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一早起来,收到了不少祝福。

于是才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日子。

今儿,麻花又长了一岁。

早上刚到工作室,一旁忙着奋战双十一的村姑陈,给了份大礼。

“给你专门备了箱头采米针在山上,刚好留着够嫁妆。”

哇,头采米针哎,今年真够大方!

冲着这份大礼,麻花必须得给她一个,不容拒绝的大拥抱!哈哈。

只可惜,岩茶不适合久存。

存久了后,要是没复焙,会有返青风险。

不然,麻花倒是也想给自己存一份茶礼,多藏几款肉桂。

毕竟,对比起来,今年的岩茶整体品质都不错。

但,最近和茶友们在聊茶时,连着有两三位朋友,反映到岩茶水薄的问题。

那到底,武夷岩茶里边,茶汤水薄和什么有关?

《2》

喝岩茶,茶汤薄,对应的茶汤厚。

岩茶茶汤的薄与厚,和滋味的浓淡,半点都没关系。

关于这点,姚老就总结得很好:浓非厚,淡非薄。

在聊今天的话题前,这两点不同可得先分清。

喝茶时,觉得一泡岩茶的汤感不够厚,这得先看品种和树龄。

比如,一位广东的茶友,喝过了慧苑老丛水仙后。

过来向麻花反应了个头疼事:

“喝岩茶真上瘾。”

“慧苑的水仙喝过后,不论喝什么茶,都觉得水偏薄。”

这,真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典型了!

原本,在岩茶的品种里,水仙本身的茶汤特点,就是汤水醇厚。

作为小乔木的水仙,有了树龄加持后,汤感更是越发的饱满、醇厚、绵柔。

这其中,慧苑坑里的那批老丛水仙,更是岩茶里汤水极醇厚的至尊。

泡出来的茶汤,不仅丛香毕显,更是醇厚异常。

像极了蜂蜜糖浆,汤水糯糯的,一不留神,就能将杯中的茶汤,喝到一点都不剩。

将慧苑老丛水仙的汤,拿来作武夷岩茶的茶汤标杆,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岩茶里,论汤感,慧苑老丛一出,谁与争锋?

那位广东茶友觉得喝别的岩茶,水都太薄,是对比出来的。

对普通岩茶来说,这样的对比,太过残酷。

嘘!小声的讲,那位茶友,有炫富的嫌疑呐。

《3》

谈起岩茶的汤感,少不了要提的是山场。

山场不好的岩茶,汤感会薄,这点在圈内是常识。

武夷岩茶,非岩不茶。

对岩茶来讲,先天出身,是一道始终绕不过去的槛。

手里边没有好山场,或者是收不到好的茶青。

那就算制茶工艺再好,那也没辙。

这和屠龙之术,属于同样的道理。

麻花就认识一位做岩茶的老师傅,以前从国营厂里出来的。

近几年,处于半退休的状态,收了徒弟,专门教做茶。

从做茶经验和工艺水平来看,整体都很厉害。

但遗憾的就是,他那自家没有好一点的山场,做出来的茶总会逊色。

再加上,每年采茶季节的时候,顶级山场出来的茶青,基本上山场主人是不愿意卖的。

于是,从外边基本上收不到核心山场的茶青。

没有好山场的岩茶,意味着先天不足。

这点不论做茶技术再好,也挽救不了。

抛开别的不说,单是从茶汤的薄与厚上,就有着很大的欠缺。

《4》

工艺不好,会让一款岩茶变得水薄。

比如,走水不畅、做青不好。

又比如,焙茶时出了差池,温度太高,时间太长,将茶焙坏了。

这样做工不好的茶,哪怕本身山场再好,喝起来还是一言难尽。

汤水不够厚,就是其中的常见毛病。

所以,麻花的建议是,大伙儿们在买茶时,别太迷恋山场。

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1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