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万天价茶到20块的奶茶茶和年轻人的
20万一斤的“牛栏坑肉桂茶”又上头条了,吓得我赶紧喝杯喜茶压压惊。 中国是茶叶大国,发展了几千年的茶产业,水不仅深,而且浑。 从天价茶的炒作无上限,到小罐茶的热销7个亿,再到喜茶们的刷屏。这是中国茶在市场的倒逼下,产生的三种业态。 这三者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和消费者的距离。 1 讲个故事,茶就能卖到二十多万的天价? 上周,新华视点调查了武夷岩茶的天价猫腻,茶商将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装一下,就能变身2.9万元一公斤的“牛栏坑肉桂茶”。 这一消息,再次把传统茶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百度搜索:天价茶,20多万一斤的茶叶很常见,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一斤的茶不胜枚举。 一口就能喝掉我们几平房子的天价茶,和某宝上几十块一斤的茶叶,数万倍的价差背后,究竟是文化属性的价值,还是过度营销洗脑后的商业现象,我特地采访了正在努力转型的传统茶人。 “带着文化属性的茶,是个超典型非标品,非标就代表着利润极高。”国家高级评茶员郭风光说。 ▲身价暴涨的“牛肉”带出了龙肉、山羊肉等噱头 谈到目前炒得正火的牛栏坑肉桂茶,郭风光表示,非标品的产品被打造成“极致单品”的路子走不长远,炒热的茶终归会凉下来,把“匠心制茶”与“民众品饮”结合,均衡发展,做民众喝得起的好茶,路才能越走越宽。 与其他行业相比,茶行业的痛点在于流通环节的繁复,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转手于多个中间商,终端门店价格昂贵、有类无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让传统茶人生存困难。 阻碍传统茶发展的症结在哪里呢?郭风光分析的一针见血: “传统茶企都在玩儿自己家里的东西、山上的东西,消费者远远的看着,不知道他们在玩儿啥。” ▲千年古茶树、特定山头,稀缺是惯用的炒作概念 往深里说,卖茶叶的人很少想过喝茶的人需要什么。传统茶叶都在拼原产地,炒作概念,很少有人专门去研究消费者的。 年轻人是不是已经不爱喝茶了,茶文化断层了吗? 据锌财经报道的电商数据看,年轻人喝茶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天猫的茶叶销售数据每年基本上在1.5倍的增长。 ▲年双11淘宝茶叶支付件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0% 茶商们惯用的编故事、炒天价的套路在消费市场失灵,而他们也并没有通过互联网找到正确的市场打开方式。 针对现在的茶叶市场行情,郭风光说出了自己的3个看法: 研究消费端,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心理上有什么诉求?他们需要茶带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发展茶领域的生物科技,不能只做树叶子,溢价少,要做深加工。像普洱茶膏,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激活年轻消费者,如何在社交平台引起他们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4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味中草药彩色图谱附常用别名性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