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人薄立宏。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一张有名的方。这张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留下的千年睡方。它对我们的祖先,是有功的。对千百年后的我们,同样有功。

它的功,就在于引阳入阴,就在于恢复我们的阴阳平衡,从而让睡眠,在该来的时候,乖乖地来。

这就是:黄连阿胶汤。

现代服用方法,就是前三味药水煎,去渣取药汁,然后阿胶烊化,等稍冷,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分2次服用。

它能干啥呢?就是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主治,乃是少阴病阴虚火旺,心神不安。辨证要点,乃是舌红少苔,脉细数,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当然还有失眠。

有些人该说了:这跟我有关系吗?

我给你讲个案例,你看过以后,就知道,这黄连阿胶汤,和你的生活有多近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失眠多年,能吃的药都吃了,效果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她不是睡不着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躺下。只要一躺下,立刻就心烦不已,似乎完全失去了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能力。别人的夜晚,安安静静。她的夜晚,总是火急火燎,虚烦万分。

与此同时,她还时常感觉腰酸、耳鸣、口中干渴,容易出汗。整个面部发红,如火升一般,脑袋时时眩晕。

被逼无奈,她决定用中药试试。她以前是不吃中药的,曾一直以为,中医药是骗人的东西。

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细数。

寻思片刻,于是在这个名方的基础上给予加减。

结果如何?令患者万万没有想到,服药当天晚上,此人竟然酣睡一夜,接近5个小时。这是近些日子从来没有过的。她十分高兴,要求继续服药。到最后,此人睡眠几乎正常,夜里入睡五六个小时不成问题,心烦口渴、耳鸣腰酸之感也大大减轻。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简单叙述了一遍。

那么,为什么用到黄连阿胶汤呢?直观一点看,因为患者符合方子的适应症,就是脉细数,舌红少苔,心中烦热、失眠,口干咽燥。

深刻一点理解,则是因为患者的失眠,源于少阴病阴虚火旺,心神不安。

怎么理解呢?少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心和肾。中医经络里头,有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不都是少阴经吗?所以,提到少阴,我们就想到心和肾。

少阴病阴虚火旺,其实就是心肾阴虚火旺。对肾来说,是肾阴不足,无法上济心阴。对心来说,而是心阴严重亏虚,使得心火偏亢。心肾两脏阴虚,导致虚火灼于心神,于是,患者虚烦不眠。

其实,这里头,牵涉到中医对睡眠的认知。这既是,阳气入阴,便为睡眠。阳气想要入阴,就好像让一个男人按时回家。前提,一定是有一个好媳妇,也就是阴要充足。阴虚了,没媳妇,那男人当然不爱回去了,阳气当然也就偏亢,往外跑了。

我们看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吧。他首先有明显的肾阴虚迹象,比如说腰酸、耳鸣。肾阴不足,无法接济心阴,所以心阴不足,心火偏亢,于是她烦,不眠,口干咽燥。烦到什么成都呢?哪怕强行让自己躺下,一动不动,都很困难。这就好比让一个光棍老老实实回家,他不可能呆上片刻,不一会儿就张罗往外跑。

至于说舌红少苔,脉细数,这都是标准的阴虚火旺之象了。

当然,也是因为阴虚火旺,热迫津出,所以患者总出汗。肾阴不足,虚风内动,所以她时时头晕。心,其华在面。心火偏亢,故而面部红如升火。

这个时候怎么办?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来看看当时用的配伍,龙骨、牡蛎、浮小麦,用于敛汗、镇静安神。肉桂归加进去,用于引火归元。

啥叫引火归元?打个比方:一堆篝火,火势太大了,火焰烧得太高。怎么才能让它收敛一点?方法之一,是在下面加一对柴火,压一压。这一压,火势降下来了。同样,肉桂用在这里,也是为了让火势下降,这就是引火归元。

这里呀,你别担心肉桂热性会伤阴。以来,因为用得少,二来,它还和其他药材配伍。其药性,早就被磨平了。

好了,接下来,咱们看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和鸡子黄。这是黄连阿胶汤了,我们要说的重点。

其中的黄连和阿胶,是君药。黄连,清心火。阿胶,滋补肾阴。两者配合,恰好滋阴降火,是治疗的主题。

黄芩,辅助黄连清心火。白芍,滋补阴血而敛阴。

最后,加一个鸡子黄。它上能清心火,下能滋肾阴。

你看,这么一来,患者心肾阴虚,虚火上亢的局面,就彻底改善了。

其实,这个黄连阿胶汤,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张方。因为它所针对的病因病机,非常普遍。你想啊,人到了一定年龄,难免肾阴不足。肾阴虚日久,带来心火偏亢,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儿。再加上生活和工作等压力影响,我们现代人失眠,很大程度上,和少阴阴虚火旺有关系。这里的关键,就是分清上下两端。上端,必然是心火旺,患者心烦得厉害,片刻不得宁,口燥咽干。下端,必然是肾阴虚,腰酸耳鸣、乏力眩晕。这些现象,在现代所谓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甲亢患者身上多见。

总之,这些时候,黄连阿胶汤,可以帮助我们。它是祖先留下的,用于滋阴降火,恢复阴阳平衡的方子。它好比一份锦囊妙计,留着我们在急需的时候,拆开来看一看,渡过难关。

当然,我说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给您下医嘱、开方子。切记,黄连阿胶汤,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莫用反用错。舌红少苔,脉细数,是关键舌脉,不容半点含糊。

#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w/1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