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盘点茶圈5大谣传,涉及绿茶白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天,有茶友聊到她买的白毫银针,感觉没毫香,不太正常。 发图片过来一看,原来如此! 这是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当然没有毫香。 但茶友还是不理解,月光白不就是白毫银针吗?它们都是用芽头做成的白茶呀。 再说,你看它的芽头这么大,茶毫数量也不少,怎么就不是白毫银针? 千言万语,说来话长。 最单刀直入的做法,可以从白茶国标给出的定义,找到答案。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单芽为原料,经萎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白茶。” 而云南月光白,茶树品种并非大白茶和水仙茶,而是采摘自云南大叶种的芽头。 大叶种的茶树单芽,看着个头虽大,并且也有茶毫,但它和大白茶、水仙茶的茶树单芽并不同,内在茶味的物质组成也存在差别。 茶芽个头,略弯曲,不够直。 芽头底色偏米黄,不像福鼎银针这么绿。 并且,月光白的茶毫,短小顺滑,看着也不像银针白毫那般“炸毛”。茶毫数量虽多,但不具有生出毫香的特定物质。 内在积累不同,外形特征有别。 内外相加,决定白毫银针和月光白,它们桥归桥,路归路,不能并为一谈! 考虑到两者的市场价差距,如果以白毫银针的价位,入手了月光白,实在太亏。 年底快到了,许多茶友都有买点茶备着过年和朋友们一起喝的打算。 不过在买茶时,有不少老生常谈的茶圈谣传,值得再次盘点。 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仅是其中之一! 《2》 一、窖藏根本不适合存茶。 之前在直播间,看到一款特立独行的白茶。 它的茶名很特别——经典窖藏高山牡丹王饼。 圈下重点,别扭之处在于“窖藏”二字。 讲真,如果是传统意义的窖藏,根本不适合存茶。 最早,窖藏是存放白酒的做法,参考某度百科给出解释: “将精选出的优质原浆酒,放进以陶质容器为主或其他适宜窖藏的容器内,贮藏在地下、岩洞、半地下的酒窖内,使白酒获得更好的品质。” 但存茶和存酒的做法,截然不同。 地下、半地下、天然岩洞等空间,潮气重,湿气多,不利存茶防潮! 不管是什么茶,白茶、岩茶、红茶、绿茶、花茶等,将茶叶入窖收藏,是将好茶推向火坑! 《3》 二、红茶不是%全部发酵。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茶客对红茶全发酵的理解,直接等同为全部%发酵。 但在制茶过程中,这是不可能的。 红茶的基础加工步骤,离不开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的发酵,理论上是让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实现充分氧化。 没有强制要求%全发酵,也做不到%全发酵。 主要原因,说来复杂。 比如,多酚类氧化酶的不足。 当氧化酶大量消耗,所剩无几后,就算再延长发酵时间,也做不到全部发透。 比如,保护细嫩芽叶的外形。 市面上,不少采摘等级较高的红茶,原料相对细嫩。 用芽头、一芽一叶制成的红茶,大有所在。 加工时,为了保护这些细嫩芽叶的外形,不可能在揉捻环节下太重的手,不然会导致破损率太高,影响品相。 比如,受制于环境气温影响。 若是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很难实现%充分发酵。 再比如,茶青鲜叶的老嫩程度影响。 嫩叶和老叶,匀称度不同,自然没法同步达到彻底发酵。 最后,从红茶的基础品质出发。 红茶在制茶过程中,发酵环节“宁轻勿重”,发酵程度不足,后期尚有弥补空间。 发酵过头就难以调整了,这样的红茶容易出现明显酸味,反而品质不高! 《4》 三、在家存白茶,需要通风仓储? 茶叶储存基础原则,离不开密封、避光、阴凉、洁净、无异味等。 从始至终,没有通风一说。 存茶时刻意打开门窗,甚至打开用三层包装打包封存的白茶,存茶情况反而危矣! 开门开窗后,意味着室外的水汽、异味,会直接侵入室内。 若是碰上连日阴雨,梅雨连绵,又潮又湿的天气。 门户洞开意味着此前的防潮措施,成了无用功。 因此白茶储存,室内湿度越干燥越好。 大批量存茶,建议购入抽湿机,潮湿天气时打开抽湿功能。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60%,甚至更低,对存茶防潮更有利! 另一方面,开箱透气的做法,更是没有科学依据。 打开包装,会彻底背离密封存茶要求。 这样做且不说会导致茶叶受潮,一箱原本茶香馥郁的好茶,还会因此跑气变味。 不论怎么看,都是一笔损失。 认真说起来,白茶储存不需要通风。 仅需做到干净卫生贮藏,定时打扫除尘,避免存茶房间内因长期空气不流通,导致推门走进一股闷味、灰尘味迎面而来即可。 做到干净、洁净、无异味储存,才是要点! 《5》 四、买绿茶,芽叶越细嫩越好? 根据这种思路买茶,容易被骗。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类似买人参的道理,若是一味坚持选根须饱满肥壮的人参,反而会看走眼,买到不值钱的菜参。 买绿茶的基础原则,不是一个“嫩”字那么简单,原因有很多。 万一故意早采,提早催芽,这种揠苗助长的春茶嫩芽,反而内在茶味积累不足,品质不高。 万一树种不对,比如用了特早生种的乌牛早芽叶,去冒充龙井绿茶。原料虽说细嫩,但内在茶味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那么肤浅地看重外形。 比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这些小有名气的绿茶,它们就是不走寻常路,不以原料细嫩越贵,而是要采具有一定成熟度的鲜叶,才能制出特定风味。 从中可见,买绿茶不是单纯买细芽嫩叶就是好茶。 合适与否,才是关键前提! 《6》 五、红茶不是越甜越好。 网上看到一位茶友的喝茶分享。 “买了一款红茶,泡出来后茶味倒是挺甜的,但是没有回甘,这种情况正常吗?” 客观来看,这种红茶的品质,并不高级。 单纯喝起来甜,未必是高品质红茶。 因为,一款茶若是单纯追求甜,那可太简单了。 人工增甜的方式,大有所在。 但人为加糖的甜,无法取代好茶的天然甜味。 好茶的“天然甜”,表现地方有两处。 入口清甜+回味甘甜。 茶味充足,层次丰富的好茶,茶汤入口是顺滑绵柔的。 尝入口中,顿时就能喝出轻盈的清甜、香甜。类似山泉水那般沁甜的滋味。 甜而不腻,清新爽口。 咽下茶汤后,喉间还能泛起甘甜回味。 回甘迅速,回甘持久,回甘当中伴随着生津感,沁凉无比。 单纯是喝起来像糖水那样的直白甜,反而缺少高级感! 《7》 聊到红茶,前两天看到一位茶友分享。 “我买的正山小种,听说是正岩的。” 额,这当中肯定有误会。 武夷茶叶里,正岩和正山指的完全不是一个地方。 武夷岩茶,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正岩景区内,多见典型性的风化岩,小环境特殊,产出来的正岩茶,岩韵特征明显。 岩茶里,包括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它们都是乌龙茶。 和红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正山小种,它是武夷红茶的重要分支,也是世界红茶鼻祖。 正山一带,包括以桐木村为核心的若干公里范围。 平均海拔超过千米,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高度重叠,地处福建和江西的两省交汇处。 正岩山场,主产岩茶,不产红茶。 桐木正山一带,主产红茶,不产岩茶。 区分两者的不同,买茶时少点迷糊,更能有利买准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11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人们再谈起晚来天欲雪的时候,他们在
- 下一篇文章: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