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外出游玩怕中暑这些药为您保驾护航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夏天是大家出门旅行的高峰时期,尤其是中小学生们迎来暑假,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旅游,或参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或体察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但是夏季天气炎热,外出时难免担忧遇上中暑。小编带您认识几种常见防暑药物,外出常备可有效预防或缓解中暑,安心游玩。 中暑: 《内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证,中热者阳证。东垣曰:暑热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 防暑常用药: 1.藿香正气水 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贮存略有沉淀);味辛、苦。 主要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用病症: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药性分析: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发表解暑为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部分人群若因藿香正气水味道强烈而在服用时引起不适,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 2.十滴水 组成: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 主要功效:健脾、祛暑。 适用病症: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性分析:方中大黄清热解暑,降气通腑;薄荷油疏风凉解,祛暑化湿;肉桂、小茴香、干姜、辣椒温中散寒,和胃止吐,缓痛止泻;樟脑通窍辟秽止痛。诸药配伍,共奏健脾散风、清凉解暑之功。 3.人丹 成份: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辅料为食用香料(松油醇、橙皮油、桂皮油、香兰素、留兰香油、二甲苯麝香)铝箔。 性状:本品为银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气香,味辛凉而甘。 功能主治:驱风健胃。 适用病症: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 4.清凉油 成份: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软膏,对皮肤表面有清凉刺激感。 主要功效: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 适用病症: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叮咬。 用法:搽于头部太阳穴或患处。 注意: 以上药物请按说明书或医师指导使用。 若出现较严重的中暑症状,一定要请专业医医院救治。 文案:张梦培 编辑:王钧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xw/7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浮有美食,独ldquo菇一味rd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