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你喝的是武夷山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跟老同学聊天。 这位老同学,当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某直辖市。 这些年来,青云直上,大有一方要员的派头。 说起话来,也是掷地有声,动不动就要召集老同学聚会、叙旧。 听说我在做茶,极力邀请,到我们这里来开店,我罩着你。 呃,瞬间想到一个网罩,盖在几盘剩菜上的样子。 婉言拒绝了同学的好意。 他聊起自己也时常喝茶,喝的是武夷山的茶。 你一个吃辣椒出来的人,居然喜欢喝岩茶,实在是失敬失敬啊。 老同学说,我喝的武夷山茶都是朋友送的,办公室里一大堆,口感很好,很香。 一大堆,武夷岩茶什么时候产量变这么高了?等等,只说很香,难道只有香留下印象吗? 他说,我这个茶是个知名品牌。说着拍了照片过来。 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岩茶品牌,查了一下地址,哎呀,居然离武夷正岩产区有几十公里远。 这已经外山到不能再外山去了。 不好意思跟他说他喝了多年的茶,居然不是武夷岩茶。是外山茶。 于是问他,你觉得好喝吗,会不会苦涩? 他满意地说,非常香,我很喜欢。 嗯,你喜欢就好。 聪明地转移话题,聊起当年学生时代的八卦去了。 《2》 这么久以来,跟茶友们聊茶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种认知,那就是,但凡武夷山出来的茶,贴着武夷山标签的茶,就是武夷岩茶。 而且还是正岩茶。 特别是外省茶友,对武夷岩茶的认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因为远离岩茶产区、信息不对等的缘故,大家通常会认为,只要是从武夷山流通出来的茶,或者说生长在武夷山、制作在武夷山的茶,都是武夷岩茶。 甚至,只要这个茶农是武夷山人,就认为这款茶就是武夷岩茶。 于是,就有大量的武夷山茶,顶着“武夷岩茶”的名号,流向了全国各地茶友的茶桌。 但是,这些茶友在喝到真正的武夷山正岩岩茶的时候,又喝不惯这种正儿八经的武夷岩茶,动辄吐槽火功高、不够香、有苦感。 总之就是不喜欢。 而他们所形容的、自己曾经在某地某处喝到的武夷岩茶,则是如同清汤寡水一般的存在: 特别香,非常香,花香香到会爆炸。 茶汤呢,不一定清澈,但一定是黄中带绿,绿中透黄,并且汤水清新,滋味清淡。 并且,还可以自动溯源:说出是从武夷山的某某村茶农那里买来的,是正宗的武夷岩茶。 其实那位茶农,有可能压根儿就不在正岩。 甚至离武夷山,坐车还要坐一个多小时。 所以,凡是从武夷山出来的乌龙茶都是武夷岩茶? 当然不是。 《3》 武夷岩茶,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武夷山的岩石上的茶。乌龙茶。 武夷岩茶,这四个字的重点,在于“岩”字。 武夷山人非常自信地称自己的茶是“非岩不茶”,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种植于岩石多的地方,不是种植于正岩云深雾罩的坑、涧、岗、洞里,那便算不得是好茶。 无论品种多贵重,都没用。 故而,那些跟武夷山相同纬度、气候地理差不多接近的地方,是没法复制出武夷岩茶。 因为复制不出这座丹霞地貌的武夷山来。 有人说,岩茶就是我们在武夷山景区里看到的茶树做出来的茶。 这是对的。 也就是说,不属于风景区的那些茶园里的茶,并不能称作岩茶。 当然这个是比较狭义的划分,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划分,就像过去大家只认可三坑两涧是正岩,而现在正岩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一样。 然而,虽然岩茶的范围扩大了,但还是离不开“岩”。 要知道,并不是每株种在武夷山的茶,都是岩茶。 哪怕超出景区范围,茶树种在田地里,那还是不能称作岩茶。 尤其现在,岩茶火了,过去那些空着的地、种田的地、种水果的地都被翻新用来种茶了,这些地里出来的茶没有岩骨气韵,还有一股泥巴腥,如何能称作岩茶! 称作“土茶”还差不多。 《4》 武夷岩茶,它的特质,是离不开“岩”石的。 岩,对武夷岩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武夷山的景区是非常有特色的丹霞地貌,遍布着各种形状的风化岩。 这些伫立在山间的岩石,经过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打,风化成了粉末,随风飘落到岩上的茶园里,成为了内质多元化,氮磷钾含量丰富的岩土。 长在那里的茶树得到岩土的滋养,吸收了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做出来的茶,自带“岩骨花香”,这是武夷岩茶无可取代的特色,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 这一点,古人早有明证。 陆羽在《茶经》里就写过: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意思就是说,上等的茶树生长在烂石头中间,中等茶树生长在夹杂着石块的土中,而下等的茶树则生长在肥沃的、粘性极强的黄泥巴土里。 在武夷山的景区里,各种风化岩就是妥妥的“烂石”,是可以孕育出上等茶树的独有的地理条件。 然而,在武夷山景区之外的黄土之地,哪怕是在武夷山这个行政区的辖区范围,是很难把这个“下者之地”的茶与武夷岩茶画上等号的。 非岩,不茶。 黄土,不岩茶。 《5》 其实,自古以来,对于武夷岩茶与武夷茶的争议,一直都在。 记得几年前,就有有识之士提过,武夷山岩土之外的茶可以称作“用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的武夷茶”,而不能称作“武夷岩茶”。 无岩,不能算岩茶。 这个道理,在同生于武夷山脉的金骏眉身上,同样成立。 N年前,金骏眉火爆全国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在制作金骏眉。 仿佛只要采下来足够嫩的嫩芽,按红茶的工艺做一做,就可当成金骏眉上市销售了。 以致于后来,金骏眉好像成为了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而不是正宗的桐木高山菜茶的原料做出来的红茶。 少了地域属性的限制,金骏眉成为了一个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名字,哪个山头出来的嫩芽,都能顶着金骏眉的名号,招摇过市。 穿上黄马甲,就身价倍增了。 除了非生于岩区的茶不能叫做岩茶之外,外省的茶,就算按照岩茶的工艺做出来,也不能称作岩茶。 比如跟武夷山一步之隔的江西。 近年来武夷岩茶火了之后,江西那一带的人,也兴起了制茶热。 他们请了武夷山的制茶师傅,用他们当地的茶树青叶做了乌龙茶,也能盖上“武夷岩茶”的章,以武夷岩茶的名号在销售。 《6》 其实,对于武夷茶与武夷岩茶,是很容易分辨清楚的。 只要看产区就可以了。 产在景区的,便是岩茶。 而产在景区之外的,便不能算岩茶了。 顶多算是武夷茶。 如果武夷岩茶可以制订地理标志管理制度,那便简单了。 就像福鼎白茶,老早就规定好了产地范围,让那些李鬼们,无处可藏。 也让消费者们,明明白白,买了一回放心茶。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10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常手脚冰凉,腰腹冷痛怎么缓解用这3
- 下一篇文章: 从水仙肉桂,到大红袍,看干茶整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