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新农药的创制经纬
1我国绿色农药创制概况 绿色农药创制难度大,属原始创新,也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成功率低、竞争激烈等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数量极少。目前世界常用的农药品种有余种,其中我国发明的仅有10余种,致使我国高端农药品种基本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有害生物防治水平,亟需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高效的新农药品种。事实上,自年《专利法》实施后,创建绿色农药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高效新农药品种的创制,始终是我国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也与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年,绿色农药创制又被中国科协列为60个“硬骨头”重大科技难题之一。为什么新农药创制周期越来越长,成功率越来越低,难度越来越大?新农药创制不仅包含方法创新和产品创新,还有工艺过程创新和应用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最难,通常说的原始创新也是指产品创新,新产品不仅要求效果好,成本低,而且要比现有产品更安全。公众对安全风险评估等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登记标准在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病虫草害种类繁多、繁衍与变异速度快,分子靶标或受体结构很难确定,致使新农药创制目前仍处于“试错”(trial-and-errortesting)的时代。据报道,年个化合物就可以筛选出1个产品,之后年8,个化合物筛选1个产品,再后来年2万个化合物筛选1个产品。尽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帮助,目前仍需要16万个化合物才能筛选出1个“好”产品。以上导致新农药研发周期越来越长,成功率越来越低,难度亦越来越大。也只有严格登记标准,才能确保获准登记的新农药高效、安全性高、风险低,对环境友好。 众所周知,以环境相容的天然产物为模板开展优化研究,是实现农药绿色化的重要途径。肉桂酸、尿嘧啶、香豆素等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的次生代谢物质,环境相容性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且毒性低、分子质量小、易于合成和结构多样化衍生。因此,以这些天然产物为模板、中间体,或者以合成这些天然产物的原料为中间体,进行化学反应与修饰,研制仿生新农药品种,不仅可以提高活性,解决天然产物来源不易和不稳定如见光分解等难题,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 2中间体衍生化法的创立针对绿色农药品种原始创新重大科技难题,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与研究,创建了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和品种创制的新方法“中间体衍生化法”。从市场和化学角度出发,把新农药创制的复杂过程简单化。大量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法研制新农药品种,可大幅度提高新农药创制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关于“中间体衍生化法”已经出版过专著《新农药创制与合成》,也发表过多篇论文,如发表在ChemicalReview上的综述,目前对其本身研究又有进展,特此撰文,供参考! 2.1中间体衍生化法的技术思路 农药创新与医药相似,如果能知道受体的三维结构,设计化合物就相对容易了,但由于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变异速度快,很难研究清楚受体的结构;即使搞清楚受体的结构,由于施药方式的不同,计算机预测在细胞或者分子水平有效的化合物,绝大多数在活体测试时却没有效果,所以,就如前文所述,目前新农药创制研究仍处于“试错”的时代,类似不知锁头结构配钥匙(LockandKey),只能多试,多总结。但如何做,才能使效率更高?也就是如何做才能提高满足市场需求新农药的创制成功率?如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首先从市场角度分析,如果希望新农药的市场占有率高,就必须具有独占市场的专利权和高性价比(高安全性、高活性、低成本)优势。而专利授权必须具备的“三性”,即新颖性(首创性)、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由化学结构决定;性价比、性能与成本有关,其中性能如活性和安全性也由化学结构决定,成本则与化学结构及其制备所需要的原料(中间体)的价格、工艺或反应过程有关,即农药的专利、性能、成本都与化学结构有关。 其次从化学角度分析,农药多属于小分子,分子质量大多在~之间,基于逆合成分析,农药品种的化学结构则是由1个或几个原料(中间体)经化学反应得到,因此选择适宜的原料或中间体是关键。 综上,通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创建了“中间体衍生化法”。 2.2中间体衍生化法的关键技术 中间体衍生化法创制新农药品种与现有方法不同之处:在绿色农药分子设计之时,同步考虑开发,确保未来产品的专利权稳定,性能与成本优势显著。在研究之初就考虑开发,首先选用便宜易得、安全环保的原料或中间体(考虑成本与安全性),设计现有专利保护范围之外的新农药分子或新化合物(确保化学结构新颖),同时利用常规、易于工业化的化学反应合成新化合物(确保制造成本低廉);其次对合成的新化合物按照农药研究程序进行测试(包括生物活性筛选、安全性评价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随后经多轮DSTA,即“设计-合成-测试-分析”优化研究,筛选出安全性好、活性高的化合物(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依照此方法筛选获得的化合物,具备了专利授权需要的“三性”和性价比优势。利用该创新方法,不仅可以进行“Metoo”研究,也可以进行全新结构化合物的研究,大幅度提高了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 以丁香菌酯为例,逆合成分析见图1。 图1丁香菌酯的逆合成分析 丁香菌酯主要原料是二甲苯、乙酰乙酸乙酯、间苯二酚和氯丁烷。丁香菌酯结构新颖,与现有农药品种结构显著不同,且防病效果好,因此获得多国发明专利,专利授权范围较大,说明专利权稳定。其性能主要由化学结构决定,成本与结构,相关主要原料二甲苯、乙酰乙酸乙酯、间苯二酚和氯丁烷的价格,相关反应有关(见图2)。相关原料便宜、易得、安全,且采用的反应适宜于工业化,因此成本低廉。加上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和水稻纹枯病等效果好,且安全环保,因此性价比优势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图2丁香菌酯的合成路线 2.3中间体衍生化法的具体实施 中间体衍生化法是在市场分析和逆合成分析基础上创建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6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蜂胶科普蜂胶做为第三代疫苗佐剂,可以
- 下一篇文章: 野生黑枸杞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