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岩茶圈中的伪茶人,老丛肉桂,老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岩茶课堂 丨作者:李麻花 开篇前,先和大家分享个有趣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在岩茶圈,有不少茶掌柜,邯郸学步,一心只想模仿,却不从实际出发。 就在最近,遇到一茶掌柜,非要把老丛水仙的概念,强加到肉桂上,美其名曰老丛肉桂。 麻花曾说过:“岩茶有老丛水仙,但没有老丛肉桂!非要给个称谓,暂且叫老树肉桂吧。”(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下文细说原因!) 哟呵,这掌柜还很聪明,现学现用,直接听麻花的,把老丛肉桂改成了老树肉桂! 对不起,茶掌柜!岩茶圈,不存在老丛肉桂,更不存在老树肉桂的说法! 真是心疼那些印着“马头岩老丛肉桂”的不干胶,出厂没一周,就要被扔进不见天日的仓库。更心疼那些“马头岩老树肉桂”的不干胶,没见两天阳光就要进黑黢黢的仓库。真是太浪费资源了~~~ 岩茶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案简单:没有符合“老丛”标准的肉桂茶树! 关于“老丛”,在岩茶圈里较认可的说法:茶树树龄不低于六十年。 现在是年,要符合“六十年树龄”这一标准,意味着茶树至少要在年之前种植。 水仙茶,自古以来就是闽北地区的茶叶当家品种,符合“老丛”树龄标准的茶树,多不胜数,慧苑坑一抓一大把。而肉桂符合六十年树龄的茶树,几乎没有。 这种现象,和肉桂的种植历史有关。 在建国前的漫长岁月中,肉桂名不见经传,产量寥寥无几。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肉桂才得以大面积推广,正式迎来了春天。 从时间上来推算,最早种植的肉桂茶树(假设是年种植的肉桂),到现在也才48岁,树龄不达标,不能称为“老丛”,故而岩茶圈,不存在老丛肉桂! 老丛肉桂和老树肉桂有什么区别? 因为茶掌柜擅自套用“老丛肉桂”的阴谋败露了,只好改名呀!恰好麻花提供了一个名称,就套用了。 这位茶掌柜,如此混淆概念,走进茶馆,是要被扔臭鸡蛋的哇。 哼,都怪你乱宣传,害我在茶桌上丢尽脸面。 哼,再也不和你玩了,你骗的我好苦,还我钱。 (哎呀呀,麻花脑袋里的小剧场开始活跃了,不敢接着往下想了。) 难道这位茶掌柜,不知道岩茶圈是不存在老树肉桂、老丛肉桂吗? 这一点,麻花不得而知。但这种张冠李戴的行为,却暴露了茶掌柜的致命缺点。 缺点一:不专业,生搬硬套概念 多次走访茶区,在茶农口中,很少听到老树的概念。 至于老丛的叫法,多用在出现在水仙、梅占等这类小乔木茶树中。听到次数最多的,自然是慧苑老丛水仙。 而肉桂,最常见的,是以山场命名(如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天心岩肉桂、大坑口肉桂等)。以今时今日肉桂的江湖地位,完全没必要在树龄上大做文章。 要是一味地强调“老丛肉桂”、“老树肉桂”,只能说明,这位茶掌柜不专业!又或者,这茶是外山的,为了包装一个噱头,只好在树龄上大费工夫。 缺点二: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 老丛概念火,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站在“老丛水仙”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自然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有了“老丛”、“老树”这类体现“老”的概念加持,还能把茶卖一个高价。 就像现在满大街都是古树普洱茶,每一饼贴着“古树茶”标签的茶,都能卖出高价。虽然不能卖出茶王的天价,卖个一万几千的,还是可以的。 掌柜真是套路深。 然,并不是所有的茶,和“老”字扯上关系,就能成为好茶。 肉桂品质好不好,不是由树龄说得算,而是由山场、工艺共同决定的。 只有山场好,工艺好的肉桂,才能配得上“好茶”二字,才能受茶友的青睐。 这些所谓的“老丛肉桂”、“老树肉桂”,品质未必就好,不但比不上老丛水仙,可能还比不上普通肉桂。 喜欢武夷岩茶,是因为它的丰富性,不同品种的岩茶,个性分明,没有一种茶是重复的。 肉桂,它有些飞扬跋扈,种在光照好的地方,桂皮香猛烈、张扬、锐利,棱角分明。有着香不过肉桂的响亮名号。 老丛水仙,它有独一无二的丛味,还有似浓米汤般的浆感。 明明可以靠香气吃饭的肉桂,为什么非要和水仙拼树龄呢?而且品质还比不上老丛水仙。这不是典型的“扬短避长”嘛。 茶友们在买茶时,也要稍加留意,切莫被“老树”的概念冲昏头脑。 还好,这种指鹿为马的茶掌柜,没几个。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10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99包邮的岩茶买多了,终于被坑出了经验
- 下一篇文章: 焙空大桂皮花香桂,老茶客常说的岩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