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苦味在嘴里留的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过春节,肥甘之物总是吃得很多。 下午,拈了一条姨妈新炸出来的黄瓜鱼。 吃得心满意足之余,后怕体重秤上的数字。 罢了罢了,泡杯足火肉桂来解腻。 这泡肉桂在年前刚炖了一遍火,现在泡开喝,新手或许会喝不惯。 但应用在过年期间的消食解腻上,堪称效果一流。 汤水入喉时辛辣感明显之余,回甘还尤为迅猛, 过年的茶桌上,当众人吃了一圈坚果、砂糖橘、巧克力、糖饼等零嘴后,肯定更愿意喝一杯“更有味”的茶水。 派出这样一泡足火茶登场,刚好适合。 不过提到肉桂的“味”,想起身边一位旧友对其的评价——水仙茶水清且轻,肉桂重且浓。 他喜欢喝肉桂,并且是点名口味重一些的肉桂。 按他的原话说,肉桂的苦味,苦得很有高级感。 “外面很多人都在说,茶味苦涩如何不好。” “可是没有苦哪来回甘,没有涩哪来生津!” 隔了很久,还记得当初他在提起这番话时,言语有些激动。 颇有几分别人笑我看不穿的架势。 当时听完他的一席话,心里略有纳闷。 稍微想了下前因后果,估计他将自己特意藏下来的老茶饕口味岩茶,泡出来分享时,又遭到别人大写加粗的嫌弃,嫌茶味太过苦涩。 哎,“孤芳”难自赏,同好难寻,也是尴尬。 话说回来,连麻花自己,也不大认可他的饮茶观念。 放着大把香清甘活的好茶不要,喝那些苦味这么重的岩茶,何苦来哉? 但那位旧友,却不这么认为。 《3》 在他眼里,肉桂的苦,其实是一种高级的苦。 上次碰面时,聊到岩茶的苦味,他绘声绘色地聊起曾经喝到的一泡茶。 据他说,某次在厦门时,路过熟人开的店,进去蹭了一杯茶。 那杯茶的味道很销魂,让他至今难忘。 当时,他那位厦门熟人正在试茶,他半路杀出。 彼时他们刚碰面,正准备倒一杯茶喝,但桌上的公道杯,空空如也。 不巧,里面的茶水刚被分完。 这时那位熟人才想起,一旁还有一泡足火高丛水仙,还在坐杯。 不过坐杯得有些久了,起码超过3、4分钟,赶紧出汤。 “这是慧苑的高丛,可惜被泡浓了……” 原本,按那位熟人的潜台词,正准备换一泡新茶。 但他表示不介意,先试试再说。 接着,他不客气地自行倒了一大杯茶。 直接喝了一大口后,再慢慢细啜。 换作大多数人的喝茶口味,肯定会觉着这茶苦涩感强烈,接受不来。 但他居然觉得好喝! 用他的原话说,这茶的味道可以在嘴巴停留超过好几分钟! 苦是苦了些,还胜在回味时间长。 到后来,重新换了泡火功稍轻的中足火肉桂。 按部就班逐冲泡着,一开始肯定是不坐杯的,以他口味看,喝着有些淡了。 但即便泡到后面,进行坐杯。 那泡中足火肉桂,在长时间坐杯后,不如刚刚那泡茶来得惊艳。 听完他一前一后的评价,在场一块喝茶的人,都很纳闷。 这么苦的茶,居然也能得到好评。 是不是他喝岩茶,只爱喝这种极致的苦? 《4》 武夷岩茶的苦味,说来也蛮常见的。 结合喝茶的感受看,若是参考“辣度值”排名表,那么苦味也有轻重之别。 第一级,微微苦。 喝惯岩茶的人,基本尝不出这点轻柔的苦感,大多是一掠而过,出现时间很短暂。 当你在喝茶时,更多是被饱满的汤感、丰沛的茶味、馥郁的落水香吸引。 第二级,微苦。 苦味似有似无,程度很轻,出场时间也不长。 饮入茶汤后,嘴巴能留下舒适清爽的茶香,吐气如兰。 并且回甘迅猛,生津感强,喉间有清凉感,诸多美妙茶味齐聚一堂,可以让人忽略掉这丝微苦。 第三级,中度苦味。 茶汤一尝入口就能明显尝到苦味,稍稍持续片刻,继而缓缓退场。 类似吃一碟苦瓜炒蛋。 当你夹了一筷子苦瓜放进嘴,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这样的信号:这是苦的! 如果这丝苦味能包裹在醇厚绵柔的汤水里,相伴馥郁的落水茶香出现,倒也可以接受。 但要是这份苦味出现得猝不及防,像是咬到没炒熟的生苦瓜,味道尝起来很是“尖锐刺激”。 并且汤水也不稠、不滑、不香,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好比香辣、麻辣、酸辣等,能够以迷人的风味类型,转移大家对辣味的注意力。 但假设仅仅是辣椒素稀释出来,单纯为了吃辣而吃辣,没几人会自行找虐! 第四级,重度苦味。 哪怕只喝一下口,也会让人忍不住皱眉,苦味迅速攻城略地,扑面而来。 苦味浓烈至极,在嘴巴里停留长达数分钟,寻常人难以忍受。 若此时,再加上汤水寡淡、涩口麻嘴、酸味浓重、返青气息明显等缺点。 只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直呼受不了。 恨不得赶紧用清水漱口,再喝一泡香滑轻柔的好茶,平复心情! 《5》 泡茶喝,很多时候是为了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既然如此,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在选岩茶时,专门挑苦味浓烈的茶汤来喝。 有条件的话,还是多选香清甘活的优质岩茶为好! 当然,也有部分喝茶口味偏重的老茶饕,如开头提及的那位旧友,平日就喜欢喝味道浓一些的茶。 哪怕这款茶本身,山场原料不错,做青和焙火也很到位,茶叶内部苦味物质含量有限。 按常规的快出水泡茶,避免极端闷泡,泡出来的茶味以香滑、饱满、醇厚突出,而非苦味。 但饮茶口味重的人,会觉得这样喝茶不过瘾,还是得闷着喝。 这一闷,超过数分钟后再倒出茶汤。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难免会被泡浓。 茶叶内部极易溶于水的苦味物质(以咖啡碱为主),十有八九一次性浓缩在前一两冲茶汤内。 很可能喝起来从原先的微苦、中苦,一下子苦味加重了好几级。 即便它拥有好山场、好工艺的光环加持,能提供醇厚绵柔顺滑、浆感明显等茶味救场。 但也为时已晚。 因为茶味已经被大量浓缩,被闷浓闷苦了。 一边是浓淡适中,茶味饱满,浆感明显,将茶味平均匀分成十几道茶汤的快出水冲泡(当然,尾水泡淡后可适当坐杯。) 一边是闷泡过浓,苦味明显,闷过两、三冲后,茶味下降明显的极端闷泡法。 泡岩茶时该怎么选?毫无疑问是选前者! 放着好端端的正岩茶,干嘛要闷苦了再去喝? 《6》 优质岩茶的闷泡,尚且如此,会让前几冲苦味加重。 更不提非正岩山场,制作工艺平平的岩茶了。 它们的苦味,只会更重! 尤其是那些成片种植,没有遮阴的外山茶,更是苦到极致。 更关键是,它们被闷苦之余,还没有醇厚丰沛的精彩茶味来救场,转移喝茶者的注意力。 喝起来除了苦,还苦,苦味在嘴巴里长时间停留。 这种如噩梦般,挥之不去的极端苦味,远非茶味丰沛的表现。 有道是,浓非厚,淡非薄。 这种浓苦滋味,不能代表茶味的醇厚。 真正的好岩茶,喝起来即便不苦,也能拥有迅速的回甘,持久的生津。 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不过是味蕾的错觉。 毕竟,喝下一大碗苦药汤后,再去喝白开水,也会觉得清水比平常更甜。 所以,喝茶时还是多多善待自己的味蕾吧。 苦味重,不易散开的岩茶,敬而远之为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10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种植物全身都是宝,却常被人剥皮,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