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班小课chu堂fang温里
白殿 http://m.39.net/pf/a_5123393.html 排骨香而没有肉的腥膻,其奥妙就在于肉桂,气味芬芳,辛甘大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故而常做调味料使用。而肉桂除了在厨房中经常使用,更是药房里不可获取的,重要的、传统的温里药材,今天我们就来跟着四组同学学一学温里药材。 温里药 温里药 以温里驱寒,治疗里寒证为主功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药性多辛热(温),归心肾脾胃经。 功效 温里散寒——偏补中焦阳气,散在里阴寒。 温肾回阳——补命门真火助肾阳,,挽回阳气欲绝 温经止痛——散寒通络,宣畅气机止痛 健运脾胃——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旺盛 适应症 里寒证——寒邪袭肺之咳嗽清晰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食少,泄泻;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 阳虚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脉迟舌淡。 亡阳证——大汗淋漓,四肢逆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使用注意 辛热干燥、易助火伤阴——热证、阴虚证忌用 素体阴虚或者失血者——不宜过剂 假寒真热之证——尤当辨别 孕妇——慎用 附子 药性归经 辛热有毒,贵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 回阳救逆:亡阳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回阳救逆第一药,配伍干姜、甘草,四逆汤) 补火助阳:阳虚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配伍肉桂、熟地、山茱萸—桂附八味丸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如果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配伍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理中汤 如果小便不利,肢体浮肿,配伍白术茯苓-真武汤 ·心阳不足,心悸气短,胸痹心痛,配伍人参桂枝 ·卫阳虚自汗出着,配伍黄芪桂枝) 散寒止痛:寒痹症(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尤善治寒痹痛剧者,配伍桂枝、白术、甘草——甘草附子汤) 使用注意 先煎40-60分钟,煎服3-12克 半蒌贝蔹及攻乌 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主治 补火助阳:阳痿宫冷,命门火衰要药,(配伍附子,熟地,山茱萸——桂附八味丸) 脾肾阳虚,配伍附子,干姜,白术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引火归源:虚阳上浮诸证 使用注意 煎服,宜后下,2-5g,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有出血倾向者以及孕妇慎用。 干姜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主治 温中散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配伍高良姜——二姜丸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配伍党参,白术——理中丸 回阳通脉:亡阳证 心肾阳虚,脉微欲绝,亡阳厥逆,配伍附子——四逆汤(附子无姜不热) 温肺化饮:寒饮喘咳,配伍麻黄,细辛,五味子——小青龙汤 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宜用炮姜),吐便崩漏,配伍艾叶,人参,白术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着忌用 吴茱萸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散寒行气止痛:寒凝疼痛,厥阴头疼,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寒滞肝脉诸痛证,寒疝腹痛,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导气汤 厥阴头痛,配伍人参生姜——吴茱萸汤 冲任虚寒,淤血阻滞之痛经,配伍桂枝,当归,川芎——温经汤 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配伍木瓜,苏叶,槟榔——鸡鸣散 降逆止呕:胃寒呕吐,吞酸 助阳止泻:虚寒泄泻,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常用药 引火下行:外用,涌泉穴 小茴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散寒止痛:入肝肾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为治寒疝腹痛之要药。用治寒凝气滞,疝气疼痛,可单用本品炒热;与行气散寒止痛药配伍,如乌药、青皮、木香、高良姜等同用。若治肝气郁滞,可与橘核荔枝核同用。用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以本品与当归、川芎、肉桂、延胡索等同用 理气和胃:理脾胃之气而开胃止呕。之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配伍;治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白术、陈皮、生姜配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丁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主治 畏寒呕吐、呃逆:治畏寒呕吐、呃逆之要药。治虚寒呃逆与柿蒂、人参、生姜同用。 脘腹冷痛: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阳瘘、宫冷: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使用注意: 热症及阴虚内热者慎用。不与郁金同用。 高良姜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胃寒腹痛:治胃寒脘腹冷痛与炮姜同用; 胃寒肝郁与香附合用。 治卒心腹绞烦闷,与厚朴、当归、桂心同用。 畏寒呕吐:治胃寒呕吐与半夏、生姜同用。 治虚寒呕吐与党参、茯苓、白术同用 使用注意: 煎服。研未服,每次3g。 花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寒湿吐泻:治外寒内侵、呕吐,可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 治脾胃虚寒、呕吐、不思饮食,与干姜人参同用; 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与肉豆蔻同用。 虫积腹痛:治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 治小儿蛲虫病,可单用煎液。 湿疹、阴痒:外用燥湿杀虫止痒。 治妇人阴痒,可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烧盐同用; 治湿疹瘙痒,可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同用。 使用注意: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胡椒 性味归经: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胃寒腹痛、呕吐泄泻,可单用或与高良姜、荜苃同用;治反胃及不欲饮食,与半夏、姜汁服。 使用注意: 煎服2·~4g,外用适量。 荜澄茄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呕吐呃逆,与白豆蔻、丁香、半夏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寒疝腹痛,与吴茱萸、香附、木香等同用。 使用注意: 煎服,1.5~3g。 荜拨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呕吐、呃逆、泄泻:可单用或与干姜、厚朴、附子同用。若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可与白术、干姜、肉豆蔻等同用。 使用注意: 煎服,1.5~3g。外用适量。 太难记忆? 不用慌,歌诀来了 附子干姜散寒回阳, 附子辛热止痛而又补火助阳, 干姜温肺化饮通脉而善温脾阳。 吴高荜茴椒桂附,温里散寒又止痛。 补火助阳桂附同,止呕止泻荜高从。 温通经脉找肉桂,引火归原当首推。 茱萸擅长疏肝气,燥湿助阳止泻齐。 理气和胃小茴香,温中止呕高良姜。 荜茇茴香能行气,花椒杀虫止痒具。 理气药 理气药 理气药以调理气机为主, 主治气滞证或气逆证, 前者以各部位胀、满、闷、痛为主要特征, 后者以呕吐、呃逆、嗳气、咳喘为主要特征。 此类药味辛,多兼有苦味,多性温。 多有升浮趋势,主归脾胃、肝、肺经。 根据它们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 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配伍及注意事项 陈皮 苦、辛,温。归脾、肺经。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证本品长于调畅中焦脾胃气机。可用于治疗寒湿阻中之脾胃气滞。同时,行气和胃,治疗呕吐、呃逆。 2、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疗湿痰之要药。可用于治疗湿痰阻肺之咳嗽痰多以及寒痰咳嗽。 枳实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1、胃肠积滞诸证本品辛苦微寒,行气力强,善于破气消积而除胀满,为破气消积要药。类似厚朴,适宜于胃肠积滞诸证。可用于治疗热结便秘、湿热泻痢或大便不爽、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脾虚食积。 2、痰滞气阻,胸痹结胸本品化痰除痞,可用于痰浊阻闭胸中,胸阳不振之胸痹通;用于痰热互结之结胸;用于心下痞满,食欲不振。 3、脏器下垂用于治胃下垂、脱肛等脏器下垂。 本品行气力强,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脾胃气滞证入脾胃而行气滞,兼可止痛,为行气止痛要药。可用于脾胃气滞、脾虚气滞以及肝失疏泄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 2、泻痢,里急后重善行大肠气滞,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3、食积不消,食少呕吐本品健脾消食。此外,本品还可以醒脾开胃,应用滋补药是配伍少量本品,可降低滋补药的壅滞碍胃之性。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1、肝郁气滞证本品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脘腹胀痛;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寒疝腹痛。 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为妇科调经止痛之要药。 沉香 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1、寒凝气滞证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脾虚胃寒之脘腹冷痛。 2、胃寒呕吐用于治疗寒邪犯胃之呕吐;胃寒呃逆,经久不愈。 3、虚喘证用于治疗下元虚冷之肾不纳气;痰饮咳喘。 化橘红 辛、苦,温。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1、食积气滞治疗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2、湿痰或寒痰咳嗽痰多治疗湿痰、寒痰咳嗽;治疗外感风寒之咳嗽痰多。 青皮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疏肝破气,消极化滞。 1、肝气郁滞证本品行气力强,长于疏肝破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治疗乳房胀痛或结块;治疗寒疝腹痛。 2、食积气滞腹痛 3、本品破气散结,可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同用,治疗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 佛手 苦、辛、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1、肝郁气滞证本品入肝经,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证宜于肝胃不和或肝胃不调之证。 3、咳嗽痰多本品既可以燥湿行气,也可以化痰止咳。治疗湿痰咳嗽,痰多清稀,胸闷胁痛者。 乌药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本品行气散寒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胸胁闷痛;治疗脘腹冷痛;治疗寒疝腹痛;治疗寒凝气滞痛经。 2、尿频,遗尿本品入肾、膀胱经,温肾散寒,善治阳虚遗尿。 荔枝核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1.寒疝腹痛,睾丸肿痛本品辛行苦泄,性温祛寒,主入肝经,有疏肝理气,散结消肿,散寒止痛之功。 2.胃脘胀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有疏肝和胃,散寒止痛作用。 甘松 辛、甘,温。归脾、胃经。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1.寒郁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本品辛温芳香,专归脾胃经,故能行气消胀,醒脾开胃,散寒止痛。 2.脚气肿痛,牙痛本品外用有祛湿消肿之功。 橘红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1.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枳壳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1.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柿蒂 苦、涩,平。归胃经。 降气止呃。 1.呃逆本品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为止呃逆之要药。 青木香 辛、苦、寒;归肺、胃经。 行气,解毒,消肿。 1.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 香橼 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1.肝胃气滞,胸胁胀痛本品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入肝经,能疏肝理气而止痛。 2.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呕吐噫气本品气香醒脾,辛行苦泄,入脾胃以行气宽中。 3.痰多咳嗽本品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入肺而理气宽胸。 玫瑰花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1.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本品芳香行气,味苦疏泄,归肝、胃经,既能疏肝,又能宽中和胃。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本品善于疏肝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 3.跌扑伤痛本品味苦疏泄,性温通行,有活血止痛之功。 绿鄂梅 酸、涩、平;归肝、肺经。 疏肝、和胃、化痰。 1.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消食药 消食药 相信假期在家的同学们都过得相当滋润,爸妈们肯定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为大家接风洗尘。享用美食固然不错,但若是一不小心吃多了可就不美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消食药出马,缓解身体上的不适。 含义: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功效:消食化积。有促进脾胃运化、食物消化,消除食积的作用。 主治:饮食积滞证。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泻下腐臭或便秘矢气为主要表现。亦可治脾胃虚弱,食积不化者。 性能特点:多味甘,性平或微温;主归脾、胃二经。 配伍应用:①根据病机配伍:宿食内停,易致气机阻滞,故常与理气药配伍,使气行则积消;积滞化热兼便秘者,宜与清热泻下药同用;脾胃素虚,运化无力,继发食积者,宜与补气健脾药配伍。②根据兼证配伍:食积兼外感者,宜与解表药配伍;兼中焦虚寒者,宜与温中健脾药配伍;兼寒湿困脾者,宜与芳香化湿药配伍。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数药力虽缓,但仍有耗气之弊,故气虚而无积滞者当慎用。 山楂 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1)饮食积滞:本品味酸而甘,微温不热,能健脾运胃,促进消化,尤善消肉食积滞,用治肉食积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也可配神曲、麦芽、槟榔同用,以增强消食化积之力;若兼见脘腹胀痛,可配行气消滞之品,如 木香、枳壳等。 (2)血瘀腹痛:本品入血分,能活血散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瘀血阻滞经行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 (3)寒滞肝脉疝痛:本品入肝经,能散结消肿止痛,用治寒滞肝脉,疝气偏坠胀痛,常配小茴香、乌药、橘核等。 10~15克,大剂量可至30克,煎汤内服。 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六曲、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半夏。主治食积停滞,腹痛泄泻。 神曲 甘、辛,温。归脾、胃经。 消食和胃。 饮食积滞:辛能行气,甘温和中,本品有消食和胃之功,尤善消酒食积滞,故用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及肠鸣泄泻等症,常与麦芽、山楂同用;若脾胃虚弱,再配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补 脾益胃之品;若有虚寒,则配干姜、豆蔻仁等。 此外,凡丸剂中有矿石、介壳类药品,常以本品为糊丸,有助消化吸收,如磁朱丸。 6~15克,煎汤内服。宜炒焦用。 神曲散(《中国医学大词典》):神曲、陈皮、大黄、芍药、桔梗、川芎、厚朴、枳壳、白茯苓、人参、甘草。主治诸疳。 麦芽 甘,平。入脾、胃、肝经。 消食和中,回乳。 (1)饮食积滞:本品甘平,能消食和中,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尤适于米、面、乳食积滞。用治食积不化,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等,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同用。若治脾胃虚弱而运化不良,可在运用补脾益气药时,酌配本品,以收补 而不滞之效。 (2)中断哺乳:本品能回乳消胀,既可用于妇 女断乳,又用于乳汁郁滞所致的乳房胀痛,可每日用生麦芽、炒麦芽各30~60克,煎汁分服。 此外,本品又能疏肝,作治疗肝郁气滞或肝脾不和的辅助药。 10~15克,大剂量可至30~ 克,煎汤内服。疏肝宜生用,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干姜、炙甘草、麦芽、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主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大便不畅。 莱菔子 辛、甘,平。入脾、胃、肺经。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1)食积不化,中焦气滞:本品味辛能散,具有顺气开郁,消食除胀的作用,尤善消面食积滞。用治食积气滞的胸闷腹胀,嗳气吞酸,泻痢不爽等,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可增强消食和中之力;若食积而兼有脾虚证,可配伍白术等补脾 益气之品,以消补兼施,如大安丸。 (2)痰壅喘咳:本品既能消食导滞,又能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用治痰涎壅盛,咳嗽痰多,喘咳气逆,食少难消等症,常与苏子、白芥子同用,以降气消食,温化痰饮。 6~10克,煎汤内服。本品耗 气,气虚及无食积者慎用。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莱菔子、白芥子、 苏子。主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 鸡内金 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结石。 (1)各种饮食积滞:本品善于消食化积,健运脾胃,为强有力的消食药,适用于面、谷、肉食各种积滞。如证情较轻者,单用即有效,以鸡内金研末调服;用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常配伍山楂、麦芽等消食导滞药;如用治小儿疳积,可与胡黄连、银柴胡、使君子等杀虫消积,除热疗疳药 同用。 (2)遗尿,遗精:本品能固精缩尿止遗,可用治遗尿、遗精等症。如用治遗尿尿频,常与桑螵蛸、牡蛎、覆盆子等收涩缩尿之品同用;如用治梦遗滑精,可与芡实、菟丝子、莲子肉等益肾固精之品同用。 (3)本品尚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常与金钱草同用。 3~10克,煎汤内服;研末服, 每次1.5~3克。 三金胡桃汤(《实用方剂学》):金钱草、海金沙、炮鸡内金粉、生地黄、玄参、天冬、石韦、篇蓄、瞿麦、怀牛膝、车前草、烤胡桃仁。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消食药虽好用,但还是希望大家控制好自己,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享受这个假期。 小组成员:霍晓婕、徐珊珊、文雯、余超、努尔曼古丽、胡佳懿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6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脱水干货全了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温里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