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5620.html

最早知道「Ganèa」,是去年朋友跟我说的——

“琶洲新开了一家西餐,老板是罗马尼亚人,所以有些很有意思的菜。”

我向来喜爱探访独特食肆,小众文化背景的更对胃口。可惜我去了才知道,老板实则是摩尔多瓦人。这个小国基本没人听过,夹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文化上确实与罗马尼亚近似。古代达契亚人所分三支,罗马尼亚和出吸血鬼的特兰西瓦尼亚都比较出名,偏偏摩尔多瓦除了红酒之外,基本没多少存在感。

不过机缘巧合,十余年前我代表高中母校到北大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恰好代表摩尔多瓦。会场和议题我都不太记得了,但国情调研下过功夫,故总体对国家还有印象。后来我跟老板提过,也算是一段妙缘。

餐厅开业不足一年,便获米其林加持。且不论轮胎人“懂不懂”中餐,我想他们在西餐评价上还是有一套的。后来「Ganèa」搬离琶洲,现址在珠江新城,W酒店对面。装潢变得更小资,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应该是受了对面W酒店“夜店风”的影响,失了以往的温馨氛围。不过出品依旧,价格还没多少调整,相当有诚意。

几次试下来,我对他们的各类出品都很满意,可谓在珠江新城、乃至广州最值得推荐的西餐之一。菜单分为头盘、沙拉、汤、主菜和甜品,另提供干式熟成牛扒,应在尝试这条业务线。酒水基本款都有,红酒自然多用摩尔多瓦出品。鸡尾酒价格合理,我试过一款,还挺不错。

我衷心希望他们能保持水平,并逐渐成为城中最引人瞩目的餐厅。

面包自制,提供白包和黑麦面包两款,后者的香料味较重。面包颇为松软,麦香也不错,我试过在较晚时间拜访,水平也不差。配黑橄榄酱,我很喜欢,相信即便不接受原颗黑橄榄的中国人,也比较能接受这款酱。

我未试过他们的头盘和沙拉,想必不会差,皆因有部分出品配在主菜中,可管窥。汤品我选过两款,一款摩尔多瓦特色的鸡肉面汤,一款经典的蔬菜牛尾汤。

虽说是面汤,但面条并不多。鸡肉也多处理为鸡丝,配着面条相当好入口。有趣的是汤体虽清丽,但香气浓郁,又用番茄调出酸型主味。曾有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过,西式汤要么太浓郁,要么太饱腹,即便是“正宗风味”,也不一定对国人胃口。我不清楚摩尔多瓦本地的鸡肉面汤如何,该店出品是否有改良。但以综合体验论,我相当喜欢。

蔬菜牛尾汤看似简单,实则也不好做。蔬菜炖煮要到位,既不能烂成菜泥,但也不能还发青出涩。牛尾也不易处理,脂肪、筋膜、瘦肉、贴骨肉,共烩一处。但凡有不到位,则发腻、发腥、发柴,又或吃着太费牙,相当不雅。此处的出品,能在浓郁的汤体中不掩各类食材的本味,且牛尾触之即脱,嚼之生香,很不错。

菜单上还有藏红花三文鱼汤,或匈牙利名菜“古拉世”等,非常多样化。摩尔多瓦人口虽只有几百万,但位处中东欧,一边仰慕传统欧洲,一边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因此能碰撞出不同精彩,自然也反映在菜品上了。

除了鸡肉面汤,另一款在菜单上标明摩尔多瓦特色的,便是这款鸭肉饺子。

所谓饺子,当然指的不是中国风味的,而是更接近意大利饺子的出品。不过皮更厚实,确实与中亚东亚的出品遥相呼应。鸭肉成丝,我想应是蒸煮过再包入,故汁水相当充足,却并不粘牙。底层铺了玉米茸,再用蔬菜勾了汁。一口吃下,玉米与蔬菜的温柔与饺子皮拌开,最后才是鸭肉,带些许禽类荤雅涌现。这不仅仅是一道馅料独特的饺子,它在总体完成度上也相当不错。

若想专门品尝摩尔多瓦风味,我推荐各位试试鸡肉面汤和鸭肉饺子。摩尔多瓦确实没有特别多专属于本国的风味,但这两款足够有代表性了。

主菜的肉类选择不少,猪、牛、鸡、鸭,以及部分海鲜,但没有羊。在谈他们的牛扒之前,我想先说说他们的牛舌。

与寻常切片切条的装盘不同,这里直接把一整片牛舌薄切上桌。风味上自然还是嫩中带烤的焦灼感,还有牛舌特有的乳香。不过一整片牛舌上来,可以自选吃哪些部位。靠舌根的部位比较瘦,吃起来有丝缕感。牛舌外层,尤其舌尖位置,则是又嫩又香。一旁配的酱我一开始以为是鹰嘴豆泥,口感比较像,后来得知是一款受俄罗斯影响的酱料。牛舌可蘸可不蘸,风味不同。

值得一提的这款配菜烤茄子,水平相当不错。茄子上是山羊芝士、圣女果、芝麻菜等,单独吃可作拌菜,混着吃可当沙拉。茄子烤得比较生,没有太多赋味,保留了较多汁水。许多地方的烤茄子,要么用重油重料,使之吸收,常见于烧烤摊;要么烤得比较干,取其香气,常见于中东菜馆;还有烤得生,汁水多,但比较寡淡,见于部分日料店。这里的烤茄子严格来说接近较生的状态,但因有各种配料,所以不显单调,起码比日式配出汁或酱油的吃法多样。不论一旁很棒的牛舌,光是这道烤茄子就很见功夫了。

这样一道菜,一百出头,在珠江新城地段足以让人感恩。

既然说到烤物,不得不提他们的烤鸡。

我最爱的城中烧烤自然是,可惜环境整治后,他们不能再做烤鸡了(因做烤鸡要用烧烤车,不能在内厨,环保要求不能摆出来,自然就无法做了),我一直引以为恨。直到试了「Ganèa」的烤鸡,才惊呼终于我又有烤鸡吃了。

斯店的烤鸡只能整只点,菜单注明费时40分钟以上。他们还会配一份黄油意面,面是他们自己做的,水平其实不差。但他们煮得很奇怪,软踏踏的,我不太欣赏。所以如果点烤鸡,可以问一下能不能把意面换成其他。

烤鸡费时那么久,但完全值得。鸡腔有各式香料,全然渗入鸡肉中。鸡肉厚处不柴,嫩处香滑,油脂受热控制极好。妙的是烤鸡既应有脆皮,但又不能只有脆皮,否则跟炸鸡没区别了。上好的烤鸡,应把鸡肉与香料的气息沟通一处,让鸡皮的酥美易于入口,与鸡肉交相辉映才对。绝大多数的烤鸡,不过是放火上抽干水,一点意思都没有。这里的烤鸡,则完全符合我的审美。

的烤鸡虽好,实则香料用得很克制,可能跟老板是广东人有关。但此处的烤鸡,称得上“异香扑鼻”,我吃着吃着竟感觉有西安名菜葫芦鸡的风采。不过葫芦鸡是炸的,略有不同(葫芦鸡也难有出品过关的,我首推人民大厦索菲特的乐轩华餐厅,即省政府招待团队的出品)。总之即便什么都不点,就吃一只烤鸡,我也可大快朵颐了。

除了这些荤肉,我也尝试过他们的水产菜式。白葡萄酒煮青口是非常经典简单的菜,但许多地方都没做好,这里处理得不错。

这道菜并不复杂,自己在家都能做。无外乎黄油炒配料,倒酒煮青口,最后加点香料完事。然而许多地方做不好,往往就是这里那里不对。要么青口品质不佳,有太重的金属味(有时这跟选的白酒也有关)。要么就是火候掌握不好,炒过了或煮过了。我自问做菜很一般,连民间达人都算不上,但不少餐厅这道菜还不如我自己在家做的。一来二去,我就很少在外点这道菜了。

「Ganèa」的青口个头不大,也称不上特别鲜甜,但风味浓郁。熟度刚好,不会发韧,但也不至于啃不下来。洋葱粒都非常鲜甜,火候过关。酸味控制得很好,刚刚解腻,不会产生让人不快的气息。酒精基本蒸发,为数不多的混着香料,使整道菜更馥郁。吃完一盘青口,我仰头把汤汁都喝完了。

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餐厅才值得赞赏。

谈了这么久,终于要说到他们的干熟牛扒。目前他们并未写到菜单上,菜单上是普通未熟成的牛扒。侍应直接向我推荐,一张纸上手写着种类、价格与克数。我想应该不是他们自己熟成的,不过价格合理,出品美味就好,餐厅经营是人家的事。

我挑了一款克的“红屋牛排”,即“Porterhouse”,这款在国内比较少见。它一半是鲜嫩的菲力,另一半有嚼劲的西冷。红屋跟“T骨”比较像,但西冷的占比更大。我选的这款熟成了三十多天,我要了三成熟。售价刚好元,不过送两款酱汁、两样配菜和两杯红酒或饮品。比起他们其余比较亲民的菜式定价,即便附赠各类内容,肯定价格也算高。因而,只能看牛扒水平是否值得了。

烹饪前还让我看了一眼,有种在粤菜馆点了蒸鱼,做之前让我看一眼活鱼的感觉。

不负所望,这款红屋处理得很不错。整块拿上来,让我切开看看熟度是否满意,然后再帮我分切。可见肉芯色泽粉嫩,肥膏部分望之也很好。

红屋之所以不好处理,在于菲力和西冷的要求不同。菲力比较柔嫩,瘦肉要是火候太过,反而显得塞牙。所以我也很爱吃“夏多布里昂牛扒”(虽说我第一次了解这位,不是因为法国大革命,而是因为雨果年轻时很崇拜他,不过后来他的名字在我心中就只代表这款牛扒了),但我承认只要够嫩就不会难吃到哪儿去。所谓“tenderloinshouldbetender,tenderasthenight”,还可以顺便致敬菲茨杰拉德。

然而西冷层次更丰富,更有“嚼头”,故处理起来一定要更小心。这块那么厚,肥边也多,处理不好必然成为败笔。但若让菲力部分发柴,也很影响体验。因此,我想这才是红屋所见不多,处理也不多的原因。

虽然店家可选两款酱,但我只要了海盐、玫瑰盐和胡椒,后在侍应推荐下点了一款自制胡椒酱,据说是用五种胡椒熬制。胡椒酱的水平不错,不过牛肉好,我也没有多蘸酱。而如此厚的肥边,在只配盐的情况下,依然嚼得我齿颊生香,一点都不腻,非常好。菲力总体也不错,可惜贴骨部分略略有些发柴,但也不太怪他们了。

广州做干式熟成牛扒的地方不多,据我所知,除了此处和另一家著名的“夹脚鞋与鱼子酱”(名字就是这个,很体现羊城市井风格,很多时候你让我正襟危坐长裤西装吃牛扒,我宁愿不吃),就是文华东方酒店的Ebony和洲际酒店的Char提供,不清楚还有没有其他。Char据说还不错,性价比另论,我没吃过。Ebony我也没吃过他们的干熟,不过他们的夏多布里昂我一直很喜欢,可惜转成商务路线后我好几年没去了。

无论如何,广州有一家那么好的西餐厅,还有那么好的干熟牛扒,无论如何都是好事。对我而言,只要用心,我自己在家挑的货和煎的牛扒,也不差外面不少店。因此,我在外吃饭肯定希望吃到一些更有意思的出品,熟成牛扒正是其一。

牛扒的配菜,芦笋我很喜欢,意面确实比较软。

牛扒的两款配酒,都来自摩尔多瓦。一款桃红的赤霞珠,比较好入口。另一款梅洛,也还行,起码单宁不算重。我对酒了解不深,只能说些门外话了。

此外,我还试过他们的鸡尾酒。这款是“青瓜汤姆柯林斯”,就是常见的汤姆柯林斯加青瓜。琴酒(Gin,金酒、毡酒、杜松子酒,都是它)配苏打和柠檬水,我最怕就是太冲太烈,或喝后心里发酸。此处都没有,且青瓜的香气还能缭绕其间,很适合夏日的广州。

讲了这么多,终于要谈到他们的甜品了。

若说甜品里有什么摩尔多瓦特色的话,必然是这款“烤土豆”。

这款甜品实则是巧克力蛋糕,只是做成“烤土豆”的模样。然而一旁却真的是薯泥与酸奶油混出来的,算是变相致敬了。巧克力的苦度与甜度都掌握的很好,不会齁,也不会滞喉。吃的时候可以用勺背敲破,虽里面是实心的,但也有吃“出奇蛋”的快乐。在酸薯泥的搭配下,巧克力的可可风味更突显。是一款比较厚重,但吃完之后不会让人觉得“太满”的甜品。

如果希望酸一点,这款“吃豆人”是好选择。

一层层的松软小饼,配淡口奶油,妙的是淋上的樱桃果酱。没淋酱之前,小饼张开嘴对着奶油塔,确实有“吃豆人”的感觉。有朋友或许会受不了樱桃果酱的酸气,但我认为配着吃容易入口。至于不少人担心的,像樱桃味可乐那样的奇怪气味,在此并不会出现。

然而我本人最钟爱的甜品,无疑是这款“肉桂苹果挞”。

做苹果挞的地方不少,能做好的不多。有的过焦过浓,吃到嘴里甚至有苦味,那当然很失败。但按传统西欧做法也不一定讨喜,皆因苹果块焦糖化后比较甜,对于没有饭后甜品习惯的国人而言,负担有些过重。更不用说许多地方控制不好肉桂的香气,不是喧宾夺主就是毫无意义,往往还是前者。

此处的苹果挞是将果肉削薄片,再一层层码起。就连挞底也不是果酱,还是纯纯的苹果片。挞皮硬而香,苹果片有自然的清雅之甜。顶层烤过,香气更发散。肉桂轻柔地穿梭其中,一旁是经典搭配香草雪糕。一口下去,确实能感受苹果的再变奏,且肉桂与苹果相得益彰,非常美妙。

纵使不论什么“摩尔多瓦特色”,「Ganèa」也是一家非常优秀的西餐。其氛围轻松自然,出品真诚美味,实在应得极高的赞赏。当我在珠江新城不知道吃什么,尤其不想乱花钱给人交智商税时,「Ganèa」是我的第一选择。

非常希望有意愿的朋友去亲自体验,目前除了不太让我满意的意面,总体未发现什么问题。「Ganèa」那么出色的味道,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更推陈出新!

莫狄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