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没选好,不但不防晒,还会致痘致敏,
日晒从出生开始积累,是一种“堆积叠加式”伤害——现在的斑,可能是5年前日晒埋下的根。 一个人20岁之前,可能接收了80%的紫外线伤害。 红外线和可见光也会带来不同程度伤害。 所以防晒很重要,不仅成年人为了美丽要防晒,还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学会防晒,保持健康。 关于防晒,很多达人,大v们,会建议选择高倍数的防晒霜,这是错的。 防晒霜能很好提供全面全时防护,这是错的。 防晒那么重要,因此大量使用,这是错的。 最好的防晒是不出门。 然后是打伞,戴帽子,戴墨镜。 最后是防晒霜和口服防晒产品(是的,有口服防晒产品)。 最最后是补充抗氧化剂。比如b-胡萝卜素,维生素C/E等。 据说正常皮肤的人,可以暴露10—15分钟,过量补充b-胡萝卜素皮肤都呈现棕色的人,可以裸肌抵抗日晒1个小时。 多吃含色素丰富的蔬果(花青素,b-胡萝卜素,儿茶素,番茄红素等等),有目的地补充一些色素类抗氧化剂,对增强抗晒能力,减轻光老化风险也非常有帮助。 紫外线伤害会产生自由基,抗氧化不管事前事后都非常有必要,很多宣传防蓝光,晒后修复的产品,其实还是抗氧化成分,换了个流行概念而已。 防晒产品有两种。 主要分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就是代替皮肤吸收紫外线的防晒,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现在很多隔离霜,bb霜,你都能从成分上看到它们,很多人的隔离霜就是防晒霜了。 没有这两种成分出现的防晒霜,一般是化学防晒产品。当然也有物理防晒成分跟化学成分结合的。看个人喜好和你所喜欢的肤感呈现。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通过反射紫外线来防晒,防晒粉末容易在皮肤上留下一层白色粉末。因此,更轻薄的化合物防晒霜很受欢迎。 但要注意: “化学防晒能够吸收太阳光,也常含有容易被皮肤吸收的活性成分如氧苯酮(oxybenzone)、阿伏苯宗(avobenzone)、水杨酸辛酯(octisalate),奥克立林(octocrylene)、甲基水杨醇(homosalate)、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和依莰舒(ecamsule)。”就是说,会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这个是已经被确定的事实,建议哺乳期的妈妈就不要用了。 SPF值(对uvb防御力) 谁家说自己防晒霜特别好,SPF50+,如何如何高倍数防晒很厉害,如果你不是在户外浪,去海边,只是日常出行上下班,暴露在户外时间不多,你一般不需要买,为什么? SPF和紫外线阻挡率的关系: 部分冷压榨的植物油也具有天然防紫外线指数,比如,昆士兰坚果油防晒指数3-4。 防晒产品中,数字与对应的紫外线阻挡率关系如下——SPF10:可阻挡90%SPF15:可阻挡93%SPF20:可阻挡95%SPF30:可阻挡96.7%SPF50+:可阻挡≥98.3% 可以看出,并非指数越高,防晒能力就等比例变得越强,指数与防晒到一定数值后增长很微弱。日常根本没必要使用所谓“高倍防晒”,从上文来看,高指数并不等于高倍防晒力!! 而为了达到SPF50+“高倍指数”,要添加的防晒成分就需要更多,致痘,致敏,堵塞毛孔,刺激皮肤,变性后产生光敏性,都是潜在风险(随着技术进步,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温和成分出现)——我一个朋友就是,只要一用隔离霜,就肯定长痘,不用就绝对不长痘。 防晒是一定要随时做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很大,也会致痘,斑/黑/干/皱/松弛等。平衡点很重要。有可能就是伞和帽子随时待命。 还有就是PA值(对uva防御力)。 它来自日本标准,国内也采用了。代表对uva的防护力。 PA值比SPF值更重要,选择防晒重点还是要看PA值有几个+号。请一定选择三个“+++”。因为uva会到真皮,比只到基底层的uvb伤害更大更隐蔽更持久,需要随时认真防护。 目前最高标准就是3个+。 另外,标注“防晒8-10个小时”,这样的宣传说法,只是理论上效果如此,实际使用上要看环境。 日晒强度,时长,都决定了防晒霜的防晒续航能力,因为防晒力饱和之后涂抹的防晒霜就没用了,也可能因为涂抹时没有达到足够的量而达不到理论上的防晒力。你一天坐在家里,那这个防晒力我说24小时,也对,你出去海边暴晒,一个小时估计就要重新补涂,以防饱和后失效,被晒伤而不知道。 还有防水防汗卖点。 我曾经接触过一款澳洲防晒霜,据说给游泳运动员用的,高倍防晒还防水。其实这样看上去很厉害的产品,通常对皮肤健康而言非常不友好,不是户外大量运动,会出很多汗,去玩水的场景,建议完全没必要选用。 敏感脆弱肌尽量不选择防水防汗功能的防晒产品。 防晒是很容易做的,选用产品时要兼顾安全温和,减少刺激,平衡很重要。 现在很多品牌都会有主打敏感肌专用防晒,推出不同防晒数值的产品。化学防晒成分有些因为对皮肤刺激比较大,或者可能的光敏和致敏性,建议不懂的话,尽量不要选择,虽然可能宣传:“轻薄服贴”。 这张是全世界最著名光老化图 我个人认为防晒产品可以这样选。 日常选用SPF15—30即可,也叫“通勤防晒隔离”。PA值什么时候都选择“+++”。加上打伞,戴帽子,完全够用了。敏感脆弱肌则以物理防护打伞、帽子加SPF15为主;建议选择敏感肌可用防晒产品,减少使用化学防晒产品(有可能在阳光作用后变成过敏源)。防水功能,只在特定时候才需要选择。户外远足,爬山,游玩,运动,则以防晒为优先,选择高倍数的防晒产品。现在很流行使用隔离霜,里面也都有添加二氧化钛为主的防晒成分,但是如果没有说明SPF,PA指数等级,那么最好不要当作一个可靠的防晒产品来使用。 当然也有很多隔离霜其实就是防晒霜,玲泷同学给我看了个产品,就是如此。 里面添加的角鲨烷,维生素e,各种珍贵油,保湿抗氧化提取物,涂抹在脸上的这些对防晒没贡献,但是对于防晒霜在脸上更好地涂抹均匀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减少防晒成分的刺激性等其他问题。 大概就是这些了吧。 以上 来自酸奶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注版权图,侵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10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闽北乌龙茶的的典型代表,正岩山场岩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