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白芥子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芥子 芥菜子,青菜子,白芥子,黄芥子, 辛,温。归肺经。 温化寒痰药 1,化痰止咳平喘,温化寒痰,温肺豁痰,理气,用于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胁胀痛等症。2,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阴疽流注等症。 煎服,3-9克。内服过量可致呕吐。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亦忌用;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Brassicaalba(L.)Boiss.或芥B.juncea(L.)Czern.EtCoss.的成熟种子。前者称为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载培。 《别录》:“芥,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千金翼》:“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 《本草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本草经疏》:“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然而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本草求真》:“书载能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是此义。盖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痈毒肿痛,因于痰气阻塞,法当用温用散者,无不借此以为宣通。” 白芥子Baijiezi 《新修本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辛,温。归肺经。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白芥子的功效作用 辛,温。入肺经。 豁痰利气,散结消肿。 1.豁痰利气:①用于寒痰壅肺,症见痰多清稀,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者,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三子汤。②用于痰饮气逆、咳喘胸痛、胸胁积水等证,与甘遂、大戟同用,如控涎丹。③用于气滞凝滞肢体关节疼痛,可与没药、桂心、木香、木鳖子共为细末黄酒冲服。 2.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痰核、阴疽满肿等证,可与葱白各等量,捣成泥状,敷患处,每日1次;单味为末醋调敷,可治肿初起之证。 1.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散肺气而消痰,紫苏子是降肺气而祛痰,白芥子是温肺而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化无形之痰,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疽者宜之;后者祛风涤痰,对于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证宜之。 1.配莱菔子:莱菔子辛甚,长于顺气开郁,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可散寒,长于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利气消食,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力增强。 2.配甘遂: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问之痰涎,甘遂善行经隧水湿,两药相伍,祛痰逐饮,用于治疗痰涎水饮停于胸膈之证。 3.配肉桂:肉桂温阳散寒而通血脉,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两药配伍,散寒凝而化痰滞,常用于治疗阴疽属阳虚寒凝证。 4.配青皮: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两药相配,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赤水玄珠》说:“芥子得青皮治胁痛。” 5.配白术:白术健脾燥湿,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水,两药合用,则健脾化饮,治疗饮停胸胁之证。 6.配苏子:白芥子利气豁痰,苏子下气平喘,祛痰止咳,两药配伍,治寒痰喘咳痰多、胸胁胀满、疼痛等证。 气虚久嗽、肺虚干咳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内服:3~9克,煎服。外用:适量。 本品辛温气锐,性善走散,能豁痰涎,利气机,宽胸膈,通经络,故凡痰阻气滞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肢体疼痛等证,皆可应用。此外,其辛散走窜之力,又有散结消肿之功,以治阴疽满肿,不论内服外敷,疗效皆好,而用白芥子泥外敷,对寒痰哮喘及肺炎喘憋、胸胁刺痛取效尤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6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升本快讯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招生
- 下一篇文章: 冠心病急救ldquo三剑客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