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枸杞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
白癜风这个病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黑枸杞,耐干旱,抗盐碱,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等地高山沙林地区,在欧洲和中亚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扶持,黑枸杞凭借其浆果味美多汁、营养丰富、保健功能众多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西部最具特色的果品之一,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专业研究。有研究表明,黑枸杞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K、Na、Fe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其在生长过程中大量积累的枸杞多糖、酚类物质等成分也对人体起到十分积极的保健功效,因此在当地被称作“黑色的软黄金”,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相当可观,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的赵旭、何非*以及宁夏雄牛酒业有限公司的王新茹等人以产自宁夏的野生黑枸杞新鲜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QqQ-MS/MS)联用技术对黑枸杞果实中酚类物质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为黑枸杞果实品质改进、产品的后续研究与真伪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我国西部黑枸杞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1、黑枸杞果实中花色苷的靶标定性、定量分析 黑枸杞果实中所含3-O-单葡萄糖苷类花色苷极少,仅占其花色苷总量的3.00%,相应的3-O-(6-O-乙酰化)-单葡萄糖苷含量更少,仅占总花色苷含量的0.51%,而3-O-(6-O-香豆酰化)-单葡萄糖苷占比最多,达到了55.81%,并且以花翠素和甲基花翠素形成的花色苷为主(单葡萄糖花色苷的44%和35%)。相比而言,黑枸杞果实中3,5-O-双葡萄糖苷花色苷则远高于3-O-单葡萄糖苷类花色苷,其占比达到了30.99%,再次表明黑枸杞果实中5-O-糖苷转移酶具有较高的活性,不仅在花色苷类型上,也在含量上对花色苷的积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黑枸杞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靶标定性、定量分析 与葡萄、黑莓、蓝莓等其他深色浆果类水果相类似,黑枸杞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也主要包括酚酸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两大类。酚酸类物质中,羟基肉桂酸类物质种类较多,而羟基苯甲酸类物质种类较少,体现了较强的种属特异性。黄酮类物质中,仅检测到了黄酮醇类物质,而没有检测到黄烷醇类物质,即没有检测到缩合单宁(原花色素)及其单体。一般而言,在葡萄等水果和其加工产品(如葡萄酒)中,花色苷几乎不具备任何口感,酚酸类物质呈现酸苦的味觉,黄酮醇类物质具有苦味,而黄烷醇类物质则呈现苦和涩的口感,对其风味有着重要的贡献。在黑枸杞果实的感官品评中,在淡淡的苦味之外,几乎不具备涩感,这也是与其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它们对果实风味的贡献相一致的。 结论 甲基花翠素和花翠素衍生物为黑枸杞果实中存在的主要花色苷,分别占总花色苷含量的58%和32%,二者总量可达花色苷总量的90%。其中,甲基花翠素-3,5-O-双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达.38mg/kg,同时检测到少量的花青素衍生物。高度的香豆酰化是黑枸杞花色苷存在形式的一个特点,是否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检测到的非花色苷酚类成分中,绿原酸的含量极为丰富,达到.24mg/kg,咖啡酸次之,达到38.43mg/kg。本研究对黑枸杞果实中20种花色苷与16种非花色苷酚的靶标性检测,为全面认识黑枸杞果实中的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含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黑枸杞的高效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文《野生黑枸杞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来自于《食品科学》年40卷8期-页,作者:赵旭,王新茹,段长青,何非。DOI:10./spkx---。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L-阿拉伯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脱硫对熏硫‘黑叶’荔枝采后品质及果肉亚硫酸盐代谢的影响 渗透预处理对蓝莓冻结特性的影响 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对延缓白莲藕风味品质劣变的影响 青蛤酶解多肽对RAW.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辛烯基琥珀酸酐复合超声改性提高鸡蛋全蛋液热稳定性 玉米黄素对衣霉素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同解冻方式对树莓汁加工特性的影响 机筒温度、鸡肉粉质量分数对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 低耗水管道化制浆技术对豆浆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纳豆激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 贮存环境对普洱生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基于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特征清香味辣椒粉的香气特点 HPLC-DAD-Q-TOF-MS在线筛选鉴定牛蒡中的抗氧化成分 基于滋味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判别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在信阳毛尖茶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不同产地藜麦中脂肪酸及小分子物质组成分析 电子束辐照对细点圆趾蟹肉营养及滋味成分的影响 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及抑菌剂的释放 酒花浸膏关键性香气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低温榨取汉麻籽油工艺 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成分分析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甘肃地区产地木耳品质综合评价 14种柑橘皮中多甲氧基黄酮成分分析 不同年生和不同部位人参样品有效成分的比较 高光谱成像技术快速预测鸡蛋液菌落总数 紫薯花色苷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特性导读 反胶束萃取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辣木籽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对氧化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鳝鱼肉新鲜度对加热过程中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 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低温超微粉碎对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蛋白结构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牛肉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结构的变化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在牛乳中生长的预测 梨质地变化规律与动力学模型 用于高果糖浆制备的宛氏拟青霉嗜热嗜酸菊粉酶酶学特性分析 气相离子迁移谱对山茶油掺假的检测 介质阻挡放电氦等离子体-气相色谱测定绿豆中脂肪酸含量 利用蛋白组学和化学计量学区分海捕和养殖的中国对虾 葡萄果渣酵素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香气指纹图谱应用于山西老陈醋的身份识别 鹰嘴豆非淀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乳酸菌饮料中嗜酸乳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不同共价交联法对蛋白结构的影响 生姜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品质特性的影响 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单萜类香气及其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分析 降温方式对鸭梨采后FAD及LOX基因表达及其褐变的影响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保鲜冰处理对鲈鱼菌群组成与代谢功能的影响 修改/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为进一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学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于年8月1-4日在浙江杭州和宁波举办“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长按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6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6个新农药的创制经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