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03318.html

《1》

聊到酸味,很多朋友在老岩茶里遇到过。

那新岩茶的酸呢,是怎么来的,刚买到的肉桂喝到嘴里有酸味正常吗?

最近有位相熟的老茶友,仔细的向我们反馈了他在试外面某款新茶时的感受:

“头道茶喝起来顺滑带甜,觉得还不错。第二水只剩下入口好喝,尝第一口时觉得果香四溢,有新鲜的桃子香,然而将汤水咽下喉咙时,酸味从舌根里泛起,越喝越觉得酸……整泡茶试完后,总体感觉是香气还行,就是喝到嘴巴里带酸味,特别是第二和第三水。”

从文字描述里,就能看出那位茶友的纠结心情。

带着满满期待去喝一泡肉桂(肉贵),但喝起来心里却酸溜溜的,汤水里泛着一股酸,彻彻底底的破坏另一泡好茶的清新与柔美,跟美人的脸上长了麻子那样,让人欣赏到一半时,被吓了一大跳,失去了继续品茶的好心情。

好了,今天的话题是聊岩茶新茶的酸,破开这桩岩茶界的悬案。

刚入手的新茶,也没返青,怎么就尝到了酸味呢?

《2》

新茶为什么会带酸味,首先是俩字——发酵。

更准确的说法,是发酵过头。

这点不论是半发酵的岩茶、铁观音,还是全发酵的红茶,都会遇到这样的毛病。

加工时发酵程度没有控制好,像发面团那样,等它发过了头,就开始往外散发出酸味了。

早四五年前赴一场闺蜜之约,去了趟厦门,那会喝了几泡传统的浓香铁观音。当时虽说是做好没多久的新茶,但尝到嘴里也带酸。

后来有一年经过福安,喝了某家的红茶,结果也尝到了带酸味的新茶,当时朋友还打趣说,蜜薯香变成了“酸薯味”。

到现在,三不五时的都在试岩茶的新茶。

某一回在试十二金钗,试了某户茶农家的寄来的茶样,偶买噶,踩了不少雷,连喝到好几泡带酸涩的新茶。并且泡出来的茶汤颜色都偏深,但闻起来火味很轻,结果不料味道是酸溜溜的。不论是,还是金牡丹,千里香等,概莫能外。

那天一口气淘汰了十几款茶样后,整个嘴巴都快酸歪了。头疼的看着茶水桶里满满的叶底,心里快速下了个决定,那家的茶不用再试了,这可要跟那位在武夷山的小姐姐好好说说,这户茶农的茶不能再合作,酸得太可怕了。

不过,对比这些喝茶试茶的经历,和几位做茶的朋友碰过想法后,得出了一个总结:

铁观音,红茶和岩茶的新茶发酸,原因出在发酵上。

因为这三种茶的发酵程度都不低,做茶时遇到稍微马虎一点的制茶师,发酵控制不当,新茶就会出现直钻舌根的酸。

不久前,相熟的天心村茶农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做岩茶,好茶倾向是“做透不做熟”。

过去那种宁可做熟,也不做青的思路,不太稳妥。

毕竟将发酵控制得恰到好处,毫厘不差的做青师傅,找遍了武夷山也不能找出几人。

因为这样要“恰恰好”的状态,很难,制茶时只能靠经验分析,偏差失误概率大。

将岩茶做得“太熟”,发酵程度偏重,在毛茶阶段汤水就偏红,焙火后的成品容易出酸味,有的甚至是红茶味。

这种发酵不当的岩茶,是肉桂新茶尝入口就发酸的一大导火索!

《3》

除了发酵不当外,焙火环节也得留意。

假如焙火的时节没有瞄准,火候控制不当,也会导致新茶发酸。

此话怎讲呢?

大家可以先回顾一下武夷岩茶的焙火原理,焙火是去除水汽,激发香气,转化茶味的过程。

但在焙火前,假如茶叶里的水汽郁结不散(做青走水不透,或者还没吐青完毕),这时就猴急的挑梗焙茶,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好像去游泳时,还没拉开筋就直接下水,十之七八会游到一半时抽腿肚子。

按茶农的说法是,“焙火既能留住岩茶的精华,也能锁定叶片内的水分。”

等于靠近茶梗和叶脉深处的水分含量还没散出到叶表,就直接打焙,将茶叶推向焙笼。受到炭火的高温一焙,这下完蛋了,藏在最深处的水分被锁死了,彻底出不来。

一来二去,这样的茶不仅会返青,而且容易闷出酸味。

这同时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有的岩茶明明火功焙得很高,但却不耐保存,容易返青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焙茶时机不当,心急焙出来的茶。水分被锁定在叶片内,后期放一段时间后,这些水分子就会跑出来作妖造反。

众所周知,好岩茶的焙火是心急不来的。

新茶要等退火后,才可以焙下一道火。

那这个退火要等多久呢?很多人会教条式的觉得,等一个月就行了。

实际上不对,这是因茶而异的。

好比是同样的三两白米饭,张三能吃得饱,但未必能填满李四的胃口,

因为做青发酵的轻熟,茶叶内部含水量的高低,叶片的薄厚,甚至是茶树的树龄新老,还有山场环境等,都会造成岩茶退火期的不同。

开始焙第一道火时最为关键,必须要等到茶叶的青感彻底消失后再焙火。

等毛茶吐青完毕,才是焙火的好时机。

如果茶叶内部的水分尚高,就大胆往前焙了火,在这种特定环境的创造下,就会带出酸味来!

《4》

最后,岩茶新茶会有一段特殊时期——吐酸期。

去年八月底,麻花在坑主家里喝茶时,遇到过一款很中意的肉桂。

汤水柔滑,桂皮香凸显,遗憾的是就是第三冲开始出酸味。

由于和那位坑主是老朋友了,说话就很直接的问,这是不是他们工艺上出了什么问题。

坑主跟我们的答复是,这是新茶在吐酸。刚焙好的新茶不可避免会吐酸,有的还会等比较长的时间。

聊完一泡茶的功夫,他给我们打了包票,放到后面再喝肯定不酸。

果然,等了三个月左右,迎来了那款茶的蜕变。退火了,炭火带来的燥感没了,汤水尝起来更柔和了,连酸味也没有了,喝完茶后带有清甜。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一个字,赞!

当岩茶刚焙好的时候,除了要退火,还要吐酸。

等到既退了火,又吐了酸后,才能迎来一泡好茶的最佳适饮期!

但如果是心急等不了,该咋办?

得到的答复是,采用特定温度的火,去焙茶三小时。

但这样的做法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对一款火功不轻,火功接近饱和的岩茶,再继续焙茶会有不少损耗。

与其折损好茶,不如再多耐心等待。

《5》

对此,一泡岩茶新茶为何会发酸的谜底,也就揭开了。

尝到嘴巴里发酸味的岩茶,有可能是做茶时出了失误。

发酵过头(同时伴随着汤色发红),或者焙火时机掌握不对。

另外,就是新茶的著名的吐酸期。

遇到尝起来发酸的肉桂,如果是吐酸期,那么可以原谅。

且再耐心等一等,看看酸味会不会下去。

假如等到最后,还是个让人失望的结果。

那这样的茶留着就没有意义了,及时止损,才是正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