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医案

53岁女性,因头晕耳鸣,失眠纳差伴随乏力1年前来就诊。平时爱熬夜,去年十月份因感冒查出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无果,12月份复查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舌苔白厚,脉弦弱。此为脾虚所致的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治法当以补益中气,升发清阳。方以益气聪明汤加味补中益气汤。

苟某女53岁小寒节气

初诊(年1月9日):耳朵里面老有蹭蹭的声音,浑身乏力,神疲,四肢水肿,失眠多梦,手脚冰凉,怕冷,健忘,头晕(老感觉头上戴个什么东西似的重重的),一吃饭就胃腹胀,大便溏稀,容易拉肚子,腹中有坠胀感,脱肛,追问病史有顺产后发病史。舌苔白腻,脉细弱。方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

处方:大枣20g生姜10g陈皮3g当归6g柴胡3g

麸炒白术15g蔓荆子10g白芍10g炙甘草6g

盐黄柏10g黄芪g葛根30g升麻6g红参10g

中药配方颗粒5剂,早晚两次,开水冲服。

二诊(年1月16日):头重和耳鸣好转,饭量好转。还是困乏、失眠、手脚冰凉,四肢水肿,腹中有坠胀感,脱肛,大便稀。舌苔白,脉沉弱。方用原方加麸炒枳壳40g茯苓10g醋五味子5g盐知母10g肉桂5g熟地黄10g炙淫羊藿6g炒麦芽30g连翘10g。

处方:大枣20g生姜10g陈皮6g当归10g柴胡10g麸炒白术15g蔓荆子10g红参10g白芍10g炙甘草6g盐黄柏10g黄芪g葛根30g升麻6g;

麸炒枳壳40g茯苓10g醋五味子5g盐知母10g肉桂5g熟地黄10g炙淫羊藿6g炒麦芽30g连翘10g。中药配方颗粒14剂,早晚两次,开水冲服。

三诊(.2.27):无耳鸣现象,饭量好转。睡眠好转,手足冰冷现象好转,四肢水肿消退,无脱肛现象,大便正常。舌苔白,脉缓。西医查体如图所示:经.1.14原医院复查甲功FT4,A-TSHR恢复正常,TSH由16.80降低至6.87。

再经.2.24复查甲功TSH由6.87.降低至2.51正常范围。

按:

本案“甲减”属于“虚眩”范畴。眩晕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本案辨证头晕,在于眩晕每因劳累引发,李杲所谓:“内伤气虚之人,烦劳过度,清气不升,忽然昏冒也”。今用补益中气,升发清阳之方,则与证情相合。脾主运化水谷,患者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故纳呆,脾气虚又遇此小寒节气,体虚感受外邪,阴寒内盛使得脾阳受损,温煦失职,故出现畏寒肢冷加重。脾阳不足,水液不化,泛溢肌肤,则表现出肢体浮肿。脾虚又不能升清,上输精微因升清失职,无法将水谷精微舒布于头面,则头晕目眩,不能升举内脏,故脏器下陷。益气聪明汤以蔓荆子、升麻、葛根、党参、黄芪、黄柏、白芍、甘草组成,具有补益中气,升发清阳之功效。

二诊获知脏器下垂要症加以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至g以针对患者气虚乏力,脱肛。将党参换作红参大补元气的同时又可复脉固脱。针对患者脾胃虚弱再用以少量当归和血。因为患者病程已久,久病及肾,阴阳失调,便加以肉桂、熟地黄、炙淫羊藿,以阴阳双补。气虚气滞腹胀较甚,除大量黄芪补气又加以枳壳40g破气行气,以针对患者久泻脱肛,中气下陷。腹胀便有积食,脾不运化,食积郁而化热,故用连翘用以清除郁热,再加以知母以制约诸药之燥性。五味子用以收敛固涩,收敛耗散之气。如此此方寒热并用,行补兼施,则患者症状好转,理化指标得以恢复正常。达到了现代医学检查,古代中医治疗的效应。

学生:赵文卓

吴玉泓教授(甘肃省名中医/卫生厅领军人才/国家优才)出诊信息:

周二上午:甘医院门诊三楼四诊室-肝病科(嘉峪关西路)。

周六上午: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门诊四楼-中医科(段家滩鱼池口)。

特约王助理电话。传播中医文化,让更多人受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pz/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