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的治疗 http://m.39.net/pf/a_4710668.html

《1》

讲一个“适口为珍”的买茶套路。

有一次,几个外省客人自驾到武夷山旅游。

在离开前,表示要在当地茶农那买点茶带回去,于是地导将他们带到一户熟人店里。

那几位客人,虽然不是第一次来武夷山,平时多少也有喝点岩茶。

其中还有人,据说茶龄快二十年,一路来好茶喝过无数。

但实际上,他们到了茶农面前,不过是岩茶小白。

为了快速挑茶,当地负责招待他们的茶农,一次性打出了一招组合牌,同时泡出3款肉桂。

第一款,果香明显,但带有渥味,据说是当时正红的“蜜桃香”。

第二款,花香抓人,闻起来带有妖冶的香水味,花香威力十足,据说很受北方客人喜欢。

第三款,茶香清幽,喝起来比较顺口,但茶香让人琢磨不出来,据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皮香”!

同时冲泡出来后,那几位客人喝得很认真。

将每款茶都试过了五、六冲后,表示要选前两款带走。

这时奇葩的事情出现了。

按那位茶农说法:

蜜桃香是当年的大热门,很多客人都喜欢,并且他们做出来也不容易,所以那款茶的价位是最高的。

紧接着第二款是花香肉桂,好茶就是要喝香气好,这喝起来这么香的茶,说明它的芳香物质积累很足,原料用得也比较好,很多刚开始喝岩茶的人都喜欢,你们买回去做伴手礼正合适。价位嘛,处于三款茶的中位。

然后,那款桂皮香肉桂,只是肉桂的本味,一般肉桂都是这个味道,很有特点,并且价格也比前面的便宜,一般我的客人买回去都是做口粮茶。

最后,还没忘了捧一捧对方,看来你们当中真有喝茶高手啊,眼光不错,一下子就挑中了这两款。我们有好多客户都跟你们一样,喜欢那款蜜桃香的。

一番漂亮话说完,那几位客人听了很高兴。

再一想,“好喝的茶”确实该卖得贵一些,于是就痛快地买单了。

但是不得不说,以肉桂的香气做卖点,蜜桃香>花香>桂皮香的这套定价操作,确实让人看得很迷惑!

《2》

一开始,和当地的朋友听到这桩事时,我只是当成趣闻,听过了就算。

不过,一旁的朋友听过后,却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补充故事情节。

你们知道吗,那家纯粹就是补刀店,专门做游客生意的!

补刀店?

这一听,顿时让我起了兴趣。

朋友之前喝过那家的茶,印象不怎么样。

如果没猜错,那所谓的蜜桃香肉桂,实则是故意将茶做熟而已,是不是肉桂都不好说,汤感偏薄,没什么内容。

人为做熟的果香,其实不能算蜜桃香。

因为真正的蜜桃香闻起来是偏清甜的,像汁水丰腴的水蜜桃。而那闻起来带点渥味的,充其量不过是做青做得太熟,发酵过重的果味。

没有经验的新手,遇到这样的茶,稍微引导两句,就会相信这些是蜜桃香。

再来说到那款花香肉桂,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因为山场好,原料好,芳香物质充足,做出来的肉桂才花香浓郁……”

这样的鬼话,充其量只能骗骗游客,骗骗新手。

真正喝岩茶的人,一遇到这种闻起来花香妖艳的肉桂,避都避不及。

大家谁不知道,这样的“花香肉桂”,十有八九是高香品种冒充的!

最后面放出来的那款茶,不得不说,对方实在很精明。

因为按我们的试茶经验,茶香清幽细腻的岩茶,山场多数不会太偏。

但至于那个按客人的形容,表示闻不出什么鲜明特征的香气。

所以,那款肉桂是不是主桂皮香的?不好说。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现在的武夷岩茶里,能够做出明显桂皮香的肉桂,反而不简单。

在这个肉桂喝起来越来越没有“肉味”的年头里,遇到一款品种香明显的肉桂,反而很难得。

啧啧啧,原来如此。

不得不说,这样的销售套路,屡试不爽。

按那几个外省客人的选茶方法,跟着感觉走,凭着“适口为珍”这个模糊方向。

稍微被人引导两句,不知不觉间,就容易一脚踩到坑!

《3》

看破这类的套路,方法有两点。

第一,武夷岩茶里,肉桂可没有按香气来定价的说法!

所谓肉桂里,蜜桃香优于花香,花香优于桂皮香,人为地给肉桂茶香划分出三六九等,简直是反茶性。

这要从肉桂的茶香组成说起。

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种香,是必须要保留的。

而至于花香与果香(蜜桃香按照大分类,也属于果香一种),它们的呈现规律如下:

当岩茶的发酵程度轻一些,花香更明显。

而发酵程度重一些,则果香更明显。

换言之,在一款山场正,工艺好的肉桂身上,理应3香合一,而不是彼此独立。

当桂皮香、花香(桂花香、夜来花香等)、果香(蜜桃香、蜜瓜香等)依次呈现时,才意味着这款肉桂的实力强大。

而单单只有一种香型在唱独角戏的肉桂,压根就与“香不过肉桂”的实力传说,不相符!

第二,一款好岩茶,要认准山场与工艺,不能跟着所谓的“特色”走。

买茶,要买对品质。

既然是买品质,就离不开山场好、工艺好这两大前提。

如果一味跟着“特色”走,那么反而很容易跑偏方向。

毕竟,为了让“水更厚”,刻意去嫩采;为了让岩茶更耐泡,将肉桂包成10克一包;为了让肉桂的香气更抓人,直接用高香的奇兰、黄观音等当替身……

这些都是部分茶农或者商家,为了加持一款肉桂的特色,所采取的旁门左道。

作为喝茶的人,如果不将买茶重点,放在甄别岩茶的山场与工艺上,而是被所谓的“特色”所吸引。

那么,反而会导致自己,越来越喝不懂岩茶,频频在买茶过程踩坑交学费!

《4》

如果说,假如有一天,肉桂按香气来定价,按特色来定价。

那么,恐怕大家都不再注重山场与工艺了。

因为,岩茶要做出有特色,其实不难。

喜欢喝花香足,香飘十里的肉桂?

那好办,拼命往里加香到不行的茶,就ok了。

喜欢喝刺激苦涩霸道重口的茶?

那更简单了,直接将岩茶包成15克一包,请问够不够重口味?不够还能再加。

但长此以往,岩茶的发展将彻底乱套。

到那时,一款山场差,工艺平平的岩茶,轻而易举地凭“花香妖艳”,分分钟卖出比正岩肉桂更高的价位。

这场的场景,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guia.com/ngyf/6834.html