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再出李鬼论,武夷岩茶水仙茶汤出桂
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某天,发表了新作品并收获了无数好评的小仲马,到大父亲大仲马跟前去炫耀。 说,你看,这就是我的作品,你有什么作品能超得过我呀? 大仲马笑了笑,慈祥地说,儿子,你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这件事的真伪已经无从考证。 但,它的逻辑原理,却很清晰。 用DNA作为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论据,立马就能打败无数的诡辩,奇辩,巧辩。 让一切的辩论技巧,都在这最有效最直接的证据面前,苍白无力,一无是处。 就像独孤九剑的破剑式,一剑致命,能从武当冲虚道长幻化出来的千百个剑圈里当中直破,瞬间就把所有花巧的技法,一一攻破。 所以,对付那些奇谈怪论,用最直接的办法就好。 这茶是不是从母树大红袍上面采下来的? 验DNA啊。 《2》 我曾经以为测茶树的年份,可以用考古界所广泛使用的碳-14年代测定法。 比如那些动不动就号称自己家的老丛水仙有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树龄的茶树,比如那些动不动就说自己祖上五代都是茶农的茶人。 要想证明它们的真伪,是不是可以使用碳-14来测? 活的生物体体内,碳元素的含量一直很稳定;而一件古老物体的各个部分,碳元素的含量也一直很稳定。 可以通过对碳-14含量的测定,来验证茶树年龄的真伪,以及验证某一件制茶工具的真实年份。 然而,的理工男武夷山胡歌告诉我,碳-14的测定,是有误差的。 李麻花在一边撇嘴:一点点误差,还是可以接受的。 武夷山胡歌笑了笑,说,这误差,将近年。 李麻花闻言,嘴张大成了一个鸭蛋。而村姑陈,默默地选择了闭嘴。 所以,茶树的树龄,还真的是无法用工具精确测算得出来的。 于是,直到现在,各种百年老丛,几百年茶茶树的概念,仍然满天飞。 弄虚作假若没有惩罚机制,并且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自然,就屡禁不止。 《3》 近日,有人言,水仙出桂皮香,是因为工艺好。 这引发一片哗然。 水仙是乔木,肉桂是灌木,乔木里出现了灌木独具的香气,这是经历了骨髓移植么? 村姑陈想到了大仲马的DNA逻辑与碳-14测定法。 想来,这种出桂皮香的水仙,是不是也可以去验一下DNA呢?碳-14测不出来品种属性,但DNA可以啊。 用DNA一测,不就可以知道,这究竟是水仙还是肉桂了么? 水仙里是不可能有桂皮香的,除非,这茶原本就是肉桂,是喝茶的人不识货,拿混了,喝错了,误认了,又觉得水仙当中喝到桂皮香很稀奇,遂迫不及待公告天下。 看到这里,可能有茶友会疑惑,咦,水仙是兰花香,肉桂是桂皮香,两个品种区别如此明显,为什么还会有人把它们彼此喝错呢? 这很正常。 很多时候,一泡个性特征不明显的岩茶,放在一个外行面前,确实是会傻傻分不清楚它是水仙还是肉桂的。 不信?可以现场测试。 拿一泡工艺不好的水仙,加一泡工艺不好的肉桂,不要写上名字,给一些自认为喝茶很多年资历很老的老茶客喝,他们未必就能分得清谁是肉桂谁是水仙。 原因嘛,就得武夷岩茶复杂的工艺来背这只锅了。 《4》 武夷岩茶的工艺,是现存的六大茶类里,最复杂的。 它跟白茶一样要摊晾,跟绿茶一样要杀青,跟黑茶一样要揉捻,跟红茶一样要发酵。 这还不算完,它还有一道独属于自己的工序——焙火。 在朱元璋的时代,产自崇山峻岭里的武夷岩茶,要想从福建运到南京去,是路途非常遥远的。 宋朝皇帝吃的是茶饼,茶饼经过了压饼定型,还经过了烘干,确保了不易受潮不易返青,不远万里从建瓯运到开封去,也是好好的。 而明朝流行喝散茶,就是我们今天喝的这种条索状的干茶。这种茶如果也按宋朝压饼前散茶的工艺来做,那都不要到南京,到杭州就坏了。 于是,武夷岩茶开始了发酵与焙火之路。 自明朝之后,它渐渐变成了一种需要半发酵以及焙火定型的新型茶。 而这新加入的两道工序,发酵与焙火,尤其考验制茶师的技术,轻了或者重了,都会让同一款茶,生出天差地别的两种味道出来。 并且,焙进去的火还会褪火,同一款水仙,褪了一点点火,和褪了一半的火,以及全部褪火,喝起来的口感都是大相径庭的,对于新人来说,就是判若两茶。 所以,我经常说,懂不懂岩茶,嘴上说了不算,拿一泡水仙一泡肉桂一泡拼配大红袍,盲喝。 能分得清楚它们仨,那才算是真懂。 否则,把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都不算是懂武夷岩茶。 《5》 还有一种情况,在水仙里能喝到辛辣感——请注意,不是桂皮香,只是辛辣感。 但是,这种情况只在年份真实的老丛水仙里出现。 并且,它不是桂皮香,只是一种令喉咙微微刺一下下的辛辣感。 画重点:它不是苦味,也不是涩味。 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也并不多见,多出现在正岩坑涧里的老水仙茶树的茶汤里——不是在盖香上闻到。 原因嘛,就八个字: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水仙是乔木,年份真实的老丛水仙,是老乔木,这老乔木树干当中的角质层、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很厚实、很粗壮。 同样的,老水仙茶树叶片中的叶脉,也延续了这种厚实性和粗壮性,当它制成成品茶之后,不但木质味很丰腴,它的韧皮部还会散发出一种物质,让茶汤过喉的时候,感受到一种辛辣感。 这是老树老纤维老叶脉独有的,身份的象征。 是沧桑岁月赋予它们的,无上风华。 但这种情况绝不多见,毕竟,年份真实的老丛水仙,那么少,那么少。 少到你想象不到。 《6》 水仙不会出桂皮香。桂皮香也不是辛辣感。 它们是两种感觉,当然,一般人分不出来,要想成为二般的,请勤加练习。 水仙与肉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种,它们的香气滋味大相径庭,但也要看工艺,工艺如果不好,走水不透、发酵过度或者储存不好导致受潮,这茶也会生出异味,这其中,就包括苦味涩味。 而人类总是最聪明的,为了美化这种工艺导致的苦涩味,把它形容成桂皮香,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现在的市场上,肉桂的身价远超水仙,把一款水仙的缺点美化为可以转化为巨大商业价值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出极好的营销表演。 身为一个普通人,喝茶便喝茶,少听这些古怪的言论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看好钱包才最要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z/11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被人类剥皮而死的肉桂,是奢侈可怜的树
- 下一篇文章: 茶知识肉桂中的天花板,你认识的肉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