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牛背牛心牛脊,牛栏坑肉桂的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牛栏坑的“坑”,说来话长。 从地貌特征看,坑就是一处天然凹陷,两旁高,中间低。 放眼各大山区,类似坑这样的地形,比比皆是。 但正岩山场的坑,时常与高大的风化岩相伴,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再说了,坑这个词,在汉语上算是“一字双关”。 最近,有位老茶客给我们提供一个八卦。 称他在某处茶桌上,发现了牛栏坑的“隐形坑”。 什么?隐形坑! 这个词倒是鲜(新鲜)得很。 不过这到底是山场的天然地形坑,还是坑人没商量的骗人坑,这篇就要掰扯一二了。 《2》 按那位本地老茶客的说法,他听说牛栏坑里能拆分成大大小小30几处小山场。 比如XX岗、XX谷、XX峰、XX岩、XX窝。 从那段二十几秒的语音里,茶友一口气像报菜名那样,举例了起码有十多个小地名。 这其中,除了前面一两个麻花略有耳闻,听茶农简单提过一、两嘴之外。剩余的大部分小地名,在这之前可谓闻所未闻。 第一时间心里很纳闷,真的假的,牛栏坑里还藏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隐形小山场? 这不可能吧? 转念想想,心里得到肯定——这是一条假消息,不可信。 因为,从大方向看,整个牛栏坑才多大啊。 麻花去了这么多次牛栏坑,整个正岩里几乎最熟悉的山场就是牛栏坑,闭着眼睛去走都不会走错。 牛栏坑是一个V字形的山场,东西走向,仅有一条主路。 因为两旁的山岩偏紧凑,形似一个V的造型,坑底可种茶的位置不多。 作为一条不宽略窄的坑,牛栏坑的范围有限。 按照多年经验,从胡歌家开车,沿着北次入口驶入,快的话三、四分钟就能达到坑口。 停好车后,从坑口沿着主路走到坑尾,手机步数总共增加的不过多步。 对各家坑主而言,去一趟牛栏坑,好比是逛自家的后花园散步,省事得很。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牛栏坑的范围面积有限,跟慧苑坑、倒水坑、马头岩等大山场相比,地盘明显要少很多。 所以,多步就能走完的牛栏坑,还能分出30几处小山场,简直是不可思议! 就算有闲情逸致,参考阿房宫那样,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专门取上小地名。 但估摸着,将牛栏坑分割成大大小小30几处后,可能每块分到的位置还没有标准篮球场大。 这样的小地名,某条小溪、某处岩块、某株大树旁……对当地茶农而言,在区分自家山场与邻居家山场界限时用得着。 但将这些小地名宣扬出去,当做卖茶的亮点。 其行为,已经不是小题大做那么简单,分明就是在炒作噱头! 《3》 但茶友表示,他那天在喝茶时,听到的可不是这么一回事。 称牛栏坑内隐藏的小山场,听上去虽然冷门。但大家也许都听过牛栏坑有分牛头、牛耳、牛肚子、牛角、牛尾巴等分类…… 最后得出来的总结——不同部位的牛栏坑,产出来的茶味肯定不一样。 说实在的,这确实有道理。 区位不同、朝向不同、水流不同、日照时长不同,温光水气土等诸多方面但凡有一处发生变动,都会影响岩茶成品的风味。 虽说,位于同一个山场,但做出来的茶,“山场味”还是会有细微差别的。 很多时候,这种细微差别如果不是经常喝、对比喝、长年喝,做到对一泡茶了然于胸,那么,绝大部分的茶客未必能喝得出来。 讲真,以前在学地理背地图时,估计不少人连雄鸡地图上一共分为几个省、几个区、省会位置在哪、不同地域的方位分布等,未必能记全,更别提这种钻牛角尖。 有时候,那些大小不到一个标准篮球场,仅仅是种上一两行茶树的小山场。占地面积窄窄的,但名气却被炒得大大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么少量的几株树(尤其武夷岩茶的诸多品种里,多以灌木为主,树形不高),在春茶季能出几斤鲜叶,加工出成品又是几斤?稍微懂行的人,明眼就能算得出来。 所以,那些源源不断流通到茶桌上的小小迷你山场茶,能保真的概率又有几成?! 《4》 喝牛肉,没必要钻牛角尖。 茶余饭后,诸如吃牛排那样,将“牛肉”区分成N多个部位的事,在岩茶圈内早已不是新闻。 前不久,麻花还看到有人一口气将“牛肉”打包拍卖。 广告卖点是在一份组合里,包含了同一户茶农在坑口、坑尾、坑中间的牛栏坑肉桂,牛气十足,值得一试,不要错过。 看到这,脑海里浮现出巨大的问号。 放眼整个天心村,能有几家这么壕气,同时坐拥多处不同部位的牛栏坑? 据茶农那听来的八卦,当年在分茶地时,像牛栏坑这类三坑两涧的核心地块,各家都盯得紧。 历来,提到分蛋糕这种事,不患寡而患不均。众目睽睽下,没有独分的道理。 眼下,考虑到牛栏坑肉桂的市场价,就算找到渠道买茶青,在一户之内集齐多处不同部位的牛栏坑山场资源,也是难之又难。 所以,在买茶时,得格外掂量真假。 《5》 再说了,从茶味体验看,山场并非决定岩茶风味的唯一要素。 买岩茶,山场好、山场正、出自正岩三坑两涧核心,固然重要。 但工艺也不能落下。武夷岩茶的加工复杂,从做青到焙火,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对成品风味产生重要影响。 山场正+工艺好,才算顶级岩茶。 很多时候,同一家茶厂加工出来的岩茶,风味都会拥有明显的个性区分。 按照同一家的工艺,哪怕是同一条坑出来的茶,坑口、坑中间、坑尾巴的风味差距,说不定会被弱化。 这就是工艺对岩茶的影响。 就像麻辣菜系,麻辣鱼、麻辣虾、麻辣鸡等,只要是同一个工艺风格,尝起来味道难免会差不多。 所以,退一步看,就算壕气一些,也打算对比不同牛肉的风味。也不建议只盯着一处,多处对比,更能喝出岩茶的风味魅力。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更能弱化风险。 对买茶而言,亦如此!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10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满屏都是人民币茶叶中万元一斤的奢侈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