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灶心土,黄土汤之名,即是取之灶心土

吐血八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酒之为性,善生上热而动下湿,酒客咳者,湿盛胃逆,而肺气不降也。咳而不已,收令失政,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湿滋土败,肺胃冲逆所致也

1 酒能旺肝,也能助湿,酒助肝木之升发,酒助土湿而抑肝,土湿则肺胃之逆而不敛,肺逆木冲则血离经而外吐。酒后饮凉,此最伤人,饮酒得病,皆为酒客。(酒后血流加速或心跳加快,都是酒助肝风之象)

瘀血九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 病人胸满,胃逆不降,肺气上壅也;唇痿者,脾气下陷,唇痿不举也;舌青者,木枯而火败,瘀血之象也,木主五色,瘀则色青。口燥者,瘀血内热,风消肺津,故但欲漱水,腹中壅满,故不欲咽也。无寒热者,非表证也;脉微大而来迟者,瘀血内阻,外见微大,内见来迟之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者,瘀血阴结而气滞壅满,此为内有瘀血也。血瘀于内,血枯木燥,中急不缓,则见腹满,木陷于下,横逆少腹,肝脾不升,则见少腹满,胆胃不降,胸膈痞塞,则见胸满也。瘀血之大论,血以阴质而含阳气,温则流行,寒则凝结。此也同气先动而血后病之论。

2 舌青者,即为紫黑之象,脉微大而来迟者,瘀血内阻,隧路不通,气不交通也。血瘀而热,则口燥漱水不欲咽(大黄丸用大黄黄芩即是清瘀之内热也)。

论;本条提纲,可以对接,化瘀第一方,大黄丸,消磨固涩,推陈致新。后世好多的活血化瘀理论,是都可以用的,因瘀生怪病,瘀生百病。且瘀血之论,好多家有发扬延伸。当知有虚劳之主因。

瘀血十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1 病者如有热状,此是血积之热也,故似热而非热,烦满者,烦即上热,满即气逆上壅,肺气不降,口干燥而渴,等同于白虎证的肺燥热渴,其脉反无热者,无表闭之滑数也,知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阴伏者,即血瘀而内结也。

2 初瘀失下,后治颇难。凡惊悸,吐衄,往往相兼而见,吐血不见,则知瘀血内凝。此若失下,或是大黄丸证。

论;阴伏瘀血,此当下之,师解为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土鳖虫,末之蜜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瘀血下如豚肝。此豚肝之瘀血,即是阴伏也。此下瘀血法,比较彪悍,下血如猪肝,也比较惊人。从辩证到治法,仲景之术,甚是神奇。

3 阴伏者,就是成坏的瘀血,停于体内之义。阴伏瘀血,参考抵当汤提纲。

  当下之,不止下瘀血汤,抵当汤也能下之。泄下瘀血法区别与活血化瘀法。注意区别。

吐衄十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肺金不降,相火失敛,郁生上热,而病吐衄。热伤心气,故心气不足。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火以救心气,火泻而气复,则泻亦成补。亡血皆虚寒之病,此用三黄者,经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1 吐衄者,中气湿寒,此反用三黄汤。急则治其标,先泻上热,救急以止血,上热不泻,肺必不敛,吐衄不止也。火气上炎,热伤心气,故心气不足,火刑肺金,则肺失敛;泻上之热,则泻也成补,泻热即为救心气之不足也。本条黄师注解,一语点破,急则治其标,泻也成补。参考黄连解。《伤寒》泻心汤者,误下伤中,下寒之上逆,结热之痞也。

2 《伤寒》附子泻心汤,大黄泻胃而降逆,黄连泻其心火,黄芩泻其胆火。第曰泻心者,相火以君火为主也。

论;上两条,血未上衄下泻,而内蓄瘀结。本条以下,或上衄或下泄之亡失。开头讲亡血之脉,亡血之病理,亡血之禁忌与亡血之酒客,现在又列亡血之方。

附;张锡纯,大黄药解,《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之良方,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若脉象微似有热者,愚恒用大黄三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四五钱。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愚恒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六七分,用开水送服即愈。(大黄泻上热,肉桂暖血以升肝气)

吐血十二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吐血不止者,中寒胃逆,而肺金失敛也,柏叶汤主之。干姜温中而降逆,柏叶,艾草,马通敛肺而止血。

1 上条泻心,泻热救急以止血,本条温寒降逆,助肺敛血。

下血十三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下血,先血而后便者,此为近血,在大便之下者也。脾土湿陷,肝气郁遏,木郁风动,疏泄失藏,则便近血,此为湿热下陷而便血也。小豆当归散,小豆利水而燥湿,当归养血而润风木也。

论;衄血二,木陷而不升,则血内溢而下泄。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此利水泻湿,肝脾左升,气升则血随(狐惑二),区别对比,少阴桃花汤便脓血,湿寒虚陷,下焦脱泄也。

附;《千金要方》当归剂量为三两。

下血十四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为远血,在大便之上者也。便血之证,总缘土湿木遏,风动而疏泄也。木气沉陷而风泄于魄门,则便近血,木气郁冲而风泄于肠胃,则便远血。黄土汤,黄土、术、甘,补中燥湿而止血,胶、地、黄芩,滋木清风而泻热,附子暖水土以荣肝木也。

  下血之家,风木郁遏,未尝不生燥热,仲景所以用胶、地、黄芩。而风木郁遏,而生燥热,全由水土之湿寒,仲景所以用术、甘、附子。盖水土温暖,乙木荣畅,万无风动血亡之理。风淫不作,何至以和煦之气,改而为燥热哉!燥热者,水寒土湿,生气不遂,乙木郁怒而风动也。

1 下血之家,根于中虚,木气陷泄也。血亡木枯,则生燥热,黄土,甘草,白术,附子,温脾肾之湿寒,以建中气,阿胶,地黄,滋养血枯之木燥,清风木以升郁陷,黄芩清泻甲木上逆不秘之相火。

2 仲景所以用阿胶,地黄,黄芩者,亡阴血枯而燥热也,木枯之燥,火逆之热。而其亡血之根原,全是水土之湿寒也。所以用白术,甘草,附子也。水土温暖,乙木荣畅,万无风动亡血之理。此燥热者,只在肝胆之经也,而水土本气,仍是湿寒也。所以仲景用术甘附子,治病之本,地黄,阿胶,滋风木亡血之热燥,土木兼医。

论;重点还在,湿寒之本,脾胃之虚。亡血之燥热,此病根本,还是湿寒。

按;张锡纯言,附子利脾胃之湿寒,而助肝胆之湿热,湿热者,多不用附子,泻湿清热即可,辩证时不知何为肝胆之热,又不知附子热药如何助热,又加附子本有毒论,让后学者,对附子生畏惧之心。附子当用与不用,自有法理,如《四圣》淋证根源,可以学习参考,则万无一失;附子解也有此论。而木陷不能生热者,则放心大胆的用附子。本条亡血木枯热燥,本气湿寒,仍用附子。(肝胆湿热,观消渴最后一条,胆结石绞痛证病例)

购书,进群,加好友(微商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