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62.html

冬至,昼短之至,夜长之至。

每到年关之至,人们总爱包上圆滚滚的饺子,就着热汤或陈醋,美美地吃上一顿。若是有些孩子吵闹着不爱吃饺子,老人总会笑着说出这样一句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其中典故却少有人再提起了。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的时候正是冬天,走过白河边上,看到有许多衣不蔽体的可怜人,他们被寒风被冻烂了耳朵。在他回到家后,诊治之余还一直挂念着他们。于是,他决定研制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来帮助那些饱受寒风之苦的可怜人。

方子研制出后,他叫人搭了棚子、又架起大锅,不仅为穷人施药治病,还给每个人都分食了这道防止被冻掉耳朵的食疗菜——祛寒娇耳汤。每人分得两个圆滚滚的娇耳和一碗鲜香辛辣的汤,吃完直教人浑身发热、面颊流汗,连耳朵都不怎么冷了。

这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一齐煮制而成。羊肉煮熟后捞起、切碎,用面皮包出耳朵的形状,再用刚煮的汤把包好馅儿的面皮煮熟。制成的面食像极了耳朵,又是一道“保护耳朵”的食疗菜,才被取名为“娇耳”。也是后来大家包的饺子的前身。

再后来,这位医圣于冬至架鹤而去,为了纪念他,此后人们会在冬至这天包顿饺子吃,也流传下“冬至吃饺,不冻耳朵”的佳话。

只是,随着谚语口口相传,吃饺的习俗流传百年,医圣的名字却少有人再提起了。而曾经那道一碗下去令人发热出汗的“祛寒娇耳汤”也没了方子传承,再也没人会做了。那放在锅中同煮的几味祛寒的药物也不得而知了。

想来,暖身祛寒又可用于食疗养生的食材,不过是那几样。虽然“祛寒娇耳汤”失传了,但用“当归羊肉汤”的方子来制作“娇耳”也定能散寒温中,暖手暖脚暖耳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折合现代用量是当归48克、生姜90克、羊肉克。考虑到要包成饺子,羊肉亦可多放些。

做法:

1、当归、生姜清水洗净、切成大片。

2、羊肉切大块,用沸水汆出血水。

3、冷水入砂锅,羊肉、当归、生姜一同大火煮沸,打去浮沫,改用文火慢炖1-2小时。

4、汤煮成后将羊肉捞出晾凉。将羊肉切碎,可加入爱吃的蔬菜和调味品一同包成饺子。

5、将羊肉饺子用羊肉汤煮熟,加入盐、胡椒、辣椒调味。

入冬之后,我们常会感受到气血不足,浑身发冷,这时候喝上一碗辛香辣口的羊肉汤,再吃上几个羊肉饺子,就能很好地温阳补虚,隔三差五的吃吃喝喝,气血充足,身上就会暖和起来。若还是觉得手脚冰凉,怕冷发抖,只好每天喝上一杯红枣生姜肉桂茶,每日滋补,再寒的体质也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1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