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1》

今天立春,阴天,微雨,天气冷。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初春多阴天,料峭春寒里花木荫翳,虫不鸣,鸟不叫。

待在屋里,最容易发闷。

要按麻花说,这样的时候,适合来一杯高香的肉桂。

高扬持久的桂皮香,能一扫满室阴霾。

居家不出门,闷在家里适合干什么事情,更有趣呢?

本篇麻花想到的主题,是分享岩茶里的奇葩评论。

在网上溜达了一圈后,有了个新发现:

对于肉桂,网上既然有“捧高派”,也有“踩低派”。

接下来的正文里,就来好好聊聊这两种现象。

《2》

先说“捧高派”。

这一类的朋友,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无条件信任肉桂都是好茶;

第二,认定好山场出来肉桂,就是好茶;

第三,认准了肉桂的名气喝茶。

近几年来,武夷肉桂的发展,如日中天,势头正盛。

随着肉桂的名气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这个茶的存在。

过去,在肉桂还不红的时候,福建省内喝的人比较多。

现在肉桂火了。不少外省茶友,开始尝试喝肉桂。

不过,按这些年麻花和省内省外茶友们的接触了解看,有一小部分的人,他们是冲着名气喝茶。

很早之前,龙井、碧螺春的名气大,他们选择喝绿茶;

再过一阵,闽南乌龙兴起的年代,又纷纷改了去喝铁观音;

到了现在,这部分跟着名气喝茶的朋友,开始喝肉桂、水仙、福鼎白茶。

此一时,彼一时。

跟着名气喝茶,这本来无可厚非。

不过,这光冲着茶名喝茶,问题就大了。

之前在网上,聊到假牛栏坑肉桂的话题,有茶友在底下评论:

“即使不是真牛肉,也应该是相近的品质,何必在乎那个名称。”

看完那位茶友,轻松自如的评论。

麻花实在忍不住,想要跳起来。

猜过去,那位朋友应该是没有喝到过真正的“牛肉”,加上也没喝到过假的“牛肉”。

所以,评论的字里行间,带着点事不关己的意思。

可事实上,不是所有标注“牛栏坑肉桂”的茶,都是好茶。

将假“牛肉”贴上了标,将东施画上大浓妆,说到底还是和正版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3》

再接着聊牛栏坑肉桂的事。

又一回,有另一位外省茶友评论:

“牛栏山肉桂,好喝,苦尽甘来。”

看完评论,麻花又知道,这又是位喝到了假牛肉的茶友。

第一,世界上没有“牛栏山肉桂”,只有“牛栏坑肉桂”。

如果不是无意间打错的别字,那么就是太不懂岩茶了。

第二,(这点很关键。)真正的牛栏坑肉桂,茶汤滋味喝起来根本不会苦。或者说苦味不明显。

牛栏坑,是一条地形狭长的坑,中间有潺潺清溪,小气候清凉温润。

长在那里的茶,日接受到的光照,都不强烈。

所以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先天含量比较低。

等到将茶青采下,经过了做青和焙火后,成品茶里更是尝不到明显苦味。

年前的时候,麻花喝了泡手工摇青版的牛栏坑肉桂。

滋味给人的印象是,汤感饱满,层次很丰富。

这种感觉,像是以前过大年时,听了一场大戏。

是像三国演义那样的大戏,里面的人物和角色很多,情节紧凑精彩。

一台大戏里,文官武将,依次登台,是喧嚣热闹的很久。

这种热闹的、层次缤纷的感觉,长时间的留在了嘴巴里。

可见,正版的“真牛肉”和盗版的“假牛肉”,差别特别大。

不可能说,叫上了相同的名字,就能获得相近的品质。

《4》

岩茶的山场,是一款茶的出身背景。

出身不好,茶树生长环境不好,那当然产不来好茶。

像牛栏坑和“牛栏山”之间,差距不止一点。

那么,如果是好山场出来的肉桂呢?品质就足够硬气吗?

NO、NO、NO。

这回,聊一下麻花的亲身喝茶经历。

前两年,麻花喝到过一泡马头岩肉桂。

山场原料嘛,可以肯定是纯正岩的。因为当时是相熟的朋友引荐,专门在茶农家里喝的。

不过,那户马头组的茶农,做茶技术不大OK。

那整泡“马肉”,完全是焙火已经焙坏了的程度。

烟味极重极重,花香弱,桂皮香也弱。

整体上,无香无水无韵。当时喝茶的最大感觉,就是被忽悠了。

可想而知,如果只是冲着名气喝茶,冲着知名山场喝肉桂,太不值了。

正确的喝肉桂心态,“捧高”不行。

而“踩低”,那更是不应该。

那什么是肉桂里的“踩低派”呢?

列一条评论,茶友们就能看明白了。

“肉桂的桂就是桂皮吗?以讹传讹。喜欢喝茶喝出桂皮味的不如直接放一块桂皮和茶叶一起泡。”

肉桂“踩低派”一类,可以总结这样的特点:

第一,不懂茶;

第二,网络喷子;

第三,井蛙心态。

《5》

为什么麻花要不客气的说,肉桂的“踩低派”是喷子呢?

君不见,网络喷子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不讲道理。

自己不懂,还喜欢指点评论。

这一点,很不好。

光是看了,遭人心烦。

一般,当看到这类型的喷子评论时,麻花基本不作回复。

毕竟,美好的时光都是很宝贵的,不能与傻瓜论短长。

如果要和一个喷子去专门辩驳,并且逐一指出他的不正确之处。

麻花想,这得专门抽时间给他开一个培训班。

因为秀才遇上兵,有理根本说不清。

不过,今天麻花有空,也有时间。

以上述那位仁兄的评论,当作教材,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了哪?

武夷肉桂的品种香,是桂皮香。

不过,岩茶的桂皮香,和卤料里的桂皮,气味有一定差距。

并且,武夷肉桂是茶,而不是卤料。

正常的岩茶桂皮香,香气没那么冲,闻起来要舒服非常多。

香不过肉桂。

肉桂的桂皮香,在岩茶里很有特点。

不过,在平常喝茶时,简单的往茶叶里扔一块桂皮,感受不到武夷肉桂的风味精髓。

因为这样,尝不到肉桂的山场魅力,喝不到好岩茶的岩骨花香,更没有半点好茶的色香味醇感。

说白了,喝茶不是喝鸡尾酒,这样随意的扔一块桂皮泡水喝,根本不搭!

迄今为止,还在将肉桂,下意识联想成某种卤料的人。

其实,根本不喝茶,也不懂茶。

毛爷爷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什么都不懂,就一味的踩低“肉桂”,认为肉桂都是靠炒作上位的人,和井口里的那只蛙,没有分别。

《6》

本篇的目的,是闲聊。

空闲下来的时候,专门翻一翻评论,特别有意思。

学茶,是一件没有范围的事。

丰富茶叶知识,积累喝茶经验,提高学茶水平,需要靠平常的多交流。

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然而,当茶友们有网聊交流喝茶经验时,麻花的建议是,自己需要先有基础的明辨真假能力。

要不然,网上这一大片的奇葩言论,能将人彻底绕弯了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