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泡水喝功效禁忌是什么呢 http://www.fengweicaoa.com/fwcjj/5404.html

品质与雅致

《煮茶》文征明

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为问贫陶穀,何如病玉川。01

有时候真的理解了为什么有喜欢喝茶的人突然就转行去做了茶。

抛开做生意不说,只说一年的几个盼头,就让人觉得人生真是有意义的。

初春盼绿茶,春末盼红茶,夏初盼普洱,秋天盼乌龙。。。

喝过了一季又来一季,季季有期盼。

十月初,终于盼来了我们的岩茶。

一坐在茶桌前问喝什么茶,回答皆是“岩茶,必须岩茶啊。”

02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类里的一种,按产地分闽北,闽南,广东,台湾乌龙里的闽北乌龙。

以“岩骨花香”为其主要特点。

看到这个“岩”字,自然就会联想到岩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坚定,有骨气。

清代梁章钜与武夷山天游观道士静参品茶论道时,对武夷岩茶的“岩韵”就有非常到位的说明。

梁章钜在《归田锁记》中对武夷岩茶称:“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茶香小种(指一般乌龙茶)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

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其实翻看一下古代的茶诗,描写武夷岩茶的诗其实还真不少。

比如:

乾隆皇帝的“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周亮工的《闽茶曲》:“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袁枚的《随园食单》:“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武夷岩茶,不仅有岩骨,还要有花香。一杯好的岩茶,香,清,甘,活,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03

目前岩茶还属于小众茶。怎么个小众法呢。

产量远不如绿茶,红茶,普及度不高,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怎么也喝不习惯。

还有被带跑偏的。

我们经常遇到一开口就说岩茶就要刺激,味要重要厚,汤色要红,香要高扬,满室飘香,汤水要有焦焦的味道,这才叫岩茶呢。

甚至还有的人追求茶里要有油哈哈的味道,这才能证明焙火焙得好,把油都焙出来了。。。

感觉不是在喝茶,倒像是在烤五花肉。

这种感觉,难怪有人不喜欢喝岩茶,一杯又苦又涩又有焦味,还有油哈哈味道的茶汤,想想都。。。喝不下去!

咱们能不能喝点正常的岩茶,香,清,甘,活。咱们先不说活吧,香,清,回甘这总能喝得出来吧。

一杯好的岩茶茶汤,汤色不必追求红,轻焙火的岩茶汤色会偏金黄色,如果按红汤的标准,那难道就不是岩茶了吗?

看茶汤,要看油不油润,清不清亮。

茶汤醇和。不是说又苦又涩就是刺激,特别是喝肉桂的时候,好多人把苦涩当成了肉桂的辛辣感和霸气。这个不是霸气好吗,这个是鲁莽。

也有些人喝这种火气大,又苦又涩的岩茶,居然也喝习惯了。喝别的总觉得没有味道,撇撇嘴说:“这茶,太淡,不够刺激。”

那,加把辣椒好吗?

好的岩茶一定是有张力的,绵柔的,似米汤非米汤,像在给口腔做很舒服的按摩。

等到吞下去后,一会回甘带着余韵顺着喉咙就回到口腔里,绕梁三日不敢说,久久不散到是真的。

04

人都是趋甜避苦的,那些说喜欢又苦又涩的人,打死你,我也不相信。

纯粹的甜,容易让人生腻。只有甘甜柔和中带着苦涩味,能让人不断地去回味,这就是余韵。

一时的刺激造成的快感不长久,绵柔而有着丰富内涵与层次的,才会让人记住。人不也是这样吗。

若喜欢这篇文章,您的转发将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

约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jj/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