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枇杷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报道最早开始于年。枇杷果实根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肉枇杷和白肉枇杷2种类型,不同果肉类型的果实所含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不同,风味品质会出现很大差异。目前枇杷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涉及品种间挥发性成分比较方面。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袁婷、陈薇薇、孙海艳、梁国鲁*、郭启高*等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7个白肉品种和15个红肉品种枇杷成熟果肉的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分别根据各类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阐述不同果肉类型枇杷挥发性成分差异,以期为枇杷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根据挥发性物质讨论品种亲缘关系及不同果肉类型枇杷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不同品种枇杷理化指标

单果质量的平均值最大是‘大五星’,为49.33g,最小的是‘森尾早生’,为14.46g;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早钟6号’,为16.53%,最低的是‘大五星’,为9.27%;‘常白1号’的总酸质量浓度最大,为0.84g/L,最小的是‘香钟’,为0.18g/L;还原糖和转化糖质量浓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常绿4号’和‘湖南早熟’,最低的分别为‘80-1’、‘大五星’。就整体趋势而言,白肉枇杷各项理化指标平均值大于红肉枇杷。

2、不同果肉类型枇杷挥发性物质

15个红肉品种枇杷鉴定出81种挥发性成分。醛类24种、萜烯类8种、醇类16种、酮类8种、酯类15种、其他10种。15个红肉品种枇杷的总芳香含量及各类挥发性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香钟’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最高(79.05%),最低为‘单优3号’(31.79%);醛类(38.74%)是平均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挥发性化合物,其次是酯类(5.13%)、醇类(2.23%)。15个红肉品种枇杷果肉共同含有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正辛醇、莰酮、萘、对伞花烃,除‘80-1’、‘单优3号’、‘简阳早熟’、‘早红3号’4个品种中反-2-己烯醛的相对含量高于正己醛,其余红肉品种中正己醛均为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甜瓜醛、反-2,4-癸二烯醛、反-β-罗勒烯、3-蒈烯、丁二醇、叶醇、十二醇、植酮、乙酸己酯、水杨酸甲酯、丁酸芳樟酯、香叶酸甲酯、乙酸橙花酯、肉桂酸乙酯、百里香酚、丁香油酚是红肉品种枇杷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其中十二醇、肉桂酸乙酯、百里香酚能在5个及以上红肉品种枇杷中检测到,其余物质只能在少数品种中检测到,如‘湖南早熟’中检测到反-β-罗勒烯、水杨酸甲酯、乙酸橙花酯3种其他21个品种中没有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东湖早’中有2种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3-蒈烯、叶醇,这些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均较小(≤1%)。

3、枇杷品种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

当把22个枇杷品种分为4类时,第1类为除‘冠玉’、‘乌躬白’外的白肉品种和红肉品种‘东湖早’、‘晚钟’、‘77-1’、‘兴宁1号’;第2类包括‘冠玉’、‘森尾早生’、‘香钟’、‘乌躬白’、‘早红3号’、‘早钟6号’;第3类主要包括‘80-1’、‘简阳早熟’和‘单优’系列;‘大五星’、‘湖南早熟’为第4类。聚类分析不能把白肉枇杷和红肉枇杷完整分开,但在第1类中‘白玉’、‘常绿4号’、‘贵妃’3个白肉枇杷能完全聚集在一起,且‘常白’、‘宁海白’与它们间距较小,可推测对于部分品种枇杷果肉挥发性物质来说,果肉颜色差异较品种差异影响更为明显。

4、枇杷品种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选出较少几个重要变量,利用JAM13.0软件对22个品种枇杷果实普遍存在且相对含量相对较高(≥1%)的18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庚醛、正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癸醛、β-环柠檬醛、正辛醇、正己醇、2-甲基丁酸甲酯、乙酸丁酯、D-柠檬烯、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3-辛酮、对伞花烃、邻二甲苯)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9.50%,能有效解释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把白肉枇杷和红肉枇杷彻底划分开,但都能把除‘冠玉’、‘乌躬白’外的白肉枇杷相对聚集,说明对于部分品种枇杷果肉挥发性物质来说,果肉颜色差异较品种差异影响更为明显,并且以不同品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分类和用各类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相近,主成分分析更能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枇杷品种聚集在一起,如‘单优’系列聚集,‘早钟6号’和父本‘森尾早生’聚集,进一步证明所选的18种挥发性物质在枇杷果肉风味构成中十分重要,是主要的呈香物质,以期为根据挥发性物质讨论枇杷品种亲缘关系提供参考。

本文《不同果肉类型枇杷果肉挥发性成分分析》来自于《食品科学》年39卷24期-页,作者:袁婷,陈薇薇,孙海艳,杨慧萍,梁国鲁,郭启高。DOI:10./spkx--24032。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增菌温度下冷鲜鸡肉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北沙参多糖铁配合物的制备、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

干酪乳杆菌11MZ-5-1发酵酸菜化学成分及细菌多样性分析

γ-辐照生鲜猪肉中氨基酸及小分子肽组成特征分析

提取方式对大豆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高强度超声处理对鹅胸肉肌动球蛋白特性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对鲈鱼肉杀菌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超声波加工对蛋清蛋白质结构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辣木叶提取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浸泡及萌动对芝麻及芝麻酱品质的影响

不饱和脂肪酸对猪肉蛋白质乳化特性的影响

1株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干制方式对腌腊草鱼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霞多丽’葡萄果粒大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鲜切荸荠表面黄化过程中黄酮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变化

5种蔬菜对米饭餐后血糖反应的影响

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砷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干燥方式对秋葵超微粉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食品中15nbsp;种有毒生物碱

短梗五加果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疲劳作用

蔗糖酯与淀粉酶改善海绵蛋糕品质特性

磺胺嘧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快速检测食品中磺胺嘧啶药物残留

欧姆加热对豆浆风味物质的影响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酶活性与香气的影响

桐城风鸭产香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不同品系食用木槿花瓣营养、功能成分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自然发酵豆酱中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

不同蜡制玉米淀粉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刺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分析

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EGCG与EC酶促氧化产物及其形成途径分析

琥珀酸二钠与谷氨酸钠相互作用及喜好度分析

修改/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