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干扰内分泌
最近某知名媒体披露说,某个防晒成分(OMC,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紫外线和防晒剂)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对于孕妈妈和哺乳期的妈妈,以及婴儿儿童,最好不要使用。 这种谨慎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防晒霜的确有风险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是一个保护自己皮肤的产品,是阳光过强的情况下保护皮肤的权宜之计,防晒霜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由法规部门审查保证这个风险足够低),但是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能够减轻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防晒霜本身的风险,其一是由于厚重黏腻以及多次涂抹造成的对皮肤的封闭这种物理因素,其二就是其中使用的化学防晒剂带来的风险。 第一种风险,主要是防晒霜本身的剂型造成的。如果本身皮肤状态不稳定,应该尽量用帽子和遮阳伞来避免受到伤害,实在阳光太强,选择轻薄的低SPF和PA值的防晒霜——尤其是那些经常莫名其妙起一些红疹,或者是经常会感觉皮肤发热刺痛的敏感皮朋友们。 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第二种风险——化学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可以进入人体从防晒霜开始广泛使用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对于防晒霜中成分的认识研究也不断增加。最常见的防晒剂不到三十种,分成、、和这些大类(当然,还有物理防晒剂两种,和)——种类既然不那么多,就可以分门别类一点一点地研究风险。 要研究对人体的影响,首先就要知道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体内能有多高的浓度——这些是研究的方向。最近大家收到的警告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断进展的结果——原来认为人体中不存在的东西,现在都可以用更加精密的仪器测量出来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也就是OMC,这种最最广泛的化学防晒剂,在母乳中就被找到了。含量是多高呢? 纳克每克。 我知道大家没概念,所以换算成大家可以理解的说法,就是满满一浴缸水中间,含有大概两滴水那么重的化学防晒剂。 听起来似乎还是有点儿多。 也就是说,无论配方师怎么巧妙设计,防晒霜中间的化学防晒剂还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身体里面。 既然有进来的风险,那么科学家们就开始用小白鼠或者鱼类来研究到底能怎么影响我们。 动物实验的结果无数小动物做出了牺牲。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紫外防晒剂能够影响小白鼠和鱼类的生殖系统、青春期的发育和后代成活率。一部分的紫外防晒剂能够作用到动物的、,和上。 说人话,就是说这些家伙会干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的运作。 完了,那似乎我们不能用含有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了。 不要杞人忧天很多文章说防晒霜,尤其是含孕妇和哺乳期不能用,大概就是基于这些动物实验。 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这些动物实验的论文,就会发现,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动物所接触到的防晒剂远高于人类日常生活可能接触到的量。而且,相当多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推论之间并不一致。 所以这些动物实验的结果远远没有到要让FDA或者CFDA这样的监管机构下决心要把OMC从原材料清单上拿掉的程度,甚至很少发布关于这个方面的警告。 之前我还在老东家上班的时候,曾经和公司的(嗯,真的有这么一群人,天天琢磨这件事情的)咨询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得到的回复是:无论怎么算,就算是孕妈妈和哺乳期妈妈,适当地使用含有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都是没有问题的。 合理地使用不必过分担心防晒霜中的防晒剂会影响内分泌,即使是孕妈妈和哺乳期的妈妈。 但是,如果你忍不住会担心,这种害怕本身却会伤害到你和宝宝的健康——所以,如果整天提醒吊胆地使用护肤品,倒不如大大方方不用了,精简护肤。让自己免于恐惧,是对宝宝的一种保护。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防晒并不是SPF和PA越高越好。对于非常短时间的暴露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的情况,单纯一把遮阳伞就可以保护好你自己。 对于大量在室内工作的白领来说,在使用防晒霜的时候,遵循不要过度封闭皮肤(让皮肤呼吸),尽量结合帽子和遮阳伞,选择不太高的SPF和PA值这样的方法(那些动不动+的SPF,大概应该是保留给那些真正长期户外的人群的吧)。 叔说 :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月光需不需要防晒——我当时就懵了,月光对我们有伤害吗? 我们有的时候,会矫枉过正。 找到适当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往期推荐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ry/7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宋茜给香奈儿拍的雀斑妆美出天际,然而网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