则奉者少”字,系统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及人体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这段新增补的内容,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开篇的论述完全相同。 2.宋校本删削举隅 如卷一《合和法第七》“捣药法”部分,新雕本有“和合已讫,置于佛前桉上,启告十方三宝,药王药上,蓍婆菩萨,俞附扁鹊,一心求请咒愿,具述本心,即有神助,八方生气,充溢四体。当以四时王相日造,所求皆得,穰灾灭恶,病者得差,死者更生。表针内药,与之令服,可谓千金之药,内消无赀之病。如此不活者,命也”字。《真本千金方》、《医心方》所引《千金方》的相应内容,除个别异文如“讫”作“就”、“药上”作“药藏”、“桉”作“案”之外,其他基本相同。 考宋校本无此段内容,当为宋人所删。 3.宋校本重新排列条文顺序举隅 如,“平脉卷”共16篇,宋人对其中7篇计34条脉论的篇次进行了调整。《平脉大法第一》中,宋人将其中2条脉论调至《阴阳表里虚实第八》;《五脏脉所属第四》中,将其中2条分别调至《阴阳表里虚实第八》和《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分别病形状第五》中,将其中1条调至《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6条调至《阴阳表里虚实第八》、15条调至《三关主对法第六》,共计22条;《五脏积聚第七》中,将其中2条调至《分别病形状第五》、1条调至《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何时得病第九》中,将其中1条调至《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中,将其中1条调至《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第十四》中,将其中1条调至《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2条调至《分别病形状第五》。 4.宋校医书相应内容差异举隅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相应方剂考证.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10) 按:《要方》《翼方》药量对比中,很难发现其变化规律,特别是采用不同计量单位时,其药量变化甚至达到10倍以上,且方中各药物的比例关系也有所调整。 5.《千金要方》版本异文应用举隅 《千金要方》开心散剂量的文献考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0)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开心散”,在《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中剂量相差3倍。参考两版本各自成书的特点;以《医心方》记载为佐证,推论出:本方的药量应为“远志、人参各四分(一两),茯苓二两,菖蒲一两”。按照《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研究》及对方寸匕的研究结果,折算出本方的现代剂量。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剂量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千金要方》方法新考: 要充分认识宋校医书文本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避免盲信盲从;在关乎理、法、方、药核心问题上,运用宋校医书时要充分考虑宋臣校书对文献内容特别是对学科内涵所产生的影响,切忌拘泥于某一文本强为之说解;很有必要系统考察宋以前医书的基本构成,深入研究宋人调整改动原书内容的中医理论依据及其对中医学术产生的影响,辨别正误,为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文本材料。 黄龙祥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中华医史杂志,(2) 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中国中医基础医杂志,(4):(宋人)有些改编则颇令人困惑。十年前我在校勘《甲乙经》时,发现一些《甲乙经》特有的文字出现在成书年代较早的《脉经》中。当时苦于资料不全,尚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这一现象,只好在校本中提出了问题,而未作具体分析。后来在读其他医书时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通过对原书体例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以上问题多由宋人校书时径改原书所致。 胡适(-)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等。 年在台湾大学以《治学方法》为题作演讲时提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以上来自 第28次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暨换届选举会议上的主题演讲 活动回顾 第28次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暨换届选举会议 为进一步做好仲景学术交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28次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于年10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 一、会议时间 年10月24-26日。24日(周六)报到,晚上7:30召开换届选举会议;25日(周日)学术交流;26日离会。 二、会议地点 北京西藏大厦(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号)。 三、会议主题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四、会议内容 (一)仲景学说分会换届选举会议; (二)全国第28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活动回顾 「本草博物杯」 第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 讲解大赛 10月23日下午,“本草博物”杯第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解大赛在良乡校区综合教学楼一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讲解大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主办,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志愿者协会承办,北京中医药大学社团联合会协办,北京本草博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香港东方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并协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代讲解员、终身研究员齐吉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曾凤、中医学院教授胡素敏、人文学院副院长孔祥国、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和医史部主任韩晓雯担任本届讲解大赛的评委。莅临现场的嘉宾有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会长赖南沙、世中联博物馆工作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及途易中国首席运营官赵红宇、北京东壁堂博物馆馆长及时珍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利、《中医药源流图》创作者程智慧。—END— 精彩回放 本草使者│曾凤:汉字与中医 活动回顾|「本草博物杯」第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解大赛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及文字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以“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为愿景 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相融合 整合全球中医药专家资源 搭建中医药文化智库平台 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 推广自然教育的科学思维 顺应国家战略规划和行业发展趋势 面向两岸三地的大中小学生以及海外华文学校 传递“本草的世界世界的本草”的核心理念 围绕“生活无处不本草” 实现“点燃、唤醒、引领、使命”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4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之路百药之长肉桂功效与食用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